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一训三风”征文:牢记“一训三风”争做郑财文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77555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一训三风”征文:牢记“一训三风”争做郑财文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院“一训三风”征文:牢记“一训三风”争做郑财文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院“一训三风”征文:牢记“一训三风”争做郑财文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一训三风”征文:牢记“一训三风”争做郑财文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一训三风”征文:牢记“一训三风”争做郑财文人冰雪覆盖的时候, 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 暗夜无边的时候, 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中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滤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 炎炎夏日, 我们会用什么来给烈日下的自己消暑?大概是留给自己一些大学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好品德吧。作为一名郑财学子,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也许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可以去当律师; 也许你不适合唱歌, 但你可以去学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 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豁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成“方”

2、可以成“圆”。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艰难坎坷,甚至是命运的折磨,都不能低头,要有豪迈之情,蓬勃的朝气和坚定的信念。茫茫苍穹,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我校的校训 : 厚德、励志、笃学、敏行。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厚德”,出自易经系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含义上表面意义很简单,必须去学,不去学不行;必须思考,不思考不行,必须敏于行, 不行动不行。 而且必须要有包容万物的品德。 从深刻含义上来说, 引用 中庸 原文,所谓”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儒家的哲学体系里面,日常行为中的”约束“来要求自己,不断努

3、力,是一段修炼的历程,是可以越来越接近”道“的。总的来说“厚德、笃学、慎思、敏行”,是一种修炼,是融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修炼。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才能, 拥有自信和才能,并且奋发向上,努力成才, 将来必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我校的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常言道:雁怕离群,人怕掉队。许多人说上了大学,就可以使劲儿的放松、 痛痛快快地玩。实则不然,大学生其实要比中学时代更加的努力勤奋才可以, 大学时期是踏入社会进行历练的最后一道门槛。 我们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打好最坚实的基础, 才能在你以后的道路上屡战不败。同时也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追求新高。 这样的校风同样时刻

4、提醒着我们, 要脚踏实地不要心高气傲,要永远跟着时代走,时刻保持着既科学又创新的姿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郑财学风, 乐学善思,知行合一。意在倡导师生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知识。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 是指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仅仅是一方面,还要将之运用于实践, 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达成修齐治平的目标。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博学善教、立德树人“是郑财的教风。在教学中,因为讲的题目学生不明白,试卷上 的错题没有及时改正, 交作业不及时等,老师都会不厌其烦的说教, 教育本身就是转化人的 工作,而让一个人得到转化,最重要的是

5、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需要我们不厌其烦, 诲人不倦。每一个教育者教育不就是坚持吗?错误和挫折始终伴随 着每个人的成长,坚持一下,就能克服一个个困难,不能进行到底的教育往往是徒劳无效的 教育。诲人不倦,当老师的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的做好;什么叫不容易,就是把大家都认为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得去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我们在学习中,不能因为认为这件事很简单就不去做,这题目大家都觉得很容易, 就要非常认真得去做好它。对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或许毕业之前的成长里有着苦涩、疼痛与快乐,然而他们终究会像时光里的轻烟一样,从容自然淡去。至于记住与否,那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些东西在我们的生命中,如同风飞过青山,燕飞过屋檐,只要有过,就已经足够 了。“一风三训”作为学校育人的一种理念和方法,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培养良好学风 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校训折射出时代的烙印,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校训是一种方向性育人的管理措施,明确了我们师生昂扬向上的观念,凝聚了师生向心力,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踏出校门回望郑财的“一训三风”,这美好的品行当然芳华如梦,千古留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