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80441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楼梦?中“言外之意的等效翻译 摘要:在英译中国古典小说时,由于这两种语言文化固有的差异,加之中文崇尚“含蓄之美,小说中的言外之意通常不能采用字面翻译的方法,否那么容易出现译入语读者因缺乏相应的文化环境将不能充分理解小说语言的深层含义的情况,而发挥译入语优势,采用等效翻译的方法通常能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本文通过比照?红楼梦?第二十八章霍克斯、杨宪益的英文译本中有关言外之意的翻译,分析了等效翻译在向译入语读者传达原文意旨的优势。关键词:?红楼梦?英译;等效翻译;言外之意;小说语言?红楼梦?是清代长篇小说,其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人物语言尤其表达了中国人表达方式中“含蓄的一面。说话者有时

2、言在此而意在彼,需要听话者和读者根据上下文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来体悟。然而,在把这类含有言外之意的语言翻译为英语时,只翻译出字面意思往往不能使译入语读者明了文字背后的涵义。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7】转引自廖七一。在保证翻译出原文信息的根底上,采用等效翻译的方法翻译原文中有深层含义的语言,能够利用译入语中相应的文化背景,传达出类似的表达效果。这样,译文与原文虽然在形式上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根本相同的信息,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6】。本文以?红楼梦?第二十八章霍克斯、

3、杨宪益的英译本为分析对象,比照分析了两个英译本采用不同翻译方式下此类“言外之意的表达效果。第一局部论述了“等效翻译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和情感的优势;第二局部讨论了利用译入语固有的语言特点原文更好表达原作意旨的可能。一、体悟言外之意,用译入语语言翻译出等效的效果每一種语言都有表达特定生活经验的方式,但是这些表达方式却并不一定等同。为了把?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话外之音传递给译入语读者,但又不至因文化环境的差异引起误解,通常需要借用译入语的相应词、句或能够体表达相同信息但同时有能尽量保存原语含蓄美的手法的表达方式。下面几个例子着重比照分析了等效翻译的表达效果。例1:原文:林黛玉笑道:“只因听见天上一声

4、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杨译:“.WhenIcameouttolook,itwasonlyasillygoose.“Whereisthissillygoose?Idliketoseeit.“AssoonasIcameoutitflappedaway.霍译:IjustthismomentwenttohavealookoutsidebecauseIheardthesoundofsomethinginthesky.Itwasagawpinggoose.Where?saidBao-chai.Letmehavealoo

5、k.Oh,saidDai-yu,assoonasIwentoutsideheflewawaywithawhir-r-r-“呆雁用于嘲笑人痴呆发愣的神态【5】。结合下文第二十九章,黛玉对宝玉说,“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明显可知这里是黛玉婉转地骂宝玉是“呆雁。黛玉在言语中一次都没有明确提到宝玉和呆雁之间的关系,只是用帕子甩向宝玉的时候读者和听话人才都恍然大悟。在过去,汉语的第三人称在口语中采用同一形式“ta,无性别、人与物、人与非人之分,出现于书面语中的“他“她“它都是“五四以后的产物9转引自王军,而且汉语中允许词汇重复,所以在?红楼梦?的这段对话里,虽然中心话题是呆雁,呆雁

6、出现了两次,“他出现了一次,在口语亦或书面语中都不会透露太多黛玉暗讽宝玉是呆雁的信息。而英语不同,一是英文在代指上文出现过的事物的时候多用代词而不是重复的方法,二是英语中的代词有明显的人称代词与物称代词之分,如“he“she“it等,在口语中的读音也不相同,有明显的区别意义。所以在这段对话的翻译中,如何防止提前透露黛玉对宝玉的暗讽是关键。在杨译本中,后文对“呆雁的代指一律用“it,而霍译本尽量防止出现代指词,只出现了一个“it,而在翻译黛玉将手帕甩向宝玉时说的那句话时,用了“he。一方面是考虑到黛玉这一行为已经是对“呆雁和宝玉关系的明示,另一方面也是译者利用译入语的语言手段帮助译入语读者理解黛

7、玉言语的意图。从翻译的等效角度看,霍译本在前面尽量不透露宝玉与“呆雁的关系,为后文动作揭示进行铺垫,再在黛玉有意指出宝玉就是“呆雁的时候用了人称代词“he,和原文的表达效果到达了一致。由于语境的关系,从整体出发,不仅不会与上文“it的明显不同而让读者感到明显冲突,反而通过一词之差揭示了黛玉用意,使读者和谈话人都对这一暗讽心领神会。例2:原文: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成语。杨译:Thenyoumust.reciteeitheralinefromanoldpoemorcouplet,orasayingfromtheFourBooksortheFiveClassicsconnected

8、withsomeobjectinthetable.霍译:.youvegottochoosesomeanimalorvegetableobjectfromthethingsinfrontofusandrecitealinefromawell-knownpoem,oranoldcouplet,oraquotationfromtheclassics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题目主要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鉴于科举考试在封建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即便不是准备考试的书生,平民百姓们也都对这些书略知一二,或是能从书名了解到说话人宝玉对酒底的要求必得是具有几分学识的人才能做到。这句话或许对其他人来说只是一个要求,而对

9、于不学无术的薛蟠来说,那么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杨译本中直接翻译了?四书?五经?的书名,而在英语文化中,这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书名直译过去甚至可能因为陌生而引起读者其他无关的猜想。而霍译本省去?四书?五经?不译,结合下文“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先用一个概括性的词语“classics指出?四书?五经?的性质,而后用一个破折号说明即将说出具体书名而又被薛蟠打断的情况,巧妙绕过了这一文化负载词。在保证读者领略其意的前提下,使文章连贯紧凑,起到了和原文同样的表达效果,防止了读者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停顿。二、发挥译入语优势,译本优于原作的情况语言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

10、具,但思维却比语言要更加丰富,因而我们通常会遇到词不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况。而同样的情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在汉语里表达不尽意的地方有时却能在英语语言中找到更为恰当的传情达意的方式,反之亦是如此。下面的例句主要举例分析了利用译入语优势巧妙传达原文情感,给译入语读者等效甚至比原文读者更贴合作者表达意图的表达方式。原文: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杨译:“Sothatswhoitis.Shesnorted.Thatheartless,wretched.霍译:Pshaw!shesaidcrosslytoherself.Ithoughtitwasano

11、thergirl,butallthetimeitwasthatcruel,hate原文中黛玉因为内心深处不想给宝玉带来不吉利,所以一说到“短命二字就不再往下说了,而是把口掩住,长叹一声。这里“狠心短命的中“的后面无字提示了读者黛玉当时的情态,欲言又止。杨先生的译文保存了和原文同样的结构,同样是保存形容词“wretched而省略后面的名词。而由于英语单词的构成特点,形容词可以通过添加没有语义意义的词缀构成,所以在霍先生的译文中,虽然没有和原文一样省略形容词后的名词,而是通过省去形容词“hateful后缀的方法来表现黛玉欲言又止的情态的。“hate这样词根已经能表达出全部的语义,但因为和上文“cr

12、uel并列同时又能提示读者此处黛玉话只说了一半。此处译法虽与原文稍有不同,但对译入语读者来说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更能表现黛玉对宝玉的关心和顾忌。金隄先生曾说,“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艺术才能去尽可能接近理想目标的自由,可以充分利用译入语特有的巧妙表达方法,在译文中实现真正的忠实【6】1993,霍译本正是在心中理解了黛玉的情态而用译入语中恰当的方法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虽然在形式上与原文不是十分对等,但在表情达意上却因英语的词汇结构更具表達优势,与原文更加贴合,传递给了英语读者相同甚至更准确的表达效果。三、结语通过分析发现,从整体来看,霍克斯的译本在表达原文的意旨上更有优势,译入语读者更容易理

13、解,同时也保存了原作的风姿。虽然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彻底的等效翻译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发挥译入语的特点,寻找既能传达原文信息,又能传递原作精神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向译入语读者传达原作的精神风貌,使人物表现和情节开展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更为连贯和完整。参考文献:【1】鲍德旺,梁佳薇.红楼梦英译笔记:霍译?红楼梦?批评研究的新依据J.外语研究,2021.【2】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21.【3】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M.霍克斯译.伦敦:企鹅出版社,1973.【4】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5】清曹雪芹,清高鹗.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21.【6】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7】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4:72-78.8唐甜甜.试论?红楼梦?中的隐喻信息及其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9王军.英汉语篇间接回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10武敏.自译与发挥译语优势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5:7-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