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794677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篇 1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方明白老师陈明副主任医师默 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 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 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坐公交车回到家已是九点多钟,看 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 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 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 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 3 年的 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 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

2、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 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 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 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 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 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 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 3年来跟师学医积 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 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 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 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

3、 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 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 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 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 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 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 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 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 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 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 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

4、 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 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 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 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 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 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 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阅读:对老 师临证诊病,处方

5、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 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 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 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 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 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 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在此基 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3 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 10 余本。 多使用: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 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

6、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教, 这医技会迅速提高。 多思考:将上述问、听、看、记、用 的内容分门别类,有条理、有系统地在脑子里反复分析、归 纳,以找出其规律性东西,这就是老师经验中的精华部分, 要花费一定时间,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升华和提高。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整理老中医经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老师 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和“思”上下工夫。 多交流: 沟通、交流是多问的延伸,跟师过程中多与老师沟通,将一 些临床问题请教老师,可以增进师生关系; 亦与身边医师进 行学业交流,成功例子一起分享。最后作为现代中医,应利 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邮

7、件等,将一些学习心得、 体会,老师经验总结及不解之惑与医学同道进行交流、分享。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篇 2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 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 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我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 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我先用大约一周 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我先是认识 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 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 个问题。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

8、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 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 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 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 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 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 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吉林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四川 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 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 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 有些书上讲到的药

9、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 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 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 制宜。在认识中药之余,我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 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 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 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 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 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我讲解 的时间。所以我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 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

10、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 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 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我的看法归纳为以 下几点。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 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 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 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 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 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 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用地榆作佐 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 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

11、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 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 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 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 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诱惑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我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 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 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 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 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 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

12、防 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 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 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 为我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 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 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 为医生该思考的了。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 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 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 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个初学者,不应 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我总

13、是越看那个 “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 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 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 呢?”我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 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 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 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 让它留在心里吧,我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 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 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 自己的无可奈何

14、。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 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 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 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 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 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 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 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都说做医生辛苦,我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 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 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 了,曾经

15、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 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我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 我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 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我应该学习才是。 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 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 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 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 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篇 3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为期

16、 2 个月的社会实践生活 就要结束了,回想在人们解放军 359 医院的点点滴滴,真是 让人无比怀念,我们身上没有正式医生的责任重担,但是正 式医生的工作我们都和医生们共同经历。这样的机会实在是 很少。在这 2 个月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总结报 告只能用书面的形式汇报出我们在医院实习的具体方面,但 是却很难表达出我们在医院实习那又激动又紧张又兴奋的 心情。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实习期 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感 谢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也感谢江苏大学给我们这次实习 的宝贵机会。回想刚来实习的时候,解放军军官老师给我们分配科室 的时候,我和俞良,王琳娜,王佳音同学被分到了内科门诊, 于是开始了我们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带我们的老师是周 家合老师,一位安徽医科大毕业的医生,他跟我们的年龄差 不多大。所以比较谈的来。我们在内科门诊接触了好多病人。 房颤,肠炎,普通感冒,结合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使 我们对这个病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