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 凝集反应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78995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九 凝集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项目九 凝集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项目九 凝集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项目九 凝集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项目九 凝集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九 凝集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九 凝集反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九 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ation)(一)玻片凝集试验【实验原理】 天然的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直接凝 集反应。玻片法属于定性试验,常用已知抗体直接检测未知的细胞性抗原,对抗原进行鉴定。【试剂和器材】1 待检标本OX19变形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2. 试剂 OX19变形杆菌诊断血清(用时以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生理盐水。3器材 载玻片、接种环、滴管等。【步骤和方法】 1于洁净玻片一端加诊断血清1滴,另一端加生理盐水1滴作对照。2. 用接种环挑取OX19变形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分别涂于生理盐水和诊

2、断血 清中,充分混匀。3室温下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结果判定】 生理盐水对照应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混浊的乳状液。在诊断血清中,如混悬液由混浊变 澄清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为阳性结果;如与对照相同,则为阴性结果。【注意事项】 1玻片应洁净、干燥、中性,以防止和减少非特异性凝集。2每一待检菌均须作生理盐水对照,如对照凝集则表示细菌(粗糙型)发生自凝,试验 结果无效。3在载玻片两端涂布细菌时,应先在生理盐水中涂,然后在诊断血清中涂,以免将血 清带入生理盐水中。4试验后的细菌仍有传染性,应将载玻片及时放入消毒缸内。5. 鉴定ABO血型时,室温若低于10C,易出现冷凝集而造成假阳性结果。【方法评价】

3、此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为定性试验,但敏感性较低。【临床意义】主要用于细菌菌种的鉴定和分型以及ABO血型的鉴定。(二)试管凝集试验【实验原理】 试管法直接凝集试验常用于半定量检测,是将已知的颗粒性抗原悬液定量地与一系列倍 比稀释的待检血清等量混合,静置一定时间后,根据各管的凝集程度,判断待检血清中抗体 的效价。【试剂和器材】1标本 用生理盐水1:10稀释的待检血清。2试剂 诊断菌液(伤寒沙门菌H或O菌液,10亿/ml)、生理盐水。3. 器材37C水浴箱、试管、1ml吸管、吸耳球等。【步骤和方法】 1取洁净试管8支,排列于试管架上,依次编号。2各管均加入 0.5ml 生理盐水。3吸取 1:10

4、稀释的待检血清 0.5ml 加入第 1 管;充分混匀后吸出 0.5ml 加入第 2 管, 混匀,从第 2 管吸出 0.5ml 加入第 3 管;同法依次稀释至第 7 管,混匀后从第 7 管吸出 0.5ml 弃去。第8 管不加血清作为生理盐水对照。至此,第 17管的血清稀释度为1:20、1:40、1:80、 1:160、1:320、1:640、1:1280。这种稀释方法称为连续倍比稀释法,是免疫学试验中常用的 一种稀释方法。4. 每管加诊断菌液0.5ml,此时每管内血清稀释度又增加1倍,分别为1:40、1:80、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5. 各管摇匀

5、后置室温或37C1824h,观察结果。操作程序见表1-4。表 1-4 试管凝集试验操作程序试管号1 2 3 4 5 6 7 8生理盐水(ml)1:10待检血清 (ml)诊断菌液(ml)0.50.50.5 0.5哺去0.50.50.50.50.50.50.50.50.5血清终稀释度1:40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 对照【结果判断】 判定凝集试验的结果,要有良好的光源和黑暗的背景。先不振摇,观察管底凝集物和上 清浊度。然后轻摇或用手指轻弹管壁使凝集物悬浮,观察凝集块的松软、大小、均匀度和悬 液浊度。1. 先观察盐水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管底沉积呈圆形

6、、边缘整齐,轻摇则沉积菌分 散,均匀混浊。2. 再观察试验管,伤寒杆菌O抗原凝集物呈颗粒状,轻摇时不易升起和离散,往往粘 附于管底。 H 抗原凝集物呈棉絮状,沉于管底,轻摇易升起和离散。根据凝集的强弱程度, 可将试验结果划分为以下等级:“4”:很强,细菌全部凝集,管内液体澄清,可见管底有大片边缘不整的白色凝集物, 轻摇时可见有明显的颗粒、薄片或絮状。“3”:强,细菌大部分凝集,液体轻度混浊,管底有边缘不整的白色凝集物,轻摇时 可见较明显的颗粒、薄片或絮状。“2”:中等强度,细菌部分凝集,液体较混浊。 “”:弱,细菌仅少量凝集,液体混浊。“”:不凝集,液体混浊度及管底沉集物与对照管相同。3. 以

7、出现“2”凝集强度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作为待检血清的效价(滴度)。【注意事项】1. 抗原、抗体在比例适当时,才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如抗体浓度过高,则无凝 集物形成,出现前带现象。此时须加大抗体稀释度重新试验。2. 判断结果时,应在暗背景下透过强光观察。3. 注意温度、pH、电解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4. 抗原、抗体加入后要充分振摇,以增加抗原抗体的接触。【方法评价】 本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半定量凝集试验,操作简单,但敏感性不高。【临床意义】 本法主要检测血清中有无某种特异性抗体及其效价,以协助临床诊断或供流行病学调 查。常用的有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Widal反应(肥达反应)、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

8、克次 体病的Weil-Felix反应(外-斐氏反应)、诊断布氏菌病的Wright反应(瑞特反应)。【附】 诊断菌液的制备1. “H”型伤寒沙门菌菌液的制备将伤寒沙门菌(H901株)或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接种于柯氏瓶培养基上,37C 培养24h,用10ml含0.4%甲醛的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放入有玻璃珠的无菌烧瓶中充分振 摇,使细菌充分分散,置4C冰箱中35日以杀菌。通过无菌试验证实细菌确已被杀死,即 用0.2%的甲醛盐水稀释成10亿/ml的浓度。置4C冰箱备用。2. “O”型伤寒沙门菌菌液的制备将标准菌株(O901株)以上法培养,用0.5%石炭酸盐水将菌苔洗下,置37C温箱过夜或 室温

9、中47日以杀菌。经检查无菌生长时,用0.25%石炭酸盐水稀释成10亿/ml浓度。置4C 冰箱备用。3. 菌液浓度测定用麦克法伦特(McFarland )标准比浊管比浊的方法来测定,见免疫血清的制备。【思考题】1. 与沉淀反应相比凝集试验有何特点?2. 决定血清凝集效价高低的因素是什么?3. 引起非特异性凝集的因素有哪些?二、间接凝集试验(Indirect agglutina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适当大小的载体微粒表面,再与相应 抗体(或可溶性抗原)在适宜条件下相互作用,经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这种方 法称为间接凝集试验,又称被动凝集试验。 如将抗原吸

10、附于载体微粒表面以检测抗体,称 为(正向)间接凝集试验;如将抗体吸附于载体微粒表面以检测抗原,则称为反向间接凝集试 验。实验室常用的载体有红细胞、胶乳颗粒、活性炭、SPA菌体等,其中以红细胞为载体的 间接凝集试验称为间接或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一)间接血凝试验方法一【实验原理】 新鲜红细胞可直接吸附多糖类抗原,用已知多糖类抗原致敏红细胞,检测标本中相应抗 体,通过观测红细胞凝集现象,即可判断标本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试剂和器材】1标本 待检血清、伤寒沙门菌o901兔免疫血清。2试剂 伤寒沙门菌O901、2%新鲜SRBC悬液、pH7.2 0.15mol /L PBS、生理盐水。3. 器材37

11、C水浴箱、试管、吸管等。【步骤和方法】1. 伤寒沙门菌o抗原溶液的制备 将伤寒沙门菌o901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置 37C培养1824h,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配成100亿/ml菌悬液,置100C水浴2h, 3500r/min离心30min,吸取上清液,分装在无菌三角烧瓶中,置4C冰箱备用。2. 致敏SRBC的制备 取适量伤寒沙门菌O抗原溶液与2%新鲜SRBC悬液等量混合, 置37C水浴箱2h(每隔15min振荡1次),取出后离心,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2000r/min, 离心10min),最后用PBS配制成1%的致敏SRBC悬液。3. 间接血凝试验 按表1-5将待检血清用PBS作

12、倍比稀释,同时设致敏血球、阳性对照;然后各管加0.5ml 1%致敏SRBC悬液,混匀,置37C水浴2h,观察结果。表 1-5 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程序试管号12PBS(ml)0.9 -I 0-5待检血清 (ml)0.10.5090抗血清(ml)致敏 SRBC(ml)0.50.5血清终稀释度1:201:400.50.53456780.50.50.50.50.5.50.5.50.5弃去0.50.50.50.50.50.50.50.51:80 1:160 1:320 1:640 1:12800.5【结果判定】1红细胞的凝集强度可根据下面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等级; “4”:红细胞形成片状凝集,均匀布满管底,凝

13、集边缘不整齐或折叠。 “3”:红细胞形成片状凝集,有卷边或缺口,面积略小于“4”。 “2”:红细胞形成片状凝集,面积较小,边缘较松散。“”:红细胞沉积于管底,周围有散在的少量凝集。“”:红细胞沉积于管底呈小圆点,边缘清晰整齐。2效价判定 致敏血球对照管呈“”,测定管以出现“2”凝集强度的血清最高稀 释倍数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注意事项】1. 试验用红细胞为SRBC或人“O”型红细胞,被直接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不宜长期保 存。2用动物红细胞作载体,为防止非特异性凝集的出现,临床待检标本(如血清、脑脊液 等)应先通过吸收法去除非特异性凝集素。3试验时应同时作阳性、阴性和致敏血球对照,必要时可作间接血

14、凝抑制试验,以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评价】 此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敏感性较沉淀反应高,是一个半定量试验;但非特异性凝 集较严重,试验时应同时设立阳性、阴性和致敏血球对照,及配合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确定。【临床意义】本试验举例是以教学角度考虑而设计的,因伤寒沙门菌O抗原容易制备,实际工作中 并不常用。它主要用于传染病抗体、自身抗体、变态反应性抗体的检测。【附】 非特异性凝集素吸收去除法1. 取0.2ml 56C灭活30min的血清,加入生理盐水0.6ml。2. 加入0.2ml 10%红细胞悬液(用pH7.2 PBS洗涤3次,每次600r/min离心5min,再 600r/min离心10min

15、,按压积配制成10%悬液)。3. 混合后置室温10min,离心,留取上清液,该血清为1:5经吸收的血清。 (二)间接血凝试验方法二【实验原理】 鞣化(或醛化)红细胞可牢固吸附蛋白质类抗原,用已知蛋白质抗原致敏红细胞,检测标 本中相应抗体,通过观测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判断标本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试剂和器材】1. 标本 待检血清(抗人丙种球蛋白)。2. 1%鞣化SRBC悬液、1%鞣化致敏SRBC悬液。3pH7.2 0.15mol/L PBS。4pH6.4 0.15mol/L PBS。5. 1%正常兔血清(NRS)将NRS 56C灭活30min,用pH6.4 PBS配制。该液不应与 鞣化或致敏的SRBC反应,否则应废弃,选择无反应的NRS重新配制。6. 器材温箱、微量振荡器、8x12孔“V”型孔微量反应板、微量加样器、50卩1微量 稀释棒、小吸头等。【步骤和方法】1. 将待检血清56C灭活30min。2.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