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说明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82957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设计说明(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布线设计说明目 录1.设计说明41.1工程概况41.1.1概述41.1.2 各信息点种类、分布及数量表41.2设计依据41.3设计范围51.4设计方案的拟定51.4.1 应达成的设计目的51.4.2机房位置设立61.4.3配线架和缆线设计建议61.4.4系统构成61.4.5 工作区布线61.4.6 配线(水平)子系统71.4.7 建筑物主干子系统81.4.8管理子系统81.5重要工程量表及设备配置、缆线计算(举例)91.6测试指标:111.6.1 电缆系统测试方法111.6.2 电缆系统测试参数121.6.3 光缆系统测试方法151.6.4 光缆系统测试参数151.7安装施工规定:161.

2、7.1管道建设161.7.2管槽安装、敷设161.7.3电缆敷设171.7.4光缆的敷设171.7.5配线系统管理181.7.6机架的安装191.7.7缆线终接191.7.8地线安装191.8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202.概预算编制说明212.1概述及概预算总额212.3有关费用的取定标准及计算方法222.4投资分析222.5其它有关需要说明的问题23备 注1.设计依据请根据具体情况写.1. 设计修改后应相应修改目录.2. 预算中请注意价格.3. 说明中加双线部分为据实编写.1.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1.1.1概述为便于高速上网、电子商务、视频VOD点播及其它业务开展,xxxxx公司对XXX建筑

3、进行综合布线工程建设。本设计为“XXX建筑通用综合布线工程一阶段设计”。本工程采用宽带接入布线方式以光纤接入网为基础,用单(多)模光缆接入骨干光纤网,再由宽带接入箱用5类双绞线(100MHz)及电话线接入每个用户。1.1.2 各信息点种类、分布及数量表根据用户提供的当前所需语音、数据、图文等各种信息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此后发展的需要,本设计语音信息点为XXXX个,计算机数据信息点为XXXX个,图文解决信息点为XXX个。详见下表:分布数量种类地下层地上层-2F-1F1F2F3F4F5F语音数据合计1.2设计依据1.2.1 年 月 日XXXXX公司给XXXXX公司的设计委托书;1.2.2 ANSI

4、/EIA/TIA568A:1995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1.2.3 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综合布线;1.2.4 YD/T926.1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1.2.5 YD/T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1.2.6 YD/T926.31998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1.2.7 GB/T 503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2.8 GB/T 503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1.2.9 YD5006-95 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1.2.10 YD5023-96 。 用户接入网工程设

5、计暂行规定1.3设计范围举例如下,应结合具体情况写: 本次设计负责由XXXX市XXXX路与XXXX路十字光交箱至XXXXONU机房的主干光缆的敷设、楼内机柜、信息插座、暗管的敷设、弱电竖井内垂直桥架和顶棚内水平桥架的安装、机柜工作所需的电源、地线系统的敷设。1.4设计方案的拟定1.4.1 应达成的设计目的 本设计依据国际EIA/TIA568A、ISO/IEC11801等布线规范和中国通信行业标准,结合XXXX建筑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系统的使用、分布等情况,采用开放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和广泛的系统兼容性来适应当前各用户的需要,为计算机、数据、图文、图象、电话等弱电系统提供统一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

6、以适应多种系统组网方式的应用规定。信息点和管理配线架都可以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或终端,大大减少各种应用系统维护、调整、升级和改造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在性能和数量上兼顾未来152023内的业务和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提供灵活的、高性能、全开放、全兼容的信息传输媒介。整个布线系统具有良好的星型拓扑结构。1.4.2机房位置设立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和设备配置等规定,机房设在XXXXX。1.4.3配线架和缆线设计建议为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检修,根据用户需求,配线架设立为XXXX;采用的缆线类别为XXXX。1.4.4系统构成根据本工程设计依据和用户实际需要,结合该建筑具体情况,本工程设计具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

7、系统、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四大系统。(可根据实际定)1.4.5 工作区布线 根据XXXXX建筑各部分使用功能不同,按用户需要,对各个楼层通信引出端的数量的位置进行考虑,原则如下:1.4.5.1电话话音通信引出端(信息点)按用户预测规定配置,信息点XXXX个。1.4.5.2数据通信引出端按房间面积或类别配置,以下表为例:工作区子系统配置表楼层双孔信息插座单孔信息插座信息点数电梯间225F24244F30303F30302F30301F3030-1F3030-2F3030合计20422061.4.5.3缆线类型选用重要考虑是否采用屏蔽系统及选用缆线类别(是三类和五类非屏蔽线混合使用还是所有采用五

8、类线,应将两者比较,设计中明确拟定)。在选择缆线和连接硬件时,应在拟定某一类别后,应保持其一致性.1.4.5.4 工作区布线系统由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的用户连接电缆(光缆)及适配器组成。1.4.6 配线(水平)子系统1.4.6.1根据信息点的数量和分布,兼顾远期用户需求情况,在XXXX楼层设立楼层配线架(FD),以便于水平布线子系统与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连接。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光缆接线箱。1.4.6.2根据各用户信息点的数量和分布位置,选用相应规格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与楼层配线架之间的水平电缆必须是连续的。水平布线的长度不得超过90米。(不涉及信息插座和配线架端各5米的跳线)

9、。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布线缆线长度可适当加长。在话音和数据共用的信息点,选用双孔信息插座;对于话音和数据需要单独使用的信息点,选用单孔信息插座。安装规定:1条4对对绞电缆应所有固定终结在1个信息插座上。1.4.7 建筑物主干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垂直(上升)的电缆或光缆的路由,是楼层配线架(FD)和建筑物配线架(BD)连接的主干路由。为使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用量长度最短,连接最简便,设计中采用XXXXX对市话电缆作为话音用的传输媒质,与楼层配线架(FD)连接,另一端经XXXXX引到建筑物配线架(BD),然后与互换机连通。对于高速数据主干,选用五类非屏蔽主干电缆(或室内XXXXX芯多模光缆,近期

10、使用光纤XXXXX芯,另XXXX芯备用)作为传输媒质,与各楼层的光缆配线架和光电转换设备连接,并与各楼层的网管设备相连。(光)电缆经XXXXX至计算机主机房,通过网络设备与计算机主机连接。电缆长度不应超过90米。1.4.8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立在每层配线间及大楼主设备间内,由相应的配线盘、跳线及辅助配件等组成。借助于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当工作人员位置迁移或调整时,可以灵活地改变用户的路由。管理子系统应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每条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给定唯一的标志。标志中写清名称、颜色、编号、字符串或其它组合(请结合具体情况阐述)。系统配置表

11、举例如下:管理子系统配置表楼层配线架信息点24口配线架48口配线架100对配线架理线架-1MDF41661-3IDF113211454-6IDF21802577-9IDF3168257合计2782520251.5重要工程量表及设备配置、缆线计算(举例)表一 重要工程量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 注1开砖墙槽米11222敷设25钢管100米0.853穿放HYA1-0.4电缆100米1.14敷设PVC管100米12.815暗放5类电缆100米条48.86明布5类电缆100米条271.677卡接4对对绞电缆条4988安装单孔信息插座10个0.69安装单孔信息插座10个24.010安装机柜架411电

12、缆链路测试链路49412敷设管道光缆千米条0.4513敷设管道电缆千米条0.83114光缆中继段测试中继段115垂直安装桥架10米88.516垂直安装桥架10米30.3表二 楼层配线架配置表楼层语音点数量信息点数量配线架规格楼层配线架数量(个)光纤配线架LIU(个)备注1F2F3F4F合计表三 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光缆)用量计算楼层楼层高度(米)语音用电(光)缆数据用电(光)缆语音点(个)主干长度(米)平均长度(米)轴数语音点(个)主干长度(米)平均长度(米)轴数地上2F1F地下1F2F注:表三计算方法:1、主干布线大对数电缆的轴数计算方法:设A=平均长度=(最短长度+最长长度)/2x1.1+151.1和15均为常见数据 B=305/A C=B的整数部分 所用缆线轴数=(话音点的数量/C的整数部分)+12、光缆的长度计算按实际长度进行计算。表四 水平布线电(光)缆用量计算楼层数序语音点(个)数据点(个)最短长度(米)最长长度(米)平均长度(米)箱数地上2F1F地下1F2F注:表四计算方法:1、水平布线电缆的箱数计算方法:设A=平均长度=(最短长度+最长长度)/2x1.1+(615)1.1和615均为常见数据,615根据工程实际取定 B=305/A C=B的整数部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