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76313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定义城市是依据一定的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区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基本特点1、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2、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区别于农业的社会组织形式;3、是一定地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4、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现代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进入成熟期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城市化 .城市的化含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它意味着人们不断被吸

2、收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城市的生活组织中去,而且还意味着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 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城市生活方式的扩大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因此,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生活方式是一种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为了满足第二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因此,他们把城市化看成是由于经济专业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活动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的过程。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就是非农业部门的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也是劳动力和消费区位向城市的集中。 我们认为: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及土地

3、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它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性质的变化。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周王城假想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汉长安城 南朝建康 唐长安城 北宋汴梁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唐长安的规划明南京的规划,城市发展的特征,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北京城的规划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出版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

4、eform(E. Howard)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从城市最佳规模分析人手,通过城乡规划结合的基本思路,提出“城乡磁体”概念,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具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社区与乡村生活象磁体那样互相吸引,城市与城市之间均留有农业用地作为绿地,这即是花园城(Garden City)体系的主张。这一构思除了形态设计和最佳人口规模的研究,而且附有图解和确切的经济分析。对后世“有机疏散”和“卫星城”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说,霍华德的分析方法是现代城市建设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里程碑。霍华德的理论贡献(1)以社会改革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对传统城市规划的挑战 城市的运行越来越复杂,就

5、有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只有动态的理解城市并以城市发展的一定社会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物质环境的建设才能有的放矢。(2)摆脱城乡对立的城市规划观念-“城乡磁铁” 建立一个既有城市繁荣、高效和方便的就业与生活条件,又有农村卫生和优美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他称之为“城乡磁体”。要建设这样新型城乡结合新城市,必须控制城市规模。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思想 解决城市矛盾的两种思想方法: “城市分散主义”与“城市集中主义”与霍华德避开大城市本身矛盾建设田园城市不同,他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与建筑形式改造城市,认为大城市本身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对大城市矛盾,他提

6、出可以依靠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城市原有空间。主要城市规划观点:(1) 传统城市中心功能的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他的聚集功能;(2) 摩天大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高耸的教堂是上帝和教会权利信仰的象征,钢筋、混凝土、玻璃组成的摩天大楼朝气蓬勃、坚固、雄伟,是对大规模工业社会的信仰,反映了时代精神;(3) 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4) 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发表“明日城市”的规划方案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伊利尔沙里宁的 “有机疏散理论” 伊利尔沙里宁的“有

7、机疏散”思想最早出现在1913年的爱沙尼亚的大塔林市和1918年的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而整个理论体系及原理集中在他1943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 在大赫尔辛基规划中,沙里宁广泛地研究交通系统的组织,居住与工作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把城市分解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各自拥有用绿化地带分开、用高速交通联系起来的中心。 新城区以半径为69km的半圆环形围绕老城中心布置,相邻中心间的距离为 23km,区界间的最小距离为 05km。 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相比,沙里宁的大赫尔辛基规划提出了一种更为紧凑的

8、结构关系,半独立的联盟方式保持原有城市各部分的完整性,减少了对旧中心的依附和依赖。伊利尔沙里宁的城市思想 1、城市存在的意义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对城市存在的意义做了极为简明的解释:“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良好设施。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有效,每个居民在提高物质和文化水平方面从城市设施中得到的利益越多”,因此,城市应该建设在适宜生活的地方,把对人的关心放在首要位置,物质的安排为人服务。2、对城市的评价 对城市的评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物质的和精神的,作为物质生活必要手段的物质条件应当支持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居民在精神文明上求取进步。 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

9、城市也是人的精神家园。3、研究城市的方法 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机体,人们应该从大自然中寻找与城市建设相类似的生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来研究城市。4、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此,沙里宁提出了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和有机秩序的原则。(l)表现的原则 表现的原则指自然界任何一种形式的表现都真实地说明着掩盖在形式之下的某种涵义。 人类的活动虽然属于创造的范畴,但也符合表现原则的规律。在人类的活动中,只要其形式是真实的,那么必然是人类生活、情感、思想和愿望的真实表现,历史上各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都有一定的形式与特征,表现着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时代精神,即使是极为细微的东西也能通过

10、其形式表述着真实。 单个的建筑物是组成城镇的基本单位,存在着质量的优劣,应当明确地把建筑理解为一种有机的、社会的艺术形式。 人们应该努力去发展能够表达自己时代特征的形式,反映社会积极的真实性。当然,如果人们经常建造各式各样毫无价值的房屋,那么必然会给城市造成死气沉沉的恶果。(2)相互协调的原则 当无数个“细胞”要组合成一个整体时,它们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并表现出趋向一致的倾向,即相互协调的原则。这是大自然保持和谐状态的基础。 相互协调的原则是和谐或混乱的杠杆。当人们尊重这一原则时,人们的整个活动范围,从房屋到街道、广场、村镇甚至整个城市都将会呈现出和谐的效果。 一旦背离了这一原则,构成整体

11、的个体因素必然会走向极端,强化个体的“特殊”将以协调的丧失为代价,混乱状态是必然的结果。 在古老的城镇中,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组合部分,但它们在体量上、比例上能够形成有机的组合,建筑群和天际轮廓线的特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构成城镇的每一个细节无疑都暗示着一种“趋同”的倾向(3)有机秩序的原则 大自然中,有机生命以一种内在的次序在演化,当表现和相互协调的能力足以维持其秩序时,就会有生命的发展,一旦表现和相互协调的能力无法阻止其秩序达到破坏时,则生命的衰退将会出现,这就是有机秩序的原则,这一原则有效地调节着自然界的演化。 对城市而言,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城市的有机秩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使这种秩序继续保持

12、其勃勃生机。 城市的生长与衰退取决于城市的运行状态,这一状态处于“走向有机秩序”时,表现及相互协调的原则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城市将呈现出积极和充满活力;一旦误入“无序”的歧途,表现、相互协调的原则必然丧失,城市将会出现衰败和杂乱无序。有机生长的启示 沙里宁认为,解决城市的危机可以从树木的生长机理找到办法。一棵树木,它的大树枝从树干上生长出来时就会本能地预留出充分的空间,以便使较小的分枝和细枝将来能够生长;而这些分枝和细枝又本能地预留出空间供树叶和嫩枝的生长。这样,树木的生长就有了灵活性,同时树木中的每一部分都不致妨碍其他部分的生长。 生长的灵活性可以防止出现相互干扰的拥挤状态,充分的空间又能

13、使各个细部和整体在生长中都得到保护。“灵活”与“保护”的规律沙里宁把“灵活”和“保护”的规律引人了城市建设,这意味着:第一,使城市的每一区域能够正常发展而不致妨碍其他区域;第二,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城区已建立的使用价值,即以“灵活”的规划保证城市继续健康地“生长”,以“保护性”的措施稳定使用价值。城市的有机更新 对于畸形发展的城市,也必须在组织工作中运用灵活、保护的措施使任何未来的发展能够符合这些原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得预先制定一项精心研究的、全盘考虑的和逐步实施的“外科手术”访案。 “有机疏散”理论把城市规划视为与城市发展相伴相随的过程,通过逐步实施“有机疏散来消解城市矛盾的思想,在20

14、世纪盛行功利主义倾向时显得过于“阳春白雪”,这也许是对这一理论广泛实践的制约三种思想的比较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存在着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色彩,但是,他对城市的区域关系、空间结构、景观面貌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与“田园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可实践性,尤其是“城市存在向积极、消极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的分析充满了辩证的哲理,通过重新建立“日常生活的功能性集中点”,调整城市结构关系,以“外科手术”剔除城市的衰败成分,使其恢复最适宜的用途,保护城市老的、新的使用价值的构想是一种极为冷静和理智的发展策略。 3、勒柯布西埃极力主张城市的集中,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技术改造大城市例用高层建筑、立体交通重新恢复大城市的阳光、空间和绿化等“基本欢乐”,保持城市的高速运转。体现了地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伟大的探索。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在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市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在内容上明确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它认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提出“四个主要功能各自都有其最适宜发展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化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