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77862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摘要:新医改政策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改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针对在新的医改政策框架下,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内部的审计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最新的医改政策要求,就目前我国医院如何适应新医改政策要求,加强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内部审计、审计政策建议新医改政策为我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颁布的相关指导建议。继200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之后,政府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其他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如不久前颁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

2、重点工作任务,在之前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更具体的指明了2014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目标定位和工作范围。该政策从整体上将我国医改在各个层次和阶段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对需要改进的制度、部门以及工作进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明确申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作为我国医改工作的关键内容进行,同时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医改工作深入推进的决心。在这样的医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成为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1一、医院内部审计特征探讨前几年,国家曾颁布了卫生系统内部审

3、计工作规定,在这项政策中,对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界定: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指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组织,对其自身部门和组织财务活动在合理性和规范性方面的监督审核工作。同时,该政策还对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特征进行了总结,具体为:(1)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在于相关部门和组织,以及工作人员,次要内容才是自身单位或组织的相关财务活动;(2)在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中,对于财务活动的监督审核不仅仅局限于合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方面,还要涉及到财务活动对于单位的整体收益效果;(3)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存在的,尤其和审计部门主要针对开展工作的部门,其工作的开展也是在自身部门的领导带领下进行的。

4、(4)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必须严格在政府审计规则的指导下进行。2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医改政策在我国医疗组织和机构中的不断深入推进,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也逐渐受到了重视,相关部门和业务也快速开展起来,在新医改政策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互相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跟实际业务不相匹配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1)审计机构建设情况不达标目前我国较多医疗机构或组织对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够,有较多医疗机构或组织并没有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而且还有部分医疗机构从未有过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这都远远没有达到政府以往颁布的相关政策要求,例如年收入在

5、三千万以上的,或者配备病床数量超过三百张的相关医疗机构或组织,都必须拥有其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专业的审计从业人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或组织的设置情况并不十分完善,具体如图1所示: 图1: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实际审计机构设立情况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情况并不达标,其设立审计机构的医院数量仅仅占所有医院总数的16,而其中机构设立健全的医院数量仅为医院总数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情况并不达标。(2)审计工作领域并不全面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较多的是由部门或单位领导指引进行的,

6、执行的方式、力度以及范围也是由领导认为决定,并没有较好的结合规范的审计标准和规定进行,这就导致了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在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审计工作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全面的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基本财务活动、制度管理以及整体运营状况,以此来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进行审计监督管理,而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审计工作更多的从财务活动角度展开,而忽略了在制度管理和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角度开展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审计工作领域不全面的现状。(3)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当前政府发布的关于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并不多,导致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医疗机构或

7、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强硬性。由于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没有有效的制度支撑,强制性不足,受到被审计部门的多层阻碍,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而且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逐渐成为其他部门所抵触的机构,在工作性质上予以否定,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4)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受我国社会性质决定,我国医院性质一直在公益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徘徊,为维护自身利益,医院在管理力度方面一直变通调整,造成内部制度强制性不足,法

8、规建设思想较弱。尽管国内部分医院已经实施了一些相应的规则制度,但并未形成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没有较好的控制力度。医院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降低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层次。当前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都是对财务活动后期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缺少对财务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能力,因此不能很好的从事前预测、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不能有效的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不能较好的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达不到所需的内部审计质量水平。(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从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内部审

9、计部门人员的配置方面来看,整体专业比例仍然较乱,大部分的医院审计从业人员是财会专业,其次是其他各类专业的拼凑较多,因此造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被进一步重视,而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当前的审计工作人员配备情况明显不利于深层次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情况如图2所示图2 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大多为财会专业,比例占到总体审计人员的63%,管理类专业比例达到

10、12%,法律专业9%,而其他专业人员的综合比例达到16%,甚至高于管理专业人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比例比较杂乱,审计人员的专业程度较低,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6)政府投入支持程度不高受我国政策支持影响,政府对于医院的投资支持程度并不高,导致医院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只能通过药物销售来推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医院对于销售利润的追求,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影响,医院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则更加的不重视,甚至取消内部审计相关部门,导致医院的财务活动无法得到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相关审计职能不能合理发挥,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也不能有效进一步推进。三、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

11、策略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应当在继续强化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寻求审计理念、职能、内容等方面的实质性发展与突破,通过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进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需要认识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更需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医院管理层应当认识到,一个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一个“专门找茬”的负担,而是在评价内部控制、协助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有诸多优势,能为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增加医院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机构。内部审计从警察角色

12、向积极为医院做贡献的理念转变,需要精心培育和良好管理。内部审计是否成功的标志必须转变为建议的采纳实施情况,而不是报告自己发现了多少问题。(2)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又监督着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确保其权威性。同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保证队伍素质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服务功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成

13、为医院运行的“经济卫士”。(3)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内部审计需要识别职能领域、风险领域、风险要素,审计的重要结果以及相关的建议,应该与风险情况相对应。为此,需要建立起三个层次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共性标准;第二层次是行业分类标准;第三层次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风险最大的领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审计人员应当就衡量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与管理层进行协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4)创新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式。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

14、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阔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悉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可以尝试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内审人员,吸收社会审计的方法,通过实践,全面提升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此外,也要抓好内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5)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质量。一套健全的信息传递、沟通与反馈

15、信息系统有助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应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涵盖全部业务活动的基础数据模型,并根据有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与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审计项目前能充分利用监督成果,增强审计的针对性。(6)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相关的准则进行支持,需要相应的规范加以指导,需要明确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趋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法律法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医院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审计法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各

16、单位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7)探索审计科长委派制,促进内审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上级委派、双重领导、双层管理、双轨考核、定期交流”的原则,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审计科长改由卫生局委派,实现“三个统一”:审计项目计划统一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审计业绩统一考核。实行审计科长委派制度,能够强化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方便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宏观监控;推进了全过程审计监督的进程,扩展了内审范围,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