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808200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积少便成多。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1C5S3 P91)(9月18日16:1017:0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 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 ,研究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见学案)2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

2、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4.实施实验5.分析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四、实验流程(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 五、注意(具体)事项1.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A、B两瓶。(等量)2. 组装实验装置(如下图P92)方法1:CO2 通入 溶液中。3. 检验CO2的产生方法2:CO2通入澄清的 。 取2支干净试管,各加入2mL酵母菌培养液滤液。 4.检验酒精的产生 向试管中分别加0.5mL溶有0.1g 的浓硫酸的溶液,并轻轻振荡摇匀。 观察现象 1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3、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要设置对照组。)(对比实验)2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试管要灭菌)六、实验结果:用方法1检验CO2时,溶液由 变绿色再 ;用方法2检验CO2时,澄清的 变 。证明有CO2产生酒精的检验中,橙色的 溶液变成 ,证明有酒精产生。七、实验结论:_实验9答案:一、有氧或无氧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四、实验流程:溴麝香草酚蓝 石灰水 重铬酸钾六、实验结果

4、:蓝色 黄色 石灰水 浑浊 重铬酸钾 灰绿色七、实验结论: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1. (09全国理综II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 用酵母菌酿酒,理想的方法是()A先通气后密封 B通人足量空气C先密封后通气 D尽量密封,避免空气进入3. 将酵母菌培养物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下列过程中加快的一种是()A葡萄糖的利用 BCO2的放出 CATP的形成 D丙酮酸彻底

5、氧化4. 在a、b、c三个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成分相同的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现进行如下处理:a瓶,通入空气;b瓶,通入氮气;c瓶,加温到90。则呼吸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 Bbac Ccba Dacb5. 难(09江苏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6. (07上海)15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有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原子量:C-12,H-1,O-16)Am/90吨 B90/m吨 C180/m

6、吨 D90m吨7. (08佛山一模)(双选)23生物乙醇是化石汽油的良好替代品,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我国则坚 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原则,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代替粮食作为原料,其主要技术流程为:酶解一酵母发酵一蒸馏一成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秸秆作为原料使能量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B对秸秆进行“酶解”主要用的是淀粉酶 C乳酸菌可以代替酵母菌用于生物乙醇的生产 D“酵母发酵”环节需要严格控制发酵灌中的氧气供应8. 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之比为53,则其中有多少葡萄糖用作酵母菌的有氧呼吸()A 1/4 B1/3

7、C1/2 D2/39. 酵母菌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 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A16 B13 C12 D1110. 在下图装置中,A、B为未充气气球,C为玻璃导管,D为胶头滴管,实验时把胶头滴管里溶液(足量)加入锥形瓶中并振荡。一段时间后气球的变化是( ) A、气球A变大,气球B缩小 B、气球A、B均变大C、气球A缩小,气球B变大 D、气球A、B均缩小 11. (07佛山) (双选)26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葡萄糖溶液的温度随时间慢慢地升高,指示剂的颜色也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

8、酸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保持稳定不变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C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变化D指示剂变色的情况与保温瓶中空气的量无关,与葡萄糖的量有关12. (09天津6)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组不产生C0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甲乙丙上清液沉淀物匀浆()13. (02模拟)(18分)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

9、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9),进行四项独立的实验,前三项实验从供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空,实验四作简答。供选答案:A.CO2+H2O B.乙醇+CO2 C.H2O+O2 D.无反应 (1)实验一: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C6H12O6溶液,各试管的最终产物:甲是:_,乙是:_,丙是:_ (2)实验二: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丙酮酸,各试管的终产物甲是:_,乙是:_,丙是: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各试管的终产物是:甲是:_,乙是:_,丙是:_ (4)实验四: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从萤光虫尾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

10、和实验二。从理论上分析,发出萤光最强的是实验_ _中的_试管。理由是_ _.14. 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该装置是测定_的。 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_ _ _,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 _ _,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 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原因是_ _。 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实验结果是_。 如果将B瓶去掉,D瓶中的现象与与上面的实验现象_(填“相同”或“不同”),此时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理由是_。123456789101112131415得分DAAACBADBBABCD1.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释放能量并且生

11、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D备注: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人的红细胞、蛔虫含无氧呼吸酶,硝化细菌含有氧呼吸酶。5.(难题)解析:1.由于甲脱气后加塞,是完全的无氧环境,只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相对较慢;由于乙不脱气同时加塞,形成有氧环境,乙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相对较快,由于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乙中氧气与二氧化碳比值减小,酵母菌同时进行两种呼吸方式,最后由于氧气耗尽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2.甲乙两组试验中,由于乙比甲

12、多了有氧呼吸方式,乙酵母菌种群密度大于甲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故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比甲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所以曲线乙始终在曲线甲的上方。 3. 对于A和C,A表示二氧化碳产生是先快后慢,C表示二氧化碳产生是先慢后快 。酵母菌的培养初期增长速率应像“J”曲线,先慢后快。答案:C12.【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乙组细胞不完整,有氧呼吸弱于丁组,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故D正确。13.(18分)(1)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需要高浓度的NADH才能激活并被ATP抑制。有氧时NADH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大量消耗并合成ATP,抑制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进行。现在无线粒体,无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