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75139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老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怎么做?老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从某种意义讲,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否有效,常常是教育成败的前提。沟通是消除师生间误会的手段,是交流情感的最好的方式。良好的心理沟通关系到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关系到青少年生命健康茁壮成长。沟通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班主任发挥着沟通的掌舵手的作用,起到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作用。今天,听了本专题的讲座,再联系自己以前的班主任经验,就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如何沟通,想与大家一起交流。我认为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掌握了这一艺术就有了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转化各种问题学生、处理各种班级突发事件都会轻而易举。我们与学生沟通时,要试着改变自己。针对

2、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出的改变也是不同的。最主要做到这样几点:一、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改变沟通双方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关系,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的理解学生,帮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改变一训斥为主的沟通方式。换位思考,我们也不喜欢领导用训斥的语气和我们谈话学生更是这样,因为训斥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三、深入学生中调查事情的原委,拓宽渠道,改变以往教师坐堂审案的沟通氛围。看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必须改变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目的。而要去改变学生则是我们教师为实现教育的目的需要努力去尝试的,我觉得要从以下几点去做:首先要学

3、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 要想使自己的话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学生。班主任在谈心中接纳学生、关心学生,是爱心的自然表露。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愿意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接纳看成是一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其次要支持鼓励,不要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要去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和支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

4、别的关注,强调正面的优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可以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主动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再次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无论是谁改变谁其实都不是特别重要,对于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征途中感受到尊重与被尊重,理解与被理解。让学生在沟通、快乐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