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809740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北京市语文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形式】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考试科目考试时长考试满分值语文150 分钟150 分数学(文科)120 分钟150 分英语120 分钟150 分文科综合150 分钟300 分【I.试卷结构】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赋分(一)现代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约 48 分(二)古诗文阅读 约 42 分(

2、三)写作 60 分1. 微写作(三选一) 10 分2. 作文(二选一) 50 分二、试题类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写作(包括微写作、作文)等。【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能力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查;审

3、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昧、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二、考试内容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一) 现代文阅读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阅读材料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1.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2.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 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4. 文

4、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5. 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7. 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8. 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9. 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1. 现代汉语普通话宇音的识记2.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3.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4.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不合逻辑5. 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6. 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7. 标点符号的使用8. 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9. 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三)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1.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 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3. 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4. 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5. 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 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7.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

6、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9. 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篇目见附录)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四)写作1. 微写作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2. 作文能写不少于 700 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 作品。(I )符合题目要求(2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3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 )结构完整,表达顺畅(5 )标点正确,书写规范(6 )提倡写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7 )鼓励有个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参考样题为使考生对高考试题和语文学科

7、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们编制了以下参考样题。参考样题与高考语文试题没有对应关系。【试题 1-4 (2014 年第 1 4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i),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

8、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试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n)冬祥 意蕴B楹(yng)联 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i) 撰写D镌(jn)刻 锒锒上口答案 D【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词语宁音、宁形的能力。【试题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答案】 C【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试题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

9、的一项是(2分)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试题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答案】 D【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试题5-9 (试测题)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一笑,问道:“哪位

10、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的,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11、。【试题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嫣然迂缓B蔼然迂缓C蔼然和缓D嫣然和缓答案 B说明考查考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试题6】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A乱七八糟B慢条斯理C神秘莫测D意兴阑珊【答案】 D【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熟语的能力。【试题7】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A与尔同消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C举杯消愁愁更愁D西出阳关无故人【答案】A【说明】考查考生修辞手法运用、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试题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

12、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C.“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答案A说明考查考生了解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基本常识的能力。试题 9下列关于闻一多的形象,作者最认同的一项是A.道士 B.绅士 C.名士 D.烈士【答案】C【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试题 10-20】(试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6 题。【材料一天坛之美北京的天坛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帝王祭天的祭坛。它的意境独出机抒,给人的感受像读一首哲理诗,也像欣赏一幅写意画。天坛

13、的意境魅力,在于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圄丘高 5. 18 米,皇穹宁高 19.2米,手斤年殿上升到 38 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 3 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间,祈年殿和国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涵着敬天的思想。祈年殿内部的空间设计也是突出纵向的高

14、。祈年殿内部的面积很狭窄,殿内直径仅 23.4 米,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又集中了 24 根柱子,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形成空间的拥挤。聪明的设计者把三层柱子密集于殿内的外沿,中心部位留出空间,由内层的 4 根通天柱(高19.2 米,直径 1.2 米)围合成一个纵向的空间,逐层向殿顶的藻井 收缩,使人一进入祈年殿,便不由自主地仰视。“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使” 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宁、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15、祈年殿的三层檐也是同心圆,从不同距离看,祈年殿的三层檐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远距离看三层檐近似平行线,有安稳感;中距离看檐边呈环转的弧线,出现螺旋上升的触感;近距离看这种环转运动更为显着,升腾感更为强烈。“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 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纷丽的景致。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