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75819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阳女姑口生态园规划说明书一、工程区位交通及现状概况本工程选址于城阳胶州湾畔女姑口附近,紧邻城阳汽车 站、流亭飞机场、女姑口跨海大桥。规划区域主要由林地、花卉、大棚、鸽场及局部老建筑 组成。二、生态园工程开发SWOT分析1、Strength优势)本区部环境具有原生态特征、田园情调,有林、花、动 物养殖等资源,具备一定的生态园开展根底。本区紧邻胶州湾高速、城阳汽车站、流亭飞机场,公路 交通便捷,生态园可进入性良好。2、Weakness(劣势)除林地环境外,缺乏有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资源单一; 除城阳世纪公园距离较近,周边缺少有影响力的旅游点,周 边旅游产品组合情况一般。本案位于城阳北部与即墨市交

2、界处,距离市区较远。3、Opportunity时机近几年景区景点人满为患、城市生活压力剧增等因素促 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越来越钟情于乡村田园牧歌式的休 闲方式;城市食品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也使城市居民越来越 向往绿色食品;今年是国家乡村旅游年,大力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时代主题。所以,乡村生态园的生态旅游与 生态农业建立工程与整体大环境相适应。市相关旅游规划将本区周边的胶州湾沿海区域定位为生态旅游开展区;同时确提出了大力开展郊区山林、乡村旅游的思路。空间上将成为海滨旅游向陆区域延伸的重要手段,产品上将与海滨旅游共同构建旅游大框架。所以,在具有一定乡村情调的城阳女姑口建立生态园工程,从旅游角度符合整

3、体旅游开展的大趋势,本工程具有一定的开展机遇。4、Threats威胁正在大力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一些区域拥有良好的自 然生态资源条件、交通区位条件与民俗文化依托,胶州湾畔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工程,本区生态园工程将面临同类工程的竞争。三、应对策略建议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园。2、在现地理环境条件根底上,以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为主题,认真规划生态旅游工程与生态农业工程,精心设计风景景观,形成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生态观光与休闲、娱乐、餐饮、度假相互支撑的体系,改变现状资源的单一。3、针对特定客户开发特别产品,树立自己独特的生态园形象定位,以差异性优势赢得属于自己的

4、独特客户。四、定位1、开展定位:将本区建立成为以远离城市尘嚣、具有浓郁乡村风格为 主要特征的,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休闲度假 等功能于一体的,以周边市民尤其是外企高管周末、假日休 闲度假为主要市场目标的、胶州湾畔一个特色生态园。2、性质定位:一个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综合工 程。3、规划方向定位:一个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优美的景观设计、独具特色 乡村风格、完善的生态旅游效劳设施的生态园。4、产品定位:生态农业观光+绿色餐饮工程+乡村休闲度假五、功能分区建议:建议本区规划分为入口广场区、接待中心区、休闲度假 区、野趣垂钓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五区。分别主体功能 定位为:

5、序号功能区位置容功能1入口广场区园区入口及周边引导游客、树立第一印 象2接待中心区新建大棚及 以西区域绿色餐饮、住宿接待、行政管理3休闲度假区原苗木种植 区休闲观光、游憩度假4野趣垂钓区原大棚南部垂钓休闲、野趣娱乐5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鸽场及大棚 区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六、景观规划设计1、入口广场区1生态仿生大门入口大门要有特色,吸引游客进园游玩。可以弯曲的树 干仿制,上面悬挂大红灯笼,彰显喜庆热闹气氛。2)入口广场建立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具有现代感的入口广场,向游 客展示一个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与生态平衡的和 谐协调的现代化生态园区。2、接待中心区1绿色餐馆将园区西侧新建大棚改造成生态型绿

6、色餐馆,餐位300 个。2)国风味餐厅特色餐厅)紧靠绿色餐馆北面设置国 风味餐厅一处。占地约800平 方米。以供国客人和城市居民 以及游客品尝国特色料理。Nik3)儿童乐园仿生雕塑大草坪东部设置一定数量的乐趣性仿生雕塑,不仅为儿 童提供玩耍设施,同时能够营造生态主题,形成良好的生态 气氛。其它游乐设施科幻小屋、青蛙跳、组合滑梯。4)度假宾馆靠近老建筑东侧设置度假宾馆一处,设西餐厅、中餐厅、 咖啡屋、茶舍、健身房、棋牌室、小会议室等,为度假游客 提供住宿场地。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高度宜采用3-4层,建筑面积约 4000平方米,100间客房。5健身活动中心在拟建宾馆东侧建体育活动中心一处,2层,建

7、筑面积 共2000平方米。设置桌球、乒乓球、篮球、网球、保龄球、 人造室温泉等健身活动设施。6夜生活大世界撤除靠近北墙原有建筑,布置咖啡屋、酒吧、KTV练歌 房、棋牌室等夜间娱乐场所与设施。不仅为住宿游客提供夜 间娱乐场所,而且满足周边居民夜生活的需要。7)烧烤场地利用原有靠近新建大棚对过的水泥平台建烧烤场地3、休闲度假区1)自然式水系区开挖自然式水系,贯穿休闲度假区和野趣垂钓区。并 在两区各形成一个较大的水池。2)草坪围绕园区水池布置自然式草坪,面积约2500平方米, 游人可以任意踩踏、游憩。3)浑水摸鱼水池中选择一湾处种植水草,允许游人下水摸鱼。池塘 边,小树旁,让您在浮光掠影中重温捉泥鳅

8、的童年时光。4)石矶观鱼水池放养金色鲤鱼,岸边设石矶和鱼食出售点,游人可 在石矶上观鱼、喂鱼,乐趣无穷。石矶观鱼邀月桥5)邀月桥水上设一石拱桥,拱与水中倒映合成一个完整的圆。每 当月圆夜,人行桥上,月映水中,乃一完美境界6)与鱼同乐轩(茶室)此轩可选址于石矶观鱼之上,应临水面而建,依偎着美 人靠,游客可在其中品茶、聊天。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鱼。7)森林小屋此区的树林中分散布置茅草屋9处,或邻水渠,或傍小 丘,可作为野外住宿所用。游客可以更好的亲近大自然,享 受大自然。8)仿生林野餐设施林中随机布置苹果、葡萄、山楂等水果状桌凳、小屋。 为游客进展野餐活动提供场所。9)文化艺术长廊此区西部设文化

9、艺术长廊一处,以生态为主题,布置廊 架、景观墙。4、野趣垂钓区1)鱼池此区东部开辟面积约1500平方米自然式水池一处,岸 边设置休息亭,遮阳伞等设施。鱼池米摘园2)采摘园沿水池周边种植樱桃、苹果、山查等果树,游客可以采 摘食用。3)假山环池布置假山,允许游人上山游玩。5. 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1)大棚大棚种植茴蒿、西红柿、小白菜、油菜、芸豆、土豆等 蔬菜,既可以为餐厅提供原料,又可以满足游人游览观光的 需要。珍奇瓜果大棚1个优选国外奇异瓜果,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令人叹为观 止。热带水果大棚1个引进热带、亚热带南方水果,如香蕉、橘子、龙眼、芒果、荔枝、波罗等。高档花卉大棚1个种植欣赏价值高的花卉品

10、种,如蝴蝶兰。茶叶大棚1个修缮。美化原有茶叶大棚。立体无土蔬菜栽培大棚2个立体栽培特色无公害蔬菜。2)现代化养殖厂在原有肉鸽养殖的根底上,开辟一些用房养殖鸡、牛、 羊等家禽。为游客餐饮提供饮肉食来源。6、其它景观小品在入口广场、墙角、草坪、林地中分散布置乐趣性景观 小品。七、绿化系统规划设计1、规划原则1结合本区的气候条件,合理、经济地选择树种。2绿化布局上,以现有局部区域背景林及成片绿化景观为 根底,以小片特色种植为点缀,创造丰富多变,符合主题的 绿化景观。3不仅考虑平面上的绿化种植,还要考虑垂直方向上的效 果,做到乔、灌、草有机结合。同时注意从高速公路上所获 得的高视点绿化景观效果。4速生

11、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2、规划容1生态背景林园墙周边和靠近高速公路的地方,种植高大乔木,对景观空间围合和保持园区的安静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2绿色廊道将园通往水厂的道路改造成绿色廊道。使其将休闲度假 区和野趣垂钓区连成整体。3道路绿化沿主要园路两侧行列式种植乔木,并注重乔、灌、草的 有机结合,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次要园路和游憩小径根据原有绿化情况,适当加以景观 化处理。4) 树种选择乔木:垂柳、榉树、大叶女贞、合欢以及原有欣赏性较强 的树种灌木:石榴、海棠、金叶女贞、金丝桃八、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 外部交通规划修整入园土路,增强其可进入性。2. 部交通规划合理布局园道路系统。入口广场东、北及西侧

12、道路为主 要园路宽5M,允许车辆通行,休闲游憩区自然化布置次要 园路2M、游憩小径0.5-1M。3. 停车场入口广场西侧和拟建宾馆东侧建两处停车场。透空砖植 草铺地,空间由绿色攀缘植物围合而成。停车泊位分别为93 个,60个。九、旅游工程活动)筹划旅游工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陆上、水中活动的适应性、 全面性、创新性。结合现有条件,以游客的需要为第一出发 点,表达参与性、趣味性、文化性,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活 动工程。类型容游览观光入口广场仿生雕塑石矶观鱼春耦摇香建筑景观田园风光、果园风光、赏花休闲度假垂钓水浴林中住宿康体疗养娱乐健身球类活动游泳人造温泉足浴棋牌、咖啡、酒吧、卡拉OK、浑水摸鱼野餐餐饮购物花卉/蔬菜买卖水果采摘品尝绿色餐饮国特色餐饮烧烤体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家禽饲养十、规划设计指标规划总用地总建筑面积总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车行道面积停车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