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77682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报告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PP工程风险分担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文献,将目前国外对于PPP工程风险分担的研究归纳总结,并从PPP的概念界定、风险分担原则和风险分担框架和方法等方面进展阐述,得出目前研究的现状和缺乏,即风险分担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政府和私人两个部门,对于风险分担的研究过程主要集中在初步分配和全面分配阶段,从而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PPP,风险分担,综述A LiteratureReview of PPP Project Risk Allocation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duction

2、 of risk allocation of 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 by means of sorting and analyzing lots of literatures. We e*pounded PPPs concept, risk allocation principle and risk allocation framework, etc. and came to a conclusion on its status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Risk allocation research subj

3、ec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two departments, and only initial allocation and overall allocation phase were mainly researched. And then we pointed ou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Key words: PPP, risk allocation, literature review引言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作为一种融合政府和

4、社会资本的有效方式,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自1995年实施第一个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的BOT试点工程以来,PPP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同时给了PPP工程新的开展空间。风险分担作为PPP工程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已经被国外学者予以重视并进展了深入的研究。第1章 概念界定1.1 PPP工程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被提出,泛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效劳的方式。PPP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PPP即是期字面意思,“公私合伙制;而狭义的PP

5、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工程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我们这里提到的PPP主要是指狭义的PPP。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的文章中将PPP与BOT这里只是拿BOT举例子,也有可能是其它模式如BT,BOOT等对立起来。例如慧1在分析新建高速公路的定价与工程最优股权构造问题时,将PPP和BOT定义为两种融资模式。这种情况强调的是PPP中政府的参与程度。1.2 风险分担的双重含义风险分担Risk Sharing / Risk Allocation,有时也称为风险分配,指的是由于工程的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在工程参与者之间的划分过程。它具有这样的双重含义:*一风险明确的、独立的归属,即

6、*一风险由公私双方中的一方全部承担;*一风险没有明确的归属,由公司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在公私双方之间分摊的比例视情况而定2。第2章 PPP风险识别2.1 风险识别的意义风险识别作为风险分担的根底,其全面正确识别,整体把握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因素是接下来提醒风险,制定相应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工程各方获得合理收益和良好关系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有效的风险识别依赖切实可行的风险识别方法。本文总结出国外各类期刊论文中使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2.2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效的风险识别依赖切实可行的风险识别方法。本文总结出国外各类期刊论文中使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2.2.1 定性分析法1按照一定的

7、标准将风险分类后进展识别。例如,学者Li Bing3将风险按照其水平程度划分为宏观程度风险、中观程度风险和微观程度风险。其它还有按照风险的分布围;风险的可控程度;工程开展顺序;风险的作用部位以及风险因素的来源等进展划分。详见表142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构造法。WBS是一种构造分解的工具,为分级的树形构造。它划分为不同的小单元,对每个构成单元进展风险分析,从而找出其对应的风险因素。具体分解模式为:1.识别工程的主要可交付成果。2.分析可交付成果的特点。3.确定可交付成果的构成要素。4.检查工程是否正确分解。3故障树分析法。最初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用于导弹控制

8、系统的设计上, 后来逐渐运用到其他领域。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故障原因的逐层分解并分析故障原因的逻辑关系从而对系统的可靠性进展评估。建平等5利用此种方法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进展辨识。此外常见的定性分析法还包括风险列表法、流程图法等。2.2.2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个别案例分析和大量案例统计。杜晓君等6以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为样本构建风险体系,采用的就是个别案例的分析。王守清19997在调查过40个参与过中国BOT工程的人员后,得出中国BOT工程的关键风险,采用的就是大量案例统计的方法。2.2.3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构造方程模型等。乌云娜等8用IS

9、M-HHM解析构造等级全息建模方法方法进展PPP工程风险识别。Effah Ernest Ameyaw 等9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估了开展中国家一些采用PPP模式的水利根底设施工程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等级。该类方法相对复杂,因此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少。第3章 PPP风险分担原则风险分担的原则是指开展这一工作所应遵循的准则或标准,通常是一些定性的描述。PPP风险分担的原则需要实现这两个作用:其一, 风险分配的结果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降低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管理本钱, 使PPP 工程对各方都具有吸引力; 其二, 在PPP工程生命周期, 分配的结果有利于培养各方的理性和慎重的行为, 并为工程

10、的成功而有效地工作10。何伯森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他眼中的原则:哪一方能够最好的控制该风险且能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则将该风险分配给谁11;新平、王守清认为风险分担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即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12;水波等13表示风险分担没有绝对的原则,而是在根本原则的根底上,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其根本原则包括:恶意行为或渎职方负责;保险购置方承担;最大收益者承担“责利对等;预见和控制力强者承担;直承受害者承担。本文将风险分担的原则总结为以下四点:3.1 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这一原则以“责利对等为宗旨,由在风险活动中获利最大的一方来承担最

11、大的风险。不恰当的收益分配会使鼓励机制缺失14,因此风险收益对等尤为重要。但是需要注意,无论何时要鼓励对风险相对躲避的私人合作方承担风险,他们将会要求较高的补偿作为风险溢价15。3.2 有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原则要求将风险分配给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围的一方,即风险分担应与各参与方的控制力相匹配,主要表现在财务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16, Loosemore M等也提出了风险承担者对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风险控制能力17。3.3 风险上限原则由于风险的不可预估性,当风险发生时,私人部门可能会承受自身无法承受的损失。因此业普遍成认私人部门承受的风险应有其上限11,邓小鹏

12、等18表示,工程参与方所能承担风险上限与其承担该风险的财务能力、承担工程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相关。Lam等也提出风险承担方获取的风险溢价是否合理和可以承受19。3.4 动态原则PPP工程的持续期一般较长,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风险的类别和大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因此,当工程外部条件变化时,公私双方需要重新分担风险,以确保PPP工程的顺利进展。王守清2021年在一次承受采访时表示,要视“签订动态合同为关键原则。第4章 PPP风险分担的框架和方法4.1 风险分担的框架在风险因素被识别出之后,一般会建立一个风险分担的框架,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进展风险分担。这个框架可以理解为风险分担的思路。图

13、1和图2是两个风险分担框架的举例。图1 13图2 204.2 风险分担的阶段一般按照风险分担的框架可以将风险分担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阅读的文献看总共出现过两种划分方式:一是划分为初次分配和全面分配两个阶段。其中,初次分配对应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全面分配对应的是工程的投标与谈判阶段。这样分配相对不够完善,根据阅读文献的情况,只有严玲等21采用了这样的分配方法;二是划分为初次分配、全面分配、跟踪和再分配三个阶段。这种分配方式相对完善,也是目前学者们主流的看法。例如柯永建等22将其划分为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组织阶段、融资阶段、建造阶段、经营和移交阶段。秋波等20划分为初始风险分配、谈判分配、

14、风险的跟踪和再分配。4.3 风险分担的方法本文根据所阅读的文献,将风险分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点:4.3.1 统计分析法这里的统计分析法和风险识别中所用的统计分析法的分类理念大体一样,同样细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对大量风险分担方案统计分析得出具有共识的一般方案23。例如Jui-Sheng Chou,Dinar 24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跨国合作的PPP工程的风险分担情况;二是通过分析较少量的类似案例得出分担方案。4.3.2 风险分配矩阵法风险分配矩阵法包括政府完全承担、私人完全或双方共同承担三种可能结果。Li Bing 等25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所获取数据的统计,得出英国PPP/PFI 工程风险分配矩阵。此外,

15、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政府发布的风险分担指南即风险分配矩阵形式2。不过有学者指出,风险矩阵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但并没有进展具体深入的说明。所阅读文献中也没有其它学者对此方面进展过研究。4.3.3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包括博弈论的方法、模糊数学等。其中博弈论的方法运用的情况最多。例如何涛、国杰26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理论, 构建了政府与私人集团的最优合作博弈模型;朱向东等27建立了基于工程所有者、工程公司和工程关联方三方的风险完全由单方承担的博弈模型;林等28建立参与方地位非对称条件下PPP工程风险分配的博弈模型。至于模糊数学法,有Munzia Carbonara等采用蒙塔卡罗分析方法,建立随机变量统计分布图确定比例29;*iao-hua Jin结合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高精度多元线性回归方程30。4.3.4 期权法期权作为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早在十八世纪后期就于美国和欧洲市场出现。而在工程融资中经常运用的实物期权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作为一种分担工程风险的方法,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重视。春鹏31表示来更好有效地处理工程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帮助投资者在高风险工程做出正确的决策;王守清32指出他“提供了根据实际情况的开展变化随时将方案优化的可能性。期权法在PPP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