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778873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单元解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择相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使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个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如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

2、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准确读写相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3、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过程与方法: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且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

3、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实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美词句。学习方式比较法,研讨法、质疑探究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景色相关资料课时安排课 题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字。能准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过程与方法: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

4、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学习方式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图文结合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作者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亭”字,理解读坐敬亭山的诗意。教学重点结合诗文和插图理解诗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语言。教学方法图文导引法学习方式比较探究法教学准备古诗和插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准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板书:晓诗题。)(板书:知诗人)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

5、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板书:明诗意 )生自由读。敬亭山:又叫昭(zh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生说。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试背李白的诗。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生画理解“众鸟” 理解“孤去云“情(1)你能用画笔画出这两句诗中的画面吗?(2)为什么画好多只鸟?(3)为什么只画一片云?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

6、,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 、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 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就像一对好朋友,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 理解“尽”和“去”孤独学

7、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景美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不独) 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引导学生理解(板书:表面、内心)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板书:悟诗情) 四、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反复诵

8、读,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激情读诗背诵全诗。 默写全诗。 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 知诗人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相看两不厌, 明诗意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望洞庭 忆江南课时目标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图文导引法 学习方式朗读、探究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学习古诗三、比较探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

9、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指名读古诗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3.晓诗题,知诗人4. 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使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强调“潭”字笔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吗?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5.悟诗情三、比较探究填表比较忆江南与望洞庭的异同之处指导朗读单人读古诗,后全班齐答: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也能够画一画。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10、,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试说。(轻松、自然)全班

1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生假设自己是诗人,深情吟诵这首诗。学生完成表格形式时间地点景物特点心情忆江南词春天江南江花江水明朗欣喜望洞庭诗秋天洞庭湖湖君山朦胧喜爱板书设计望洞庭 唐 刘禹锡月下无风湖面未磨铜镜 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洞庭湖中君山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 白居易好教学反思课 题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

12、景.教学难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方法导引法学习方式朗读法,图文结合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生字和新词。教学难点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式朗读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文插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 注一、新课引入二、初读感知课文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四、迁移使用,自学新知五、整合山水一、新课引入今天,老师先带着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二、初读感知课文1、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指导朗读。、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使得文章结构非常严谨。、练习:、小结学法:找出表示桂林水的特点的词。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水美的。找出相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作者使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