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75001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引导、任务解决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的局限性及建立的依据。 2.知道 粒子大角度散射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会分析试验现象建构正确的核式结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方法模拟各种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看进一步培育同学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修正旧模型得出新模型的规律分析力量。 2.通过沟通、合作培育同学合作意识,通过对不同模型的进展比较感受科学是不断进展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结

2、构模型的科学史学习体会和感受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熟悉过程是曲折的,人们通过质疑、实证和反思不断的推翻旧观点建立新观点。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构建体会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朝真理迈进的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基于科学史的进展理清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及模型的特点。 2.难点:模拟 粒子大角度散射试验,利用类比法使同学能够深化了解科学本质。 三、教学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分层结构模型和电子云模型。对于微观粒子的模型构建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旧的原子结构模型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就需要修正而使之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由

3、于微观粒子用肉眼是无法观看,因此需要借助模型、视频和一些直观化的器材关心同学构建抽象思维力量。课堂中需要借助类比法建构模型以关心同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链接旧知,意趣引入 以情境激发旧知,借旧知引入课堂主题。 【展现】出示一个西瓜模型,围绕西瓜模型链接旧知。 【问题 1】请观看并思索这西瓜与一般的西瓜有何不同? 【问题 2】通过西瓜模型你可以了解有关西瓜的哪些信息? 观看西瓜,发觉原来老师出示的是个假西瓜西瓜模型。 思索回答模型的作用:借助模型可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以西瓜模型引入激发同学旧知借助模型可了解客观对象的形态、特

4、征和本质。 二、道尔顿模型 以捏水分子模型引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再由观看所捏的原子模型引出原子模同学思索捏一个水分子模型,思索并回答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通过利用橡皮泥捏水分子模型使同学初步具备构建模型的能 型的初步概念。 【活动】 1.请用所供应的橡皮泥捏一个水分子模型。 2.请描述所捏的水分子的构成状况。 3.请描述所捏出氧原 子的模型是怎么样的?初步了解道尔顿模型 【叙述】道尔顿模型: 1803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行再分的实心球。 他将人类从讨论物质的视角从宏观拉向了微观,以后的 100 年时间内关于原子结构的熟悉没有新的变化。 【问题 1】道尔顿认

5、为的原子特点与你捏的原子模型有哪些相像的地方? 【问题 2】请结合这种模型的特点给它命名。 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同学思索、观看、回答:圆的、实心的。 同学对比结合模型的特点把这种模型叫做实心球模型。 力。 同学通过比对自己 捏的原子模型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模型从而更好的理解道尔顿模 型。 三、汤姆生模型 通过电子的发觉为主线引导同学思索原子是可分的,构 建 汤 姆 生 模 型 。 【提问】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就是最终的原子结构的模型了吗?假如不是,你对他提出的模型有哪些质疑的?你预期会有怎样的现象? 【叙述】 当时汤姆生就像同学们一样对道尔顿的模型提出了质疑。 【观看视频】 观看一个汤姆生做的有

6、关阴极射线的试验视频。 【争论】 1.请描述观看到的试验现象,由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请猜想电子来自哪里?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汤姆生发觉电子后怎么修正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 【活动】 请思索并利用供应的电子和原子构建你认为的汤姆生的原子结构的模型。 【展现】老师展现下图模型。 【质疑】 假如不行再分则没有其他的结构。 假如不是实心的,则粒子可以穿过原子等 【实证】 同学观看视频表述试验现象,观看试验结果得出: 1.粒子偏向正极极板一侧。带电粒子带负电。依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2.电子是原子在高压下激发出来的。电子来自于阴极射线放射源的原子内部。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中还有带正电

7、的粒子,个数和电子一样多。 【反思】 同学思索汤姆生的观点: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匀称分布在整个球体通过质疑、实证、反思和建构的步骤使同学对道尔顿模型提出疑问,并依据事实构建汤姆生模型,使同学体验科学进展的历程。 4.汤姆生提出的模型是不是全部否定掉道尔顿的模型? 5.请同学们结合这种模型的特点给这种模型起个名字。 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利用磁铁构建汤姆生的原子结构的模型。 【建构】 同学思索回答:没有否定,而是在实心球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的分布。 8.西瓜模型。 四、卢瑟福模型 以粒子散射试验为载体揭示汤姆生模型不能揭示的现象,引发思索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模型。 卢

8、瑟福为了证明汤姆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属箔。 粒子的介绍:是一种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也许是电子的七千多倍。 介绍 粒子散射试验装置:主要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问题】 1.请猜想,假如原子模型正如汤姆生模型这样, 粒子轰击金属箔后的现象会是怎么样的? 【观看视频】 2.请同学们描述你看到的试验现象是怎样的?与你猜想的有什么区分? 【活动】 1.请利用试验框内的物品模拟 粒子轰击金箔的试验现象。 2.思索造成 粒子轰击金箔的试验现象与汤姆生模型不符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试验框物品:伸缩球、圆形磁铁、健身球、海洋球。 【质疑】 同学思索,争论: 假如原子模型是汤姆生

9、(西瓜)模型,则 粒子几乎全部穿过,不会产生偏转或小角度偏转。 【实证】 同学观看视频,思索和对比汤姆生模型对现象描述: 1.绝大多数 粒子不转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少数 粒子例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3.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 同学小组争论、试验、并展现。 【反思】 同学思索争论并解释对应的三种试验现象: 1.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2. 原子存在带正电的微粒。 3. 原子中间存在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核。 同学观看并回答:铁珠 被 磁 铁 吸 引 同学争论思索得出铁珠要围绕中间磁铁高速运动才会不被吸汤姆生模型在解释一些现象时遇到困难,从而激发同学提出疑问,通过质疑、实证、反思和建构的步骤

10、并依据事实构建使同学体验科学进展的历程而构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叙述】中间这部分带正电的部分我们就称为原子核。 【问题】 1.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他们之间会存在相互吸引,以磁铁和铁珠分别模拟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则我们会观看到什么现象? 2.请小组争论,有什么方法使铁珠不被吸?由小组争论得出的方法猜想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 【叙述】 结合这些结果,卢瑟福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试验发觉了原子.有一个相对而言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原子核,由此他提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围着原子核运转。 【活动】 请画出带一个

11、电子的卢瑟福原子 结构模型。 【提问】 请结合这个模型的特点给这个模型命名。 【提问】 卢瑟福模型其实是在汤姆生模型的基础上思索了什么问题? 住。由此推想核外电子也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同学回答:核式结构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 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五、玻尔模型 【叙述】 但是经典的电磁学理论认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会辐射电磁波。 【问题】 1.请同学们猜想电子辐射电磁波后运动会如何变化? 2.依据你的推想,同学倾听,构思。 观看视频,提出构想。 同学思索并回答:电子辐射电磁波后导致电子力量渐渐降低,从而电子轨道半径连引入经典电磁学的理论促使同学大胆提出猜想和推想,从而达到大胆猜测和构

12、建新模型的力量。 说明原子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而实际上原子是稳定的,为了解决这一冲突,玻儿对光谱进行分析后提出: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肯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这个模型我们称为分层模型。 【活动】 请画出碳原子的分层模型。(提示:第一层带两个电子,其次层带四个电子。) 【提问】玻尔的分层模型在卢瑟福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续减小,最终与原子相撞,原子湮灭。 原子是不稳定的。 小组争论,展现。 同学思索回答:核外电子的分布问题。 六、电子云模型 以视频为载体了解电子云模型。 【叙述】现代科学家通过试验发觉电子它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画不出它的运动轨迹。 【观

13、看视频】播放电子云模型的视频。 我们不能预言它在某一时刻毕竟消失在核外空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在某处消失的机会有多少,用小白点的疏密来表示。小白点密处表示电子消失的几率大,小白点疏处几率密度小。 由于看上去似乎一片带负电的云状物覆盖在原子核四周,因此叫电子云。 同学倾听,构思。 观看视频,提出构想。 通过视频观看更加 形象的关心同学构建电子云模型的直观印象。 七、原子核的结构 通过叙述了解原子核的 结构。 【问题 1】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依据所带的电性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 2】依据电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又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1.原子核带正电,且所带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原子核所带电荷

14、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 2.电子质量忽视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验证了卢瑟福试验得出的原子中间有一个质量很大且带正电的结构。 八、总结升华 归纳原子结构的模型构建过程中的方法 老师引导同学思索、归纳、总结。 同学归纳: 质疑、实证、反思、建构等。 培育同学批判性思维 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课是浙教版科学八班级下册其次章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从学问的内容上讲主要是让同学了解原子的集中模型: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模型和电子云模型。因此通篇以几种模型的进展为主线,但是限于篇幅的关系教材并没有很具体的从各种模型如何形成的细节着手使同学也形成一种原子模型的发觉和演化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因此为了能够使同学更好的理解科学本质,知道原子结构的模型形成过程的曲折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科学史穿插实证的形式开展。而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