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77329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 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 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

2、,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 进的地方)。源电广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 面积为50 cm3.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c. 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3、)(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A. 红磷 B.木炭 C.铁粉(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彳 (填“偏大”或“偏小”)。(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 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圏图3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填“偏高”、,并用图3装置“偏低”或“不

4、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 中的液体是水)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原因吗?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以下操作:(1) 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份,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内;(2) 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3) 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 通电前钟罩内含有,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5、4.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5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 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2)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3)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6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A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

6、1) 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A.蜡烛B.红磷C.硫粉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i 。(2) 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右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i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组SL1234qM20211920IB(3)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实验拓展(4) 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

7、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溶液来吸收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6. 请按图8给出的条件进行实验,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提示: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如:CO + HO = HCO ) 2223二 1tiaM即*巴升.气话戛WA忆12 U图8图97.图9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 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测定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 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填整数)的位置上。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

8、%8.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12)(选用容 积为45mL的18X 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11、 图1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11(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2)图1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图1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点燃酒精灯。 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1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9、4) 图1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5) 对照图12实验,你认为图11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3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 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2)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 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假设

10、二】。【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3)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写出一点即可)10. 用图14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粗詞丝I(1) 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图_图15(2) 小倩设计了如下图15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 (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4),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只写一条)11. 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小兰同学用图16

11、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请你帮助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图1612.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 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 / 5左右。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 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1) 步

12、骤2的目的。(2) 在步骤3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3) 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二瘪汽球反应原理:铜+氧气加热氧化铜13.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图9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 大约是反应前硬质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1/514.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顾】图9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

13、量的装置。(1)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 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圉10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I .铁生锈原理:铁与氧气、水作用生成铁锈。根据铁在空气 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10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II .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交流表达】(1) 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

14、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2) 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o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80.054.5126.0(3) 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气球。弹簧夹15.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C。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是多少?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_丿二和细抄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卅白磷很快被引燃, 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现象分析(1) 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就能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 ,若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没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彳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3) 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 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往下流。导致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这一现象发生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