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TI故障排除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75107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VTI故障排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VVTI故障排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VVTI故障排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VVTI故障排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VVTI故障排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VTI故障排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VTI故障排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丰田佳美汽车VVT-I系统故障维修单位名称:深圳华日丰田论文作者:尚润明指导教师:联系电话:13902963080单位地址:深圳市泥岗西路1006号华日大厦凌志车间邮政编码:518029上报时间: 年 月 日浅谈丰田佳美汽车VVT-I系统故障维修目录一、 前言.3二、 佳美ACV30、发动机VVT-I系统故障检修3三、 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辆丰田佳美轿车因长期不更换机油,造成VVT-I系统工作不正常,引起发动机怠速不稳、加速不良的检修实例。本文介绍了VVT-I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通过对VVT-I系统检测和分析,找到故障原因,排除了故障。关键

2、词:VVT-I系统、OCV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VVT-I控制器一、 前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新月异。世界各国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渐趋白热化。新技术在汽车上的采用更成为竞争的焦点。丰田汽车以其优秀的品质、良好的售后服务,始终在中国市场上占有最重的份额。近年来,由于VVT-I可变进气系统的采用,使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提高了动力输出,降低了燃油消耗,减少了废气排放,因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对丰田汽车维修中涉及到VVT-I系统故障检查、分析、排除过程。二、丰田佳美ACV30汽车VVT-I系统故障检修(一)故障现象一台新款丰田佳美ACV30轿车,已

3、行驶八万多公里,客人反映近期该车出现怠速不稳和加速不良现象,且发动机时好时坏。此车已经在其他维修厂进行了油电路的检修,更换了汽油格、火花塞,清洗了喷油嘴和节气门阀体,结果故障依旧存在。(二)故障排查启动发动机,待水温正常后路试,的确存在怠速不稳和加速不良现象,但是发动机有时工作正常,于是我做了以下检查和分析: 首先使用丰田专用手持电脑OBD-提取了该发动机的几个重要数据流: 状态:关闭空调,发动机转速:700-3000转/分 冷却水温: 88度 节气门开度:11.7%-18% 空气流量计: 2.57m/s-6.90 m/s 点火提前角:12度-30度 进气温度:58度 故障代码:无在模拟故障现

4、象时,以上数据无变化。 用汽油压力表检查,发动机怠速时油压为3.2kgf/cm,急加速油压为3.5kgf/cm。发动机停机5分钟后检查,油压仍保持在2.6kgf/cm。油泵、油压调节器、滤清器以及各油管接头故障可能性排除。 使用丰田诊断仪做断缸检查,各缸点火序列波反应正常,说明点火线圈和火花塞性能良好。 拆下喷油嘴做喷油量和泄漏试验,结果正常。 热车后用真空表检测发动机在怠速和加速时进气歧管的真空度变化a)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时检测:怠速时真空表稳定在67.5 kpa; 迅速开启关闭节气门时,真空表在12-82 kpa之间摆动 b) 当发动机异常工作状态时检测:怠速时真空表在67.5-80

5、kpa之间摆动; 迅速开启关闭节气门时,真空表在28-45 kpa之间摆动 标准值 怠速时:57-70 kpa 迅速开启和关闭节气门:7-84 kpa 发动机在2000转/分时,迅速关闭节气门。真空表从82 kpa降到67.5 kpa并稳定在67. 5 kpa。说明进、排气管本身不存在泄漏。(三)故障部位确定通过对发动机数据流、油路、电路的检查,可排除发动机控制系统、油路以及电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接下来对真空表检测得到数值分析发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其真空度数值出现异常波动。显然由于配气相位发生错误导致了发动机故障的产生。下一步检查发动机的正时系统,拆除发动机附件,打开气门室盖,检查时规链正时

6、系统。经查,时规链正时记号点准确无误。但此时我发现,进排气凸轮轴及轴承盖上积聚了许多积碳,显然是由于机油更换周期太长引起。经过询问,车主由于忙于生意,已经有近三万公里没有更换机油了。这时,一个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VVT-I可变进气系统出现在我的脑中。会不会该系统因积碳引起机油油路故障,进而改变了正确的配气相位,造成发动机故障呢?拆下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OCV)如下图。发现阀体中滑阀与套筒间有积碳,用电池直接供电检查,滑阀在运作中有卡滞现象,该车故障是由OCV阀体卡滞引起的。(四)故障分析:VVT-I系统是由机油泵产生机油油压后,进入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通过该阀控制油流方向,进入VVT-I控制

7、器中。该控制器与进气凸轮轴相连接,不同机油流向使控制器与进气凸轮轴的位置改变。这种位置改变的结果使进气凸轮轴的配气正时能在曲轴转角60度范围内变化,以适应发动机各种工况需要。VVT-I系统相对于普通进气系统最大优点在于:发动机在低转速时增大扭矩,高速时增大功率,同时燃油经济性也得到提高,并降低了尾气排放,其结构简图如下:VVT-I系统工作原理如下:根据发动机ECU得到的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水温信号,ECU计算每一种条件下的最佳配气正时,然后控制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的运作,实现连续可变的控制。此外,发动机ECU利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来检测实际的配气正时,然后通过反馈控制

8、来达到目标配气正时。可用以下表格方式表达:VVT-I系统涉及到许多传感器及控制部件,其中核心的两个元件是VVT-I控制器和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1) VVT-I控制器由正时链条驱动的壳体和与进气凸轮轴相连的叶片组成,机油压力到达进气凸轮轴的提前侧通路或延迟侧通路,使位于VVT-I控制器中的叶片转动,使进气门的正时连续变化。当发动机停机时,进气凸轮轴将位于最大延迟状态,以保证启动性能。在发动机刚启动时,机油压力不能立即作用于VVT-I控制器。这时,锁止销锁止VVT-I控制器,以防止撞击噪音,具体构造如下图。2) 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根据发动机ECU发出的占空比信号控制滑阀位置,这样可使机油压力

9、作用于VVT-I控制器的提前或延迟侧。发动机停机时,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位于最大延迟位置。具体运作有三种状态: 提前 发动机ECU发出一个正时提前信号,此时凸轮轴正时控制阀滑阀位于左侧位置,机油压力使叶片室带着凸轮轴向正时提前方向转动。如下图: 延迟 发动机ECU发出一个正时延迟信号,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滑阀位于右侧位置,机油压力使叶片室带着凸轮轴向正时延迟方向旋转。 维持不变 达到目标正时后,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滑阀处于中间位置,配气正时维持不变,直到行驶状态改变为止。这种调整可使配气正时位于目标位置并防止不必要的机油外泄。以上了解了VVT-I系统构造,以及工作原理,而我们可以从VVT-I系

10、统对于发动机各工况下影响效果用表格来分析此车故障的根结。VVT-I系统的效果可用下表格来表达: 以上总结了VVT-I系统的构造、原理和运作过程,以及发动机产生的效果。下面我们对于本车的故障进行原理上的分析。当发动机从怠速过渡到中等负荷状态时,进气门应向提前侧打开移动,但如果此时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中阀芯卡滞的话,将直接影响VVT-I控制器工作。结果,进气门推迟打开,降低了进气效率,造成加速不良。反之,当发动机从中等负荷向怠速工况过渡时,由于VVT-I控制器向延迟侧移动的油压不能或延缓建立,使进气门提早打开,更多的废气进入燃烧室,混合气变稀,使发动机怠速不平稳。(五)故障排除: 综上所述,造成此车故

11、障的原因就是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阀芯因积碳而发生卡滞。要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解体发动机后逐一清洗发动机各个零部件上的积碳。但这样做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金。征求车主意见,车主希望简单处理,所以首先更换了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对发动机油底壳以及机油集滤器进行了拆装清洗,并更换了丰田原厂的机油格、机油。工作完毕后,启动发动机进行了冷热态的路试,发动机怠速平稳,加速反应良好。经过三十多公里路试,故障现象消失。经向车主讲解汽车正常维护要点后,车主对我们的维修服务感到很满意。三、结论VVT-I系统的作用是:控制进气凸轮轴,使气门正时最大程度地适应发动机工况,从而提高发动机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并

12、减少废气排放。通过该发动机的维修实例,我们可以总结当发动机运作有故类似障时,我们应从油路、电路以及配气正时三大方面入手,特别在发动机ECU自诊断系统没有检测到一些隐蔽故障时,更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该发动机控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先动脑后动手,利用看、听、摸、测相结合,由简入繁,由外到内逐一分段排除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数据以及现象来确定具体的故障区域,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提示车主当该车配备VVT-I系统时一定要按丰田规定的时间和里程更换发动机机油。结束语: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在汽车上更为广泛的应用,这就对汽车维修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尽快熟练掌握各项新技术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更要学会科学有效的判断、分析、维修的方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的汽车维修工。参考文献:1. 丰田佳美维修手册ACV3系列2. 丰田汽车VVT-I系统内部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