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76567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水利形势1一、基本情况1二、十五计划实施情况1三、薄弱环节与主要问题2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4三、水利发展规划目标5第三章主要工程建设8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8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11三、城市防洪工程11四、边界治理工程11五、区域治理工程11六、农村水利工程14七、节水型社会建设16八、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16第四章水利管理17一、洪水管理17二、水资源管理19三、水环境管理21四、水文管理21五、规划管理22六、建设管理23七、水利工程管理24八、科技管理25九、人才队伍管理26第五章保障措施28一、转变观念,

2、创新工作思路28二、加强领导,强化目标考核28三、明确事权,增加水利投入28四、依法行政,鼓励公众参与29 / 第一章水利形势一、基本情况市位于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km,南北宽约140km,土地总面积11258km2,总人口910万,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及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市地处、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主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都市圈的核心

3、城市。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季之中,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多年平均降水量860mm左右。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7%。二、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十五期间的水利发展,以全面提高工程体系和加强管理为重点,以水资源节约、优化配置和保护为核心,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在治理理念上,从以防洪保安为主向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并重转变;服务对象,从以农村、农业为主向城乡统筹、加强城市水利转变。在继续巩固提高流域防洪标准的同时

4、,大力推进城市防洪和调水改善水环境工程建设,配合省厅启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我市境工程的建设,积极开展以灌区节水改造和县乡骨干河道疏浚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逐步深入,在争取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各县区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29亿元,建设了一大批骨干工程,使我市流域、区域防洪标准和农田灌排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初步形成具有防洪、除涝、供水、灌溉、降渍等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三、薄弱环节与主要问题经过不断建设,我市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初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需求,水质和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由于地方经济能力的限制,各地区、各项水利功能体系

5、之间发展不平衡,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也不平衡,水多、水少、水脏的三大基本问题依然存在,对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水利的改革与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面临严峻挑战。在饮水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方便程度及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目前有334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180万人在饮用高氟水。在洪水安全方面:我市的流域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虽然基本达到20年一遇,但仍是全省最低的,由于省际矛盾,湖西大堤一期工程未全部完成,整体效益无法发挥;黄墩湖滞洪区安全设施建设不能适应避洪撤退要求等等,流域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市的心腹之患;因洪致涝矛盾突出,全市

6、仍有涝渍田200多万亩;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废黄河等外围屏障需进一步提高标准,山洪急需治理,管网与河道不配套的问题十分突出,按照规划,仍需20亿元投资;区域治理步伐缓慢,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49条区域性骨干河道防洪标准大多不足10年一遇,尚有136公里河道堤防为险工险段,35座病险水库、420多座闸站需进行改造和除险加固。在水资源方面:一是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正常年份缺水10亿立方米,偏旱年份缺水29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低,工业生产大量使用地下水,浪费十分严重,地表水与地下水没有完全达到优水优用,用水结

7、构不合理;三是山区生产生活用水不足,迄今仍有200多万亩的山区无灌溉条件。在水环境方面:全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劣于三类的占60.9%,其中劣于五类的占47.9%。近三年的监测资料和全市46个监测断面显示,全市河道符合标准的不多,总体水质无明显改善,水污染有恶化趋势。在水生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污水排放,给河道造成了严重影响,人水相争的局面依然存在,水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地保护。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和江北领头羊的目标,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

8、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市水利发展方针是:提高标准保安全,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改革创新促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满足社会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

9、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防洪减灾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也要规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三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增强水利体系的整体能力。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保护的综合治水目标,协调流域与流域、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大中小工程以及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做到建设与管理、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因地制宜,实事,突出重点,讲求效益。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增强水利事业的持

10、续发展能力。要按照水法规定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防洪法规定的防洪管理的原则,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和防洪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分配和转让机制、社会化防洪减灾机制;改革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和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强化管理能力,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三、水利发展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六大目标体系:1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通过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兴建南水

11、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区域调水工程,继续完善我市南水北调、东水西送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结合骨干水源工程、各类蓄引提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2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坚持给洪水以出路的原则,抓住机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东调南下续建工程,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标准,实施流域性堤防、涵闸、水库达标建设和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着力恢复巩固和适度提高现有设施能力,扩大流域骨干泄洪通道;加强区域治理,完善区域引排水系,配合流域治理着力解决因洪致涝问题,重点实施我市八个片区的治理;依托流域、区域治理,加快推进城市防洪、排水骨干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水利建设和中小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强洪

12、水调度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工程管理和防洪规划管理,完善防汛救灾应急系统,研究建立社会化防灾减灾机制,逐步推行洪水风险管理。具体目标为:流域防洪标准:沂沭泗水系达到5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骨干支流及区域重点排水河道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区域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市城市中心区达到100年一遇,县级城市达到20年一遇以上。3构建农村水利保障体系。贯彻20XX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构建农村水利保障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坚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与改善生活条件同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研究农村投入机制,引导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山区水源工

13、程建设,通过5-8年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的灌溉水源及饮水问题;抓住省级提高县乡河道疏浚补助标准的机遇,力争5年努力,进行全市县乡级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中小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结合农村饮水、节水灌溉、雨水集蓄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以上有效措施,到20XX,80以上基本农田达到旱涝保收;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大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县乡河道全面基本恢复和达到设计标准。4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通过严格的水功能区划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水质监测,尽快完善城市饮水体系建设,确保城市饮水质量,关闭污水井,加强对重要水源地和地下

14、水的保护,启用集应急水源地,确保市民用水安全,逐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加快地面、地下水转换和优化配置,结合水污染治理和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建设中水回用与导流工程体系,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避免地质灾害,构建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高耗水工业及缺水地区农业节水水平明显提高,大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6%,全市工业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81.7m3。5构建水生态保障体系。坚持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城市生态水利建设等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对重点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区进行综合治理,防治

15、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6构建水利现代化保障体系。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原则,通过建立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构建水利现代化保障体系。第三章主要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水利仍然处于建设阶段,在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和加快治理步伐的机遇,重点实施以下各项工程。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根据国家安排实施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提高骨干河道防洪标准,主要工程为沂河治理工程、沭河治理工程、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中运河治理工程、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湖西大堤加固工程等。继续实施黄墩湖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一沂河治理工程沂河发源于沂蒙山区,经省的沂源、沂水、沂南、郯城,自北向南在邳州市齐村西进入省境,在新沂市苗圩附近入骆马湖,全长333km,控制流域面积11820km2,其中境长度45.5km,流域面积1048km2。在东调南下一期工程中,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