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药理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772219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药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理药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理药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理药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理药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药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药理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的跨膜运转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等。被动转运: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或电位差,以电化学势能差为驱动力,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 侧扩散。此方式不消耗能量,分为简单扩散(脂溶扩散、水溶扩散)和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特点:1、消耗能量;2、需要载体参与,载体对药物有 特异性和选择性;3、受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的限制,有饱和现象;4、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时,有竞 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一侧的药物转运完毕之后转运即停止。膜动转运:【胞饮】某些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生物膜的内陷形成小胞吞噬

2、而进人细胞内。【胞吐】胞吐又称胞裂外排或出胞。神经递质释放药物的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的过程。消化道内吸收(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外吸收 (皮肤黏膜、注射部位、鼻粘膜、支气管、肺泡)【影响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2、给药途径(气雾腹腔注射舌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3、制剂因素(溶液剂、乳剂、混悬 剂、散剂、胶囊剂、片剂);4、吸收环境:胃的排空、肠蠕动的快慢、胃内容物的多少等;5、药物转运体:PEPT1, P-糖蛋白;6、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 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口服

3、给药】最常用、最安全的给药途径,吸收部位为胃肠道。影响因素:药物方面(理化性质、剂型等;) 机理方面(pH、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胃肠内容物、首过效应、药物转运体。【舌下给药】优:吸收较快,避免 首过效应,破快较少,吸收较快。 缺:吸收量有限。【注射部位的吸收】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 注射。【黏膜吸收】舌下、眼内、肺部、鼻腔、直肠、尿路和生殖道上皮等 。【吸入给药】小分子脂溶性、挥发 性的药物或气体如乙醚等气雾剂,可从肺泡上皮细胞迅速吸收 。【经皮吸收】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外用药物 主要发挥局部作用。粘膜远较皮肤的吸收能力强。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特

4、点:非均一性、动态性。影响因素:1、与血 浆蛋白结合率:结合型=非结合型+蛋白质,特点:差异性;暂时失活和暂时贮存;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2、细胞膜屏障现象: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3、体液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4、局部器官血 流量与膜的通透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主要部位:肝脏,小肠,肾,肺,脑组织。代谢方式:I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II相反应(结合)。意义:灭活、活化、增毒、利排。酶:专一性酶、非专一性(肝药酶) 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决定的氧化反应及结合反应的遗传多态性); 2、环境因素(酶的抑制、酶的诱导);3

5、、生理因素及营养状态(年龄、性别、昼夜节律性变化、食物中所含物质); 4、病理因素。【酶的诱导】某些化学物质能提高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代谢的速率,此现象称酶的诱导, 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的化学物质称酶的诱导剂。【酶的抑制】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其代谢药物的速率减慢。药物的消除: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消除器官被排出体外的过程。肾消除、胆汁消除、肠道消除、乳汁消除、其他。 肾消除: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临床上可以利用改变肾小管内液体的pH (酸化使弱碱性药物 重吸收少,消除增加),以改变其中解离型与非解离型药物的比率来加速或延缓排泄。胆汁消除:氨苄西

6、林、头孢 哌酮、利福平、红霉素等主要经过胆汁排泄、故可用于敏感菌的肝胆道感染。半衰期:血浆消除t,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表观分布容积:体内药物总量按照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Vd = D/C (药在体内分布达动态平衡) 生物利用度: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总体清除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 体清除。 CL = V X K 单位:ml/min或L/hrtot d e稳态血药浓度:药物以一级动力学消除时,恒速或多次给药将使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并当给药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平 衡时血药浓度稳定在一

7、定的水平的状态,即稳态血药浓度。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作用弱。 不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其他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作用。 副作用: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危害较轻,可恢复,可预知,较难避免,由药物选择性低 造成、与治疗作用可相互转化)。毒性反应:在用药剂量较大和(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机体组织器官以 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药物(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 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8、(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 虽已下降到有效浓度以下,但仍存留的生物效应。 致畸作用: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二发生畸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各组织器官由于受体种类、信号通路、代谢类型等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有时根据治疗目的而互换。受体:能够与药物结合产生相互作用,发动细胞反应的大分子或分子复合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蛋白与多糖等 形成的复合物。【特性】:1、特异性:药物能准确识别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不会被其他 生理信号干扰;2、高亲和力:受体分子只占细胞的极微小部分,而 D-R 复合物能够激活一系列生物放大系统, 应用微

9、量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性;3、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且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药物与受体结合 可达到饱和;4、可逆性: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药物解离后仍是其原形。【类型】: 1、细 胞膜受体:位于细胞膜上,种类最多(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2、胞浆受体 (胞质受体):位于细胞的胞质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等);3、胞核受体:位于细胞核内(甲状腺素受体,过氧 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按信息传导过程等分类】:1、离子通道;2、G蛋白偶联受体;3、激酶偶联受体;4、核激素受体。【调节】:受体与配位作用过程中,受体数目与亲和力的变化。 向下调节(衰减

10、性调节):具有酪 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在激动剂作用后可被细胞内吞而数目降低的现象。向上调节:长期使用拮抗剂,出现受体数 目增加的现象。同种调节:配位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使自身的受体发生变化。异种调节:配位作用于其特异性 受体,对另一种配位的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受体激动与信号传导】:1、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传导;2、 细胞内受体信号转导(甾体激素受体); 3、配位调节的跨膜酶(含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 4、配体和电压 门控性离子通道信号转导;5、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钙和磷酸肌醇、环鸟苷酸cGMP、磷酸化) 药物的作用表现:1、渗透压作用;2、脂溶作用;3、影响pH; 4

11、、结合作用。激动剂:激动剂与受体既有咼亲和力,也有咼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E,即完全激动剂。max 拮抗剂:配位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阻断该受体激动剂介导的作用。竞争性拮抗剂:药物与受 体有亲和力但不产生受体激动效应,可以阻止激动剂与该受体的结合。【特点:1、拮抗剂(B)与激动剂(A)竞争相 同的受体;2、竞争性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是可逆的;3、拮抗剂内在活性0=0; 4、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激动剂A+B 的累积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 5、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非竞争性拮抗剂:结合到受体蛋白上与激动剂结合位点 不同的部位,阻止激动剂引起受体激动的药物。【特点:1、拮抗剂内在活

12、性3=0 (曲线右移,斜率降低,最大效 应压低);2、拮抗剂B与激动剂A争夺非同一受体,它与受体结合后妨碍A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或竞争同一受体, 但共价键结合;3、不断提高A药浓度也不能达到单独使用A药时的最大效应;4、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水平的化合物作用于一个有机体(器官、组织、整体)一定时间所引起的效应变化。 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数值越小强度越大)。 效价强度:一种药物产生该药物的最大效应 50%的浓度(EC )或剂量(ED )。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也称最大效能。5050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称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

13、。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 的最小剂量。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半数有效量(ED ):能引起50%效应(量反应)或50%实验对象出现50效应(质反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 ):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50治疗指数(TI):用LD /ED表示。此数值越大越安全。用安全界限(LD-ED ) /ED和安全指数(LD/ED )评价505019999595药物的安全性,比用治疗指数评价更好。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机体方面的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年龄和性别、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影响、遗传因素、种 属差异);2、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剂型及给药途径、剂量与反复用药、

14、药物相互作用)。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须加大剂量才能显效。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药产生 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 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病原体 通过基因突变产生)。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称药 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增强作用、增敏作用。 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药理性、生理性、生化性、化学性。第五章 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M、N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M样作用:心脏:抑制;腺体

15、:汗腺、唾液腺等分泌增加;眼睛: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收缩;胃肠平滑肌: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膀胱逼尿肌: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支气管 平滑肌:收缩; N 样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胃肠道膀胱等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 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中枢作用:拟胆碱药可增强记忆。毛果芸香碱:选择性(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睛和腺体的作用明显,对心血管的影响小【药理作 用】对眼:1、缩瞳(兴奋瞳孔虹膜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虹膜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 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

16、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 脉窦,使眼内压下降);3、调节痉挛(睫状肌M受体兴奋,睫状肌收缩,睫状肌向眼中心部方向拉紧,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大,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称调节痉挛。)。对腺体:使腺体分泌增加,尤其是汗腺和唾液腺;对 平滑肌:兴奋肠道平滑肌,使其张力和蠕动均增加,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对心血管系统:使心率和血压短暂下降。 【临床应用】青光眼:青光眼首选药物;缩瞳作用:与阿托品交替使用,防止炎症时虹膜与晶状体粘连。【注意】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后吸收,产生副作用。【不良反应】过量会出现中毒现象,表现M胆碱受 体过度兴奋症状,用阿托品对症处理、维持血压和人工呼吸等。阿托品:从颠茄等植物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为消旋莨菪碱。【药理作用】对腺体:阻断腺体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 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作用最为显著。对平滑肌:松弛内脏平滑肌,尤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