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86454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苏州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工业园区20132014学年初三教学调研试卷语 文 2014.04(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并将考试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正确填涂,第一大题的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2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除作图可以使用2B铅笔作答外,其余各题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案卷

2、。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惊(ch) (2)阑(shn) (3)言简意(gi) (4)风(m) 一时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树梢在滴水,屋檐在滴水,石拱桥的护栏也在滴水。细细缔听,仿佛轻柔婉丽的江南丝竹,又如害臊而柔情的小姑娘。白墙戴瓦倒印在水中,活脱脱一幅令人遐思的山水画,但随着竹篙和木橹的搅动,这清幽的意境转瞬及逝。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2)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3

3、) ,都护在燕然。 (王维 )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5)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 破阵子)4名著阅读。(5分) (1)简述孙悟空二调芭蕉扇的过程。(2分)【答】_ (2)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她”指的是谁?整理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什么?(举出两个原因)(3分)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答】_5阅读下面的漫画,揣摩乌龟、鹦鹉的话,结合狐狸

4、、兔子的有关成语,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3分)【注】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的地方多。狐狸: _兔子:_第二部分(44分)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69题。(8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6下面哪一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2分) ( )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诚

5、宜开张圣听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C不宜妄自菲薄D以塞忠谏之路也 功宜为王(陈涉世家) 以尽吾齿(捕蛇者说)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 )A诚宜开张圣听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8在选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有哪些担忧?(2分)【答】_9本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为劝谏,内容有相同处,劝谏方式有不同处,请具体说明其同异处。(2分)【答】_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

6、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铛:平底浅窝。主簿:官名,负责文书簿籍等事。录:收藏。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答】_ (2)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答】_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1113题。(8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

7、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

8、这流言消失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束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

9、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1日本“爱国青年”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一定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及,他们为此采取了哪些举动?请概括说明。(3分)【答】_12文中加点的“托尔斯泰式的”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答】_13这篇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但选段中却用不少文字写观影事件,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答】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7分)我害怕“天才”季羡林 人类的智商是不平衡的,这种认识已经属于常识的范畴,无人会否认的。不但人类如此,连动物也不例外。我在乡下观察过猪,我原以为这蠢然一物,智商都一样,无所谓高低的。然而事实上猪们的智

10、商颇为悬殊。我喜欢养猫,经我多年的观察,猫们的智商也不平衡,而且连脾气都不一样,颇使我感到新奇。 猪们和猫们有没有天才,我说不出。专就人类而论,什么叫做“天才”呢?我曾在一本书里或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一个故事。某某数学家,在玄秘深奥的数字和数学符号的大海里游泳,如鱼得水,圆融无碍。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他能看到;别人解答不了的方程式之类的东西,他能解答。于是众人称之为“天才”。但是,一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的智商还比不了一个小学生。比如猪肉三角三分一斤,五斤猪肉共值多少钱呢?他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天才”即偏才。在中国文学史或艺术史上,常常有几绝的说法。最多的是“三绝”,指的是

11、诗、书、画三绝。所谓绝,就是超越常人:周一个现成的词儿,一就是“天才”。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天才”往往在几绝中只有一项,或者是两项是真正的绝,为常人所不能及,其他几绝都是为了凑数凑上去的。因此,所谓“三绝”或几绝的“天才”,其实也是偏才。可惜古今中外参透这一点的人极少,更多的是自命“天才”的人。这样的人老中青都有。他们仿佛是从菩提树下金刚台上走下来的如来佛,开口便昭告天下:“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人最多是在某一方面稍有成就,便自命不凡起来,看不起所有的人,一副“天才”气,催人欲呕。这种人在任何团体中都不能团结同仁,有的竟成为害群之马。从前在某个大学中有一位年轻的历史教授,自命“天才”,瞧不

12、起别人,说这个人是“狗蛋”,那个人是“狗蛋”。结果是投桃报李,群众联合起来,把“狗蛋”的尊号恭呈给这个人,他自己成了“狗蛋”。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上并不少见,他们成为社会上不安定的因素。 蒙田在一篇名叫论自命不凡的随笔中写道:“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使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我决不反对一个人对自己本能的爱,但应该把这种爱引向正确的方向。如果把它引向自命不凡,引向自命“天才”,引向傲慢,则会损己而不利人。 我害怕的就是这样的“天才”。14同是为了论证“天才即偏才”,第段和第段所举的例子却不显重复,试分析整理这样举例的用意。(2分)【答】_15请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答】_16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3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