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83430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础工程。用优秀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友好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怎样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计划,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改村容村貌等同时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目前必需着重处理的一个主要课题。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情况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年来,伴随国家粮

2、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紧,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进,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在,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关键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输、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展现出当代化、多样化的趋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停,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经常达成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专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

3、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停提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停提升,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汉字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伴随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收了城市的优秀文化,文明程度不停提升。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加。伴随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连续增加,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停提升,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具及服务方面的支

4、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加,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停得到改进和提升。二、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仍然微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即使多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紧,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它村屯大多因为无力投入而造成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多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平衡。现在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域的农民群众不能充足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

5、、轻边远地域,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地域特色。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服务方法沿袭传统模式多,方法过于简单,内容缺乏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力量比较微弱,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足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偏弱。2021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文体广播中心,由原来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变为由乡镇政府行使相关职能,客观上乡村文化管理职能被弱化。同时,作为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而且文化干部身兼数职,行政事物繁

6、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部分乡镇文化站甚至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三、对策提议加大资金投入,加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县乡财政设置专题经费,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小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的契机,主动跑市、进省,争取国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全部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活动室的目标;主动探索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挖掘、整理、加工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场

7、,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协调发展城镇文化,不停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内容决定着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的成效。农村文化要由小文化发展成大文化,促进城镇文化协调发展。县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乡镇主管文化工作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促进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技能,不停探索创新乡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乡镇文化站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利用方便农民参加的文化设施和场所,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要把文化活动同农民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充足发挥文化艺术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要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的群众享

8、受到文化生活。要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本身的文化活力。要发挥农民参加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经过业余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带动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自我娱乐。要发挥农民参加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充足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引导群众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彰显当地特色。经过城镇并举、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措施,办好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会活动,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有较大著名度的群众文化节会品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输优秀文化。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采取有效路径和措施,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综合文化站。要着力帮助处理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她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主动参加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要向专职化发展,要主动为她们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发明条件,不停提升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加好地为推进健康、向上、友好的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要组织开展十百千活动,选拔10名文化拔尖人才为带头人,培养100名优异专业人才,带动1000名骨干分子,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工作者,为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确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