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感官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90KB
约11页
文档ID:457781538
第九章 感官_第1页
1/11

第九章 感觉器官教学要求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折光系统的功能眼感光系统的功能与信息传递外耳 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及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2、掌握: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视觉功能的检测前庭器官的功能3、了解:味觉、嗅觉感觉的定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感觉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入通 路和感觉中枢三个部分共同完成第一节 概 述一、感觉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1、感受器:指专门感受刺激并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电信号的特殊结构2、感觉器官:感受器加附属结构例:眼(二)分类1、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分类: (1)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感受痛、温、触、压等可引起清晰主观感觉2)内感受器:分布在心脏、血管、内脏、肌肉、关节和脑等处接受体内变化的信息 往往不引起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或只是产生模糊的感觉,它们对维持机体功能的协调统一和内 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2、根据感受器所接受剌激的性质:机械感受器(牵张感受器);化学感器、光感器、温 度感器等3、根据剌激物所引起的感觉或效应的性质:听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等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适宜剌激 概念: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 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如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 370~740nm意义:使机体能够准确地对内外环境中那些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灵敏的感受和精确的分析 举例:光f眼;声f耳(二)换能作用概念:感受器能把剌激能量转变为感受器电位,最低触发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在换能过程中,先在感膜通过跨膜信号传递引起过渡性电位变化 感受器电位特点:1、 局部电位:阀下去极化,随过滤度加大而加大2、 电紧攻扩布3、 可以总和(三)编码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将剌激所包含的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的不同序列(电信号)1、不同种类感觉的产生事实表明:不同种类感觉的引起,既取决于剌激的种类和被剌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被兴 奋的感觉纤维及其传入所达到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例:声音剌激和大脑皮层听觉区电剌激产生的AP波形相同,感觉也相同2、不同程度感觉的产生 事实表明:不同强度的剌激是通过每个传入纤维上冲动的频率和参与这一信息传递的数量 来编码的例:小声音剌激,听觉冲动频率低,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少,固产生小声的感觉四)适应现象概念:指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 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适应现象不是疲劳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1、 快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机体再接受其他新的刺激2、 慢适应感受器:使感受器能不断地向中枢传递信息,有利于机体对某些生理功能进行 经常性的调节第二节 视觉器官 视觉:是由视觉器官(眼)、视神经、视觉中枢共同完成的 眼的结构很复杂,主要是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一、眼的折光功能(一)眼的折光与成像 眼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光通过这4 种界面和 4 种不同的介质,使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基本原理同照相机,用简化眼来说明简化眼是一个人工假象的模型, 其光学参数和其它特征与正常眼等值1、简化眼的条件:① 眼内容物是均匀的,具有水一样的折光指数;② 节点到角膜前表面是5mm,到视网膜15mm;③ 前至焦点在角膜前表面的前方15mm,后主焦点在节点后方15mm2、 折射特点:① 通过节点的光线不发生折射;② 通过前至焦点的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成为平行光线;③ 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则被聚焦在视网膜上3、 物像的形成:AnB和anb是一个相似三角形,可用下式算出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物象大小(ab ) 物象到节点的距离bn 实物大小(AB) 实像到节点的距离Bn含义:眼折光系统能使物体的距离而变化称调节。

1、晶状体调节: 晶状体是一种富有透性的折光体,全双凸透锐形,周边借悬韧带附着在睫状小体上,睫状 体由睫状小带所组成,受动眼N中的副交感支配人眼在安静时,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 6 米以外光线正好在视网膜上成像, 6米以内需调 节才能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环状肌sm—悬韧带松T晶状体前凸T曲率fT折光力f搞射状肌sm—悬韧带紧T晶状体 变平T由率折光力J2、 反射过程:近物f感光C —视Nf外侧膝状体f枕叶皮质f额叶皮质f模糊物像f皮质 正中核(皮质中脑来)-动眼N缩镜换f副交感支Nf睫状N节f睫状短Nf睫状肌f环形肌 smf晶状体度凸3、 影响因素: 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主要取决于晶状体的洋性,洋性好,凸起能力强 用近点来表示:近点:通过眼最大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10 岁: 8.8 20 岁: 10.440 岁: 52.6 60 岁以上 83.3远点:不需调节,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从理论上讲远点是无限的,但实际是有限的2 、瞳孔的调节:瞳孔直径在 1.5-8.0mm 之间① 瞳孔近反射:看近物时瞳孔缩小的反射,反射弧同晶状体的调节即动眼N副交感支在 使睫状环形肌sm的同时,也使虹膜环形肌sm,使瞳孔缩小,入眼光线集中。

②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能随视网膜上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 互感光反射:一侧眼被照射时,除被照射眼瞳孔缩小外,另一侧瞳孔也缩小 意义:a. 调节入眼光量,保护视网膜免受渗光stb. 减少折光的球面差和色像差,视觉清晰c. 临床用来了解麻醉深线度与中脑功能3、两眼会聚① 含义: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近物时,两眼向鼻侧靠拢② 意义:使双眼视网膜成像相称,形成清晰的平一视觉三)眼折光异常: 正视:看物体时,通过眼调节能看清物休,平行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成像 非正视眼:由于眼球形态异常或折光系统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静息眼的视网膜上成像1、 近视:( 1 )概念:轴性近视:眼球前后经过长聚焦网前(与遗传有关) 折光性近视:睫状肌长期过渡紧张导致,调节能力降低引起 2)特点:远点近移,近点更近( 3)矫正:配戴凹透镜2、 远视眼与老花眼( 1)含义:远视:眼球前后经迅短聚焦网后(遗传) 老视:球壁滤性减退( 2)特点: 远视:看近物,看远物都需调节 老视:远点不变( 物不调)近点远移 3)矫正:配戴凸透镜3、 散光眼(1)含义:角膜不是正图形,经纬线曲率不一,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点 2 )矫正:配戴圆框镜。

二、眼的感光功能(一)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1、结构特点: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神经组织膜(厚0.1-0.5mm),但结构非常复杂,可分为为4层:(1)色素细胞层:含色素颗粒V2tA,对感光细胞有营养保护作用( 2)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感受弱光视锥细胞:感受强光( 3)双级细胞层:上接感光细胞终是的信息传递给神经节细胞层( 4)神经节细胞层以上四层结构构成纵向联系,此外还通过水平细胞,无是细胞进行横向联系 盲点:视神经穿出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2、两类感光细胞的异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分 布 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无 视网膜中心部多外段形状 杆状 锥状视 觉 晚光觉(对光敏感度高) 昼光觉色 觉 无 有空间分辨能力 弱 强视 色 素 视紫红质 视锥色素( 3 种)会聚现象 多 少由于视网膜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多直径小而且多为单线联系,因此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视 敏度是指对物体分辨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对光的敏感度视锥细胞承担昼光觉,对物体的空间 分辨能力强,同时细胞之间聚合现象少于视杆细胞也与其分辨能力强相适应二)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在合成与分解中有部分被消耗,需依靠血液循环中的 VA 来补充。

夜盲症:如果长期VA摄入不足,暗适应能力下降,称为夜盲症2、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 1 )外段的超微结构:视盘上镶嵌的蛋白质绝大部分为视紫红质 2)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为-30~-40 mv, 比一般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小,这是由于在 暗处外段膜上有相当数量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 3)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由视网膜光化反应引起,RP约30—40mv,感受器电位为超级化电位机制:RP低是因为在无光照时,外段膜对Na+有较大通透性,Na+内流所致4)神经节细胞AP:感受器电位不能直接引发AP,以电紧张形成向终是扩布-通过终是将信息传给双级细胞- 最终在神经节细胞产生AP三) 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和颜色视觉:(二)色觉:(用三原色学解释)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蓝色视锥,绿色视锥,红色视锥)和相应的感 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使三种感光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传入中枢 后产生不同颜色的视觉感红C:波长:723〜647nm感绿C:波长575〜492nm感蓝C:波长492〜450nm该学说认为,当某一颜色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上时,以一定的比例兴奋视锥C,从而产 生不同的感光。

红色=红:绿:蓝=4 : 1 : 0绿色=红:绿:蓝=2 : 8 : 1 白色=红:绿:蓝=等比例色盲:指人眼对某一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辩别能力,遗传决定 色弱:指人眼分辩颜色的能力减弱,后天引起四)视网膜的视觉信息处理:1、 感光细胞的感受器电位是超级化型慢电位而不是去极化型慢电位2、 在视网膜上,只有神经节细胞和少数无长突细胞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3、 神经节细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感受野较小,对物体的形状和表面特征进行编码; 第二类:感受野较大,与物体在感受野内的定位信息有关;第三类:对移动物体反应较强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一) 视敏度(视力): 含义: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辩能力即分辩二点向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指标图9-8 视角:指物体上二点光线对入眼球在光心前的夹角 视角大,成像大;视角小,成像小同一物体:距离远,视角小 同一距离:物体小,视角小 能看清,视力好 正视眼能分辩的最小视角均为1 分角(1/60度)(二) 暗适应与明适应:1、 暗适应:当人突然从明亮的地方进入暗环境后视觉逐步恢复的过程2、 明适应:当人突然从亮处进入明亮环境后视觉逐步恢复的过程。

三) 视野:单眼固定不动,正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定向范围,称该眼的视野 白〉黄〉蓝〉红〉绿(四) 双眼视觉:两眼同时观看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为双眼视觉第三节 听觉器官概述1、23、听觉是声音作用于听觉系统引起的感觉 组成:处耳、中耳、内耳迷路功能:①听觉;②平衡觉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一 )外耳的功能: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可使声波增强12dB (强度可以增强10倍?) (二)中耳的功能:传音、扩音包括:鼓膜、听骨链、咽鼓管1、鼓膜:传音、不失真、同始同终无余振鼓膜呈椭圆形,面积约50-90mm,厚度约0.1mm鼓膜很像机受话器中的振膜,是一 个压力承受装臵,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而且它的形状有利于把振动传递给位 于漏斗尖顶处的锤骨柄据观察,当频率在2400Hz以下的声波作用于鼓膜时,鼓膜都可以复 制外加振动的频率,而且鼓膜的振动与声波振动,很少残余动2、 听小骨:锺骨、钻骨、镫骨 作用:传音、扩音、共双倍扩音:面积、卵固窗=55: 3.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