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79017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中的二重性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不考虑负价值问题此刻,有经济学人在研究价值范围时,老是会提到负价值的问题,诸如废品的价值、腐臭价值等等术语也屡现文端。但是,经济学是不考虑负价值的。如此讲的理由在于,经济学是以理性人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现象是理性人的行为的集合。若是经济学不以理性人为对象,它就变成了研究非正常人的行为的神经病学,变成完全不可把握的东西。理性人的行为特点确实是有理性,而有理性的标志之一,确实是趋利避害,确实是可不能去主动追求负价值的取得。在心理学上,理性人的行为属于“操作行为”,操作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行为,就不可能是获取“负价值”的行为。当咱们考察一个经济人的行为时,咱们必然会认定他的所作所为是对其自身有

2、利的,即是获取正价值的,惟有这种认定才符合心理学对正常人的界定。能够以为负价值并非不存在,但不是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因为经济学以理性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而理性人行为终止于效用最大,在负价值区域理性人没有行为,若是经济学研究负价值问题,就变成了动物学家研究人是如何飞翔的一样。因此,讨论负价值问题,是在对理性人假设的熟悉上有误差的表现。效用理论在这方面也是有点熟悉的,比如效用曲线有一个最高点,即益处最大点。可是,效用理论进展到无不同分析以后,就大体上舍弃或说遗忘、回避了那个正确的观念,把最大效用点对应的数量看做是能够无穷可变的量了,而不是看做一个有限常量了。事实上,你在所有经济学书籍中所能看到的

3、无不同曲线的形状,都不符合效用曲线的形状,或说都不是效用曲面的等高截形。只要坚持理性人假定,就明白理性人可不能去取得负价值,即效用最大点以后就没有供经济学研究的行为存在了,就会得出需求量有限的结论。进而,咱们也就明白,若是存在无不同曲线的话(不论是凸是凹是直),它必然是有边界(即有长度)的,而不是你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那种无穷向两边延伸的曲线。Edgeworthsbox是一个被主流普遍同意的分析工具,可是,那个1:具中就完全无视理性人行为有一个终点那个大体前提了。不管禀赋的量是多少,它老是为两个需求者所同意,也确实是盒子的边长老是等于商品的存有量。它所考虑的情形是两个需求者的需求量老是相等的,都等

4、于商品的量。为何不论多少老是为需求者所正好需求呢?这种熟悉显然是滑稽好笑的,尽管没有显现考虑负价值的问题,可是却以为正价值量是无穷的。(关于禀赋量超出两个需求者的需求量(即最大效用点对应的数量)和少于需求量的各类情形的讨论,请参阅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第七章。)价值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是人给予事物的、外在于事物的东西。自然万物本无价值可言,价值反映了人对事物的熟悉,是人对事物的关系的表现。人类熟悉的规律就说明,熟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慢慢深化的,因此,价值是因人而异、随时而变的。这确实是价值的主观特性,用数学语言讲确实是价值是一个存量。关于本无价值可言的事物来讲,若是咱们判定它有价值,只是说明它的某些

5、属性能够为咱们所利用罢了。咱们有理由以为,事物中一样包括着对咱们有害的、不能为咱们所利用的东西。这确实是说,事物的中性能够看做是有利和有话:的对等。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是如此论述“负价值”问题的:“中国的古老哲学告知人们:利害相随,有一利那么有一弊,有效性和有害性是相对而言的J“在价值判定进程中,人们只取对自己有效的一面。利用不了,就视为无用,若是妨碍自己对需求的知足,就视为有害。其实,自然物本来就无所谓有效无用,无为才叫做自然对人的有效或有害,都是物的自然属性的表现,不同仅仅在于人的熟悉水平和驾驭能力。”“咱们能够用0来表示自然的中性,有效性咱们用+1表示,有害性对应地用T表示。用数学方式表

6、示确实是:0=(+1)+(-l)o关于自然物来讲,若是咱们必然给予其价值判定的话,就相当于要从“0”中掏出个,+1来,那么必然留下一个一1。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大自然要维持自身的自然状态,必然会是如此。”“因此,有害的本质是失去了平稳,在平稳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不断地打破自然的平稳,从其中抽取“益处”,坏处也确实是随之而来,有些是浅而易见的,有些是随时刻的推移才渐渐显现出来,可是它确信存在“若是咱们要设计一个变量来表示利用价值量的话,那个变量究竟应该反映物的哪一种属性,是反映物的有效性仍是有害性?仍是全面表达?若是全面反映对象物,如前所述,那个变量的值注定是零,没有大小之分,

7、因为客观的物是没有价值的。若是咱们仅仅用那个变量表示在人的主观上以为有效的一面,那么显然,有效的东西总量越多越好,价值量就与总量有关了。”“也确实是说,在表示有效性的价值概念中,不该该有负值显现,价值只是多与少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讲确实是价值变量的概念域是(0,+8),而不是(一8,+8)。若是物在价值判按时期被定性为“有害”,人就可不能需求它,更可不能去换取它,因为需求、互换都是主动行为,依照趋利避害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原理,主动行为对行为人来讲不可能是有害的,也就没必要考虑其负价值与量的关系。被动取得有害物的问题,不在经济学的范围之内J“负价值的存在能够说明什么缘故需求量是有上限的。家具的有效性

8、是正价值,而它的体积占据室内空间,是负价值。因此,人们可不能把家里摆满家具;食物能够果腹,但也占据胃的空间令人产生饱涨的感觉,因这人们可不能一直吃下去;消费能够带来快感,可是也消耗着消费者的财富和另一种资源一一时刻J“传统经济学类似的观点是环境经济学中与热力学第必然律相近的“物质平稳原理”:抛弃到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近似地等于从环境中掏出的用于货物的生产的资源。可是,那个原理仅局限于物质量的平稳,表述的思想远不如中国古典哲学全面和准确“从有用和有害的角度看问题,咱们就能够够明白用,其实确实是以人为中心的益处,对人无益,人就说它无用或有害。这就对经济学常常性的话题经济学不讲好和坏的问题作出了回

9、答:经济学其实恰正是成立在对事物的好和坏的判定之上的,价值判定确实是好和坏的判定,价值大小确实是好的程度“有效性是对人而言的,归根结底确实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意义。结合咱们前面的需求两分法,必要需求品的有效性也确实是延长人的生命的长度的意义,而非必要需求品的有效性表此刻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的意义。因此,将价值归结为命价的说法是能够成立的。”“固然,价值判定是一个主观个人的进程,那个好和坏是对判定者而言的,并非具有普遍的标准。反过来也不能因为没有一个和公众伦理观念符合的价值判定,就说它对判定者也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经济学不讲好和坏即价值判定的说法是不符合经济学的现实的:经济学一直都在研究好和坏(有效无用

10、)、益处(有效物品)的生产和积存、和益处(利益)的分派等等问题。”价值,本意确实是益处的意思。若是说“负价值”,其实就像说“坏的益处”、“长的短棒”、“黑色的白布”一样,并非是一个适当的术语,不如直言“有害性”、“害处”适当。理性人可不能追求负价值的获取,这在深层次上就意味着用经济的指标来衡量一个社会是片面的,经济指标说明经济越是发达,只能说明人类从自然界中攫取的自以为是“益处”的东西越多,打破的自然平稳也越多,同时产生的害处仅仅是咱们自欺欺人自欺欺人地视而无睹算了。经济行为仅仅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部份而非全数(西方经济学的终结,P36,图26)。经济学应该舍弃霸权,企图在所有领域发挥经济学作用的霸权作风早晚会无果而终,乃至是自取其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