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78303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科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左翠珊1、本册教材分析 1、知识目标:(1)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3)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几时半。(4)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5)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2、过

2、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2)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2)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本班双基情况

3、分析3、提高质量的设想及措施本学期我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措施: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

4、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中下生名单及质量情况和辅导计划培优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考题辅导课。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课后提高性练习题,让优生“吃得饱”。辅差措施:4、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6

5、、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差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7、对差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8、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9、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差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10.做好每日查作业工作,包括家长查,老师查,组长查,争取做到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留后遗症。5、各主题教材具体计划:主题一、生活中的数二、比较教时7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能正确地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

6、会写010各数。4、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1、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3、 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4、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会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规范的书写数字。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认识0;正确的书写3、5、8各数。理解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教学措施教师利用教材

7、或者日常生活的物件,使学生体会数的意义,利用田字格让学生正确书写各个数字。教师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等活动的体验。备注5、各主题教材具体计划:主题三、加减法(一)四、分类教时16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3、 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4、 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5、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1、 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3、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重

8、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以及正确率的提高,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教学措施采取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兴趣中逐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学会计算。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备注5、各主题教材具体计划:主题五、位置与顺序六、认识物体教时4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9、、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1、 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2、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数序。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体会前后、上下、左右这些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教学措施要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模拟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

10、感官,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直观地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备注5、各主题教材具体计划:主题七、加减法(二)八、认识钟表教时15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 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 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4、 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立性。5、 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 结合生活经验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会读整点、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以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以及过一点或差一点的区别。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结合学生的日常作息时间认识钟表。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