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辅结业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83410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辅结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光辅结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光辅结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光辅结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光辅结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辅结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辅结业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书项目名称: 离轴全反射望远系统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_ 1102班_ 姜伟指导 郜洪云二一二年十月 至 二一三年一月一、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离轴全反射望远系统,非球面和透镜个数不限,材料自选,要求倍率为十倍以上,像质小于/4 设计参数 材料:少数元件、普通光学玻璃或塑料物镜定焦、景深系统焦距637凹反射镜半径-200几何畸变4%MTFF/#F/40入瞳直径40成像质量10适用范围:适用波长范围:可见光400760nm27 / 27二、设计思路: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凹面反射镜后,反射到射镜焦点在平面反射镜上,改变其光路后经一凸透镜光束平行出射.达到离轴、折反、放大作用.根据

2、望远镜的放大原理得知,光线在入射时为平行光,出射时也为平行光,在一般开普勒放大镜的系统中,只要物方的像平面与目镜物方的焦平面重合,且根据望远镜的公式可以得知=-f物/f目,要想得到放大的像就必须使物方焦距的数值应大于目镜焦距.此次设计为离轴光学系统,只需加上一个平面镜反射即可,如上图所示,在透镜的左侧放上一个45度的平面镜,并且平面镜与第一个透镜的距离应小于透镜的焦距.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可知,光线在平面镜下方汇聚,将第二个透镜的焦点与光线的汇聚点重合,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得知,过物方焦平面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于光轴出射.这样就达到了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出射的目的.计算公式:需要:=-f物

3、/f目=10第一个反射镜为凹反射镜f=-r/2=100第二个透镜,1/f=n-11/r1-r2+2 /nr1r2查资料得BK7-SCHO玻璃的折射率为1.516f2=8.12所以=100/8.12=12.32放大镜的放大倍率为12.32接近理想数据.设计草图:三、仿真:LDM视窗仿真2D:点击仿真快捷键 ,得如上二维图形仿真3D图四、 系统分析1.点列图2、MTF传递函数3、光线特性曲线4. 一阶数据五、优化在误差函数定义和控制中将误差函数类型选为波前误差变化在特殊控制中,选择焦距,将焦距控制为无穷大,以达到平行光入射和平行光出射的目的优化后2D优化后3D优化后快速像差曲线发现自动缩放比例由原

4、来2.059变为1.959,说明此时成像质量更好.优化后PSF图六、 个人小结此次设计的为离轴全反射望远系统,优化之后的设计为一个放大倍率为10倍,像质小于/4的离轴全反射望远系统.用到的光学元件共3个,分别为:非球面光学元件一个,凹面反射镜一个与凸透镜一个.系统的使用波长范围为400760nm,即适用光为可见光.本系统存在一定的缺点:视野不够完整.本系统的优点:根据原理可以有较大的放大倍数.本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凹面反射镜和凸透镜的共焦点来实现入射光平行和出射光束平行.实验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觉得设计当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实际的计算在仿真过程中会出现图形出不来,或者是在优化的时候数据

5、出现很大的变动甚至导致了图像出来时与理想差别很大,这是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经过进一步的修改数据以与优化,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是还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球差比较大,想要减少球差在修改数据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距离的设置离计算的也有一定的差距,经过多次计算以与修改仿真以后,最终使得出射光为平行光.在没有优化之前,凸透镜的形状,厚度都得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优化之后画面较符合实际情况.设计的光学系统由于光学筒长较长,不适用于军事侦查,或是携带外出旅游,筒长较长,可以用于在水中望向水面的望远镜.此望远镜存在一个问题,即平面镜可能会挡住一部分的光线,要想挡光较小,就要做到使平面镜的

6、大小小于第一个凸透镜.系统的成像范围不能很大,由于平面镜挡光以与平面镜大小的限制.所以只有多次移动望远镜才能看到较广的范围.最重要的一点,实验过程中需要和同学们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总能够给自己一些灵感和思路,通过讨论也增加的自己的知识,如果实验只限于自己完成 而不参与讨论的话,很多具体的问题得不到与时的解决.通过这次实验也让我明白预想与实践总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此次实验给我带来很大收获,不仅巩固加深应用光学的知识也让我对CODE V 软件的应用进一步熟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书项目名称: LED灯管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_ 11

7、02班_ 姜伟指导 郜洪云二一二年十月 至 二一三年一月一、实验要求: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进行整形,将具有一定角度的发射光变为平行光.发光尺寸0.5mm 发散角 -40+40 度光源为可见光 选用F D C光. 材料:少数元件、普通光学玻璃或塑料设计参数:F/number0.25焦距-14.9厚度14.9材料BK7_SCHOTTGeometric distortion发散角40设计思路:计算公式:由 Tan40=-Y/2F得 F=-14.9 FFLOAL=14.9 FFL=0.3 OAL=14.6Y Radius=-2F=29.8设计草图仿真2D图一阶数据LDM视窗点列图快速像差曲线MTF传递函数3D图优化个人总结该实验在实验一熟悉软件后更便于实现.但此实验开始前应读懂题意.实验过程中,想过很多种办法都难以达到题目要求,最后却发现理解意思都有错误,通过与同学交流才改正了设计思路.这再一次应证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实验的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发射平行光或者说含有平行光的比率非常大,光的强度大.因平行光可以远距离传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诸如矿灯、手电筒、铁路交通信号灯、飞机指示灯、舞台灯、建筑照明灯这些非常需要远距离传输的照明装置,使高亮度LED应用更加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