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设计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82955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彩池》教学设计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彩池》教学设计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彩池》教学设计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彩池》教学设计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彩池》教学设计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 语文授课年级 三年级章节名称 小学语文A版第五册11课五彩池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五彩池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具备了初步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作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彩

2、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语言。 解决措施:创设情景,引导积累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同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

3、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谈话导入,了解位置。2、紧抓题眼,整体感悟。3、创设情景,朗读积累4、整体回顾,总结拓展。 依据的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文质兼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材料。我主要采用抓题眼整体感悟,创设情景,直奔亮点,丰富表象,朗读感悟,内化积累语言等方法,力求使学生在宽松、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中读课文、学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导入 了解五彩池的地理位置 图片 看图找一找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

4、语的学习 能正确认识生字而且会理解相关的词语 投影仪 投影仪出示词和短语 直观展示 课件 通过课件演示提高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投影仪 视频欣赏、给动态画面配音 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了解位置 导入新课,了解五彩池的地理位置 5 组织者 参与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紧抓题眼,整体感悟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字词 15 指导者 自主阅读、自主识字 把握年级特点,识字、阅读有机结合 三、创设情景,朗读积累 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有关句段 17 引导者 自主积累、自主运用 激活语言

5、,品位课文的精彩语言 四、整体回顾,总结 拓展 小结全文,拓展阅读 3 引导者 自觉背诵积累 有效引导学生运用积累语言 教 学 反 思 一、从课题入手,切入主问题。 出示课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预习课文,谁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给题目加上一个修饰词( )的五彩池?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我便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那个更准确,后来在多次研读的基础上一致定为“神奇”。抓住神奇,我便切入本课的主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声介绍了五彩池的神奇之美?请你选择一二处感受最深的与全班交流。主线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向,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读书便有了目的性。 二、让学生练说,训练语言。

6、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正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说话,积累语言的好机会。如,当学生从第二段末的几个“有的”中感受到了五彩池还有许许多多奇特的形状,我便让学生加以想像,模仿课文的比喻句进行说话训练,“五彩池形状各异,有像( )的,有像( )的,有像( )的。”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弯月、手掌、云朵、扇子想得既奇又妙;继续想象五彩池还有哪些瑰丽多姿的色彩?此时学生说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我便增加语言的难度,让学生用“像像像” 来仿照课文说话时,大多数学生一时语塞,只能断断续续地说出一个,如:“荷叶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碧玉盘,晶莹的露珠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我继续引导,“荷叶还像什么? 三、创设情境,实践语言。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运用”。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读透课文的基础上,把语境转换成情境,让学生用各种形式为五彩池做广告。学生们兴致较高,积极地做准备,有表演小品的,有写广告语的,有写诗的等等,在交流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积累的语言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再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