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81090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3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1. 适用范围22. 编制依据2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24. 职责分工25. 术语和定义26. 风险点识别方法47. 风险评价方法4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49.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5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5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6附件B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11附件C风险矩阵法13附件D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16附件E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201. 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相关规定等要求。3.

2、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 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4. 职责分工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 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 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 控。5. 术语和定义5.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 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风险(R)=可能性(匚)X后果(C)。5.2危险源可能

3、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5.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5.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5风

4、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 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6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 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企业原5 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 应引起关注。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 单位)应引起关注。橙色

5、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 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 继续作业。5.7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 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 虑:可行性:安全性;(3)可靠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3)培 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8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 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5.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

6、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 风险。5.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 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 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6. 风险点识别方法6.1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6.2风险点识别方法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 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 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

7、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7.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 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 S)进行风险评价。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 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9.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 内部激励考核方法。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本指南应事先确定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个 记录表

8、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限。附件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附件B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附件C风险矩阵法附件D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附件E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A.1物的不安全状态A.1.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设计不良强度不够;一一稳定性不好;一一密封不良;一一应力集中;一一外型缺陷、 外露运动件;一一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一一构成的材料不合适;一一其他。b)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一一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一一缺乏 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一一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一一其 他。c)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一一出故

9、障未处理;一一平时维护不善;一一其 他。A.1.2物料a)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 气溶胶;一一运动物。b)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 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一一自燃性物质;一一有毒物质(有毒气 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一一腐蚀性物质(腐蚀性 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一一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一一传染病媒介物;一一致害 动物;一一致害植物;一一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A.1.3有

10、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离子、0离子、高能电子束等);一一非电离辐射(超高 压电场、此外线等)。A.2人的不安全行为A.2.1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一一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一一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一一机械送料或加料过快;一一机动车超速;一一机动车违章驾驶;一一其他。A.2.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一一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一一没有信号就开车;一一没 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一一其他。A.2

11、.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一一对带电设备;一一对加压容器;一一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一一其他。A.2.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一一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一一安全装置调整错误;一 去掉其他防护物。A.2.5制造危险状态货物过载;一一组装中混有危险物;一一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一一临 时使用不安全设施;一一其他。A.2.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一一不穿安全服装;一一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 有误。A.2.7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方攵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方攵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一

12、一其他。A.2.8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一一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一一进入危 险有害场所;一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一一攀、坐不安全场所;一一其他。A.2.9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一一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一一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用手递;一一飞降、飞乘;一一不必要的奔跑;一一作弄人、恶作剧;一一其他。A.2.10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一一拿物体的方法有误;一一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一一其他。A.2.11其他不安全行动A.3作业环境的缺陷A.3.1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一一工作场所间隔不足;一一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 置的缺陷;一一物体放置的位置

13、不当;一一物体堆积方式不当;一一对意外的摆动防范 不够;一一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一一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一一通风不良或缺氧;一一温度过高或过低;一一压力 过高或过低;一一湿度不当;一一给排水不良;一一外部噪声;一一自然危险源(风、 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A.4.1安全生产保障a)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b)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c)安全生产投入不足;d)违反法规、标准。A.4.2危险评价与控制a)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 的隐患);b)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

14、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 的危险);c)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A.4.3作用与职责a)职责划分不清;b)职责分配相矛盾;c)授权不清或不妥;d)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A.4.4培训与指导a)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b)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c)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d)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e)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f)缺乏技术指导。A.4.5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a)人员选择不当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b)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c)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d)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

15、;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e)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A.4.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a)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b)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 全,不实际等);c)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A.4.7设备和工具a)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b)未验收或验收不当;c)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d)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e)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 造成);f)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g)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