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751317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失败案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秦池-玫瑰园房产-三株-商界航母-巨人案例:一代“标王”的悲剧至今,正营级退役军人姬长孔还清晰地记得她到山东省潍坊市临驹县秦池酒厂报到那天的情形。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地的大瓦缸,厂里的杂草长得有一人多高,全厂500多种工人有一半想往外走。这家1990年3月正式领到工商执照的酒厂,只是山东无数个不景气的小酒厂中的一种,每年白酒产量一万吨左右,产品历来没有跑出过潍坊地区。 到秦池报到数月后,姬长孔开始了她征服中国市场的壮烈之旅。悟性极好的姬长孔意识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式的市场推广其实走不了多远,获得市场上的胜利尚有待于市场化的手段和智慧。于是,她带着50万元钞票支票,移师沈阳。 姬长

2、孔后来回忆说,“如果沈阳打不下来,我也没脸回临驹了”。 在沈阳,姬长孔完毕了一次极其美丽的销售“战役”。她先是在本地电视台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然后带着手下的推销员跑到在街上,沿街请市民*品尝秦池白酒;最轰动的一招是,她租用了一艘大飞艇在沈阳闹市区的上空游弋,然后撒下数万张广告传单,一时间场面十分壮观而混乱。 20天不到,秦池酒在沈阳已开始为人熟知并热销。姬长孔迅速在媒体上发布“秦池白酒在沈阳脱销”的新闻。 仅仅一年时间,价位较低而宣传手段大胆的秦池酒在东北市场上蔓延开来,销售额节节上升。这段时间,姬长孔长期转战各地,她住十来块甚至几块钱一天的地下室,每天吃的主食是面条,她还指令从临驹开出的

3、运货车里必须带上一大袋子青菜,她和她的手下就每天炝一锅葱放几株青菜了事。这期间的节俭与后来她在梅地亚中心的一掷亿金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1994年,出掌央视广告信息部的是一位叫谭希松的女强人。谭女士使出的绝招便是,把央视的黄金段位拿出来,进行全国招标,她并且给投标金额最高的公司准备了一顶“金光四射”的桂冠:“标王”。 11月8日,北京城里开始起风沙的日子,穿着一件式样陈旧的西装的姬长孔第一次出目前央视梅地亚中心。她也许还意识不到,这里将成为她的幸运和伤心地。一年之后,她成为这里最耀眼的人物,而再过三年,当她又一次企图进入那道玻璃旋转门的时候,却由于没有出入证而被拒之门外。 姬长孔的皮包里带来了3

4、000万元。这几乎是去年一年秦池酒厂的所有利税之和,意味着三万吨的白酒,足以把豪华的梅地亚淹到半腰。此刻,金钱在梅地亚只是一种游戏筹码,你必须抛出连你自己都会兴奋的筹码,否则,怎么也许让别人多看你一眼? 姬长孔连夜与临驹方面联系,并得到了本地政府的竭力支持。通过紧急的密谋,一种新的标底终于浮出水面。 唱标结束,山东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竞得“标王”,高出第二位将近300万元! “谁是秦池?临驹县在哪里?”众人问。从当时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出,在场的姬长孔还很不习惯镁光灯的聚焦及众多记者的簇拥,在拥挤的人群中,在火同样蹿升的热情中,她还笑得不太自然。但她显然懂得,她终于来到了华山之巅。 1996年,

5、根据秦池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五到六倍。 1996年11月8日,早已名满天下的姬长孔再次来到梅地亚。冲动的情绪如酵母般地在梅地亚会议中心传染,让每一种与会的英雄豪杰都嗅到了一丝“血腥”。竞标从一开始就如脱缰之马,让人无从驾驭: 广东爱多VCD一口气喊出8200万元,超过去年秦池1000多万元。随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山东白酒金贵酒厂就犹如一年前的秦池同样企图一鸣惊人,一声喊出20099亿元中国广告报价自此首度突破2亿元。 这时,终于轮到秦池了。当主持人念到“秦池酒厂”的时候,已如沸水般狂腾的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主持人大声叫道: “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

6、2118亿元!”有记者问,“秦池的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姬长孔回答:“这是我的手机号码。”以3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让一种外国记者记住一种人的电话号码。这样的对答,仿佛是一种让人哑然的黑色风趣。其实,像姬长孔这样的精明人不也许不明白,摆在她眼前的真实是:秦池太需要这个“标王”了。或者说,她已经无路可走了。 如果秦池不第二次中标,那么其销售量肯定会直线下降。前任“标王”孔府宴酒便是前车之鉴。对于一种富有挑战精神的公司家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公司的死亡,事实上也意味着公司家生命的终结,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暴风雨往往忽然而来。1997年初的一则有关“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把秦池推动

7、了无法自辩的大泥潭。 年前,就在秦池蝉联中央台“标王”的同步,北京经济参照报的四位记者便开始了对秦池的一次暗访调查。一种县级小酒厂,怎么能生产出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呢? 在邛崃县,记者找到本地一家叫“春泉”的白酒厂。据称,秦池的散酒重要是由这家公司在本地收购后提供的。 一种从未被公众知晓的事实终于尴尬地浮出了水面: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她们从四川收购了大量的散酒,再加上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成低度酒,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 经济参照报的报道刊出在1997年1月中上旬,它们迅速像滚雷一般地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这则报道被国内无数

8、家报刊转载。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秦池遭遇到了最猝不及防的一击。 那些在“标王”制造运动中稳收其利的人们,此时也站到了秦池的对面,扮演起反思和评判者的角色。谭希松在接受访问谈到秦池时称,一家公司发生危机,不能仅从体现现象看,就像一种人脸上长了一种斑,有也许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 这就是1997年的秦池,它也许是全中国最不幸的公司。在它君临巅峰的时候,身边站满了弹铗高歌的人们;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种可以哭泣的肩膀。如果说经济生态圈是一种很冷酷的天地,那么,这就是一种很极端的个例了。 当年度,秦池完毕的销售额不是预期的15亿元,而是65亿元,再一年,更下滑到3亿元,从此一蹶不振,最后从传媒

9、的视野中消逝了。 案例北京玫瑰园房产北京玫瑰园有很显赫的背景:这是中国迄今面积最大的别墅开发区,是北京市第一种赴香港招商的房地产项目,它一度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但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它曾经让几种心雄万夫的奇男子黯然神伤,败走麦城。 1992年12月5日,在当时还十分冷清偏僻的北京郊区沙河镇小蔡村,一块硕大的公司招牌挂出来了:京港合资飞达玫瑰园别墅有限公司。此刻,笑容满面地站在它边上的,是一种叫刘常明的中年男人。 这时,刘常明的身份是当时十分受宠的“港商”,然而她其实是一种地道的北京人。1984年前后,一位叫赵章光的温州人发明了一种中药成分的生发剂“章光101”,由于效果明显,不久在东亚和东

10、南亚一带广受欢迎。当年就有不少人靠当“章光101”的代理商而一夜暴富,刘常明和后来买了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跑车的李晓华等人便是其中的几位。她通过钻营结识了赵章光,并成为了日我市场的总代理商,在短短的一两年里,她就摇身进入当时在国内还属凤毛麟角的“百万富翁俱乐部”行列。 自此,刘常明频繁穿梭于京港之间,成为两地商务交易的大红人。就在飞达到立的这一年,北京市在香港举办第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刘常明自然充当了牵线接待的中间人,她在香港盛情款待京城要员,时任市政府秘书长后因受贿锒铛入狱的铁英便成为刘常明盛筵中的首席座上宾,她送给铁英的大量礼物中仅两块劳力士总统型手表便价值153万元,相称于当时铁英的工资。

11、刘常明出手之豪爽可见一斑,固然她也得到了铁英更为豪爽的回报。1992年前后,京城房地产业遽然升温。精明的刘常明固然不会放过这一发财机遇。不久,她击败众多竞争者,抢到了昌平县沙河镇的这块地。此地离北京仅半小时车程,地平天旷,风景宜人,非常适合建造高档别墅区。更吸引人的是,这里与明陵地脉相连,是一块众所周知的风水宝地。 飞达玫瑰园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兴建,由刘常明的香港飞达公司跟昌平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合资开发。玫瑰园占地49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别墅800余套,每套售价300万元以上。这一项目宛如芙蓉出水,甫一开盘就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刘常明由此成为新闻焦点人物。 刘常明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认认真

12、真地造别墅,她无非是拿玫瑰园设了一种局,企图炒一把楼花圈一笔钱就溜之大吉。事实也似乎正是这样,玫瑰园自轰轰烈烈地开盘后来,便没有真正地破土动工过,刘常明雇美国规划师拿出了一套十分精致豪华的规划图和别墅设计图,然后频繁地刊登广告,到处招商。她像一种诡谲的猎人,把一块天大的馅饼挂在半空中,等着猎物自己撞上门来。 果然,猎物不久就来了。邓智仁是俊杰如云的香港楼市中的一种“神奇小子”。最初她借款12万港币,办起了涉及她在内只有三个人的小小的利达行。到1990年,利达行一跃而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雇员超过500人。此时,小平南方视察的春风也刮到了香江,邓智仁顿时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她俯瞰北京城,以

13、那独特而高远的专家目光,一眼就瞄上了玫瑰园。 又是那么的巧合,玫瑰园的主人竟是她的香港客户,两位都梦想成为李嘉诚的男人就这样坐在了一起。邓智仁以香港利达行40的股权作抵押,通过4家公司集资1亿港币,首期动用6000万港币,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了北京玫瑰园2万多平方米的别墅,并借此成为该项目的销售总代理。 邓智仁推销玫瑰园的第一招是“围魏救赵”:先推销北京,再推销玫瑰园。她挟资1000万元,先后组团赴香港、美国、韩国推介北京,凭借其娴熟的营销技巧和人缘,玫瑰园一开盘就卖出了80套。 开局的第一碗开胃羹实在是太鲜美了。邓智仁认定这就是她苦觅已久的大金山,是她成为“李嘉诚第二”的开山之作。就在这时,发生

14、了刘常明挪用首批购房款的大丑闻。邓智仁处心积虑,步步进逼,通过一连串的股权转让最后以8000万港币抵冲债务整体收购玫瑰园的开发权。刘常明空手套白狼,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1994年初,欠下巨额债务、心态失衡的刘常明在家命归西天,有传是吸毒过量,有传是自杀身亡。 在法人、董事长的宝座上还没坐暖屁股,邓智仁就忽然发现,刘常明提供应她的许多批文竟多处违规。也就是说,玫瑰园的合法地位尚有待重新确立。这显然是最让邓智仁大吃一惊的事,在北京没根没底的她不久掉进了跑批文、走关系的恼人漩涡中。 邓智仁大叹苦经:“接过来后来,诸多烂事都落在我身上,跑批文,清烂账,搞得我焦头烂额,这些实在不是我的特长。”她处

15、心积虑花8000万港币买来的也许是一张大“贼船”的船票。 一面要支付源源不断的工程建设款,一面要缴清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深陷玫瑰园的邓智仁欲哭无泪。此时刘常明已魂归西天,她想要掐人的脖子都不懂得该找谁了。 1994年终到1995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滑入空前低谷。邓智仁纵有天大本领也无力回天,玫瑰园的销售陷入停止。 1997年3月,在多方股权转让无果的状况下,精疲力竭的邓智仁终于下定决心从已经整整纠缠了她4年之久的玫瑰园恶梦中逃出。香港金时有限公司老板陆苍成为下一种玫瑰园主人。她入主条件之低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替邓智仁还清数百万港币欠款及送给邓智仁5套别墅。邓智仁将偌大一座玫瑰园及北京利达公司几乎白送给了陆苍,固然这里面也涉及玫瑰园所欠下的“天文”债务:65亿元。 陆苍显然是另一种梦想在玫瑰园里攫到黄金的冒险家。在她看来,尽管玫瑰园债台高筑,但每平方米300元的土地出让成本,其潜在升值空间十分诱人。 事实上玫瑰园现房始终无法销售套现,陆苍整日徒呼奈何。北京媒体再次把聚光灯对准了玫瑰园,上百位购房港人实在忍无可忍,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原本就资本局限性的陆苍哪有资金对付众多的债主,成果十五六家法院的封条覆盖了玫瑰园的每一寸土地。陆苍一枕黄粱美梦。 1998年3月,受法院委托,北京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务所对利达玫瑰园进行评估,拟定“玫瑰园别墅区”项目用地及地上物的市场价格为人民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