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749095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精品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要上月球教学设计课题我要上月球课 型新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6.1班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知道环形山的形成。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法设计 教学设计环节充

2、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通过制作课件,将图、音、视频的结合,让静态资料转化为活动影像。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探究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激情,引起共鸣,掌握月球的基本情况,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学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分组对抗探究、动动脑、抢答、小组合作探险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竞争意识,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获取,在愉快中学习。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课件:PPT课件教学资源: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全过程、重温人

3、类首次登月视频剪辑师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到双方的互动中,构建共同开发知识的探究型课堂。师生互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喜讯: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将在2014年组织一次赴月球考查夏令营活动,全国招募100名青少年,有志向着均可报名。登陆网站“我要去月球.com”报名即可。参加条件:(1)、要有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对月球基本情况有一定的认识。学生ppt,质疑。ppt出示课题。通过视频展示内容:一张招募海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

4、兴趣,增加学生对月球认识的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1、“嫦娥奔月”毕竟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你们知道科学家们曾对月球进行过哪些探索?(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教师边播放边讲解。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大大小小的坑)2、(出示环形山文字)描述得真详细,这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看到的月球表面。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板书)。3、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出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

5、击而形成的。)(配合环形山图片)真不错,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了。这是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通过看图了解环形山。 PPT出示了解环形山、基本知识图片、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图片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环形山图,有利于学生形象的归纳出环形山的形成 。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这个问题,好不好?3、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与陨石的

6、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5、大家想一想,我们可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用石子、沙子?6、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这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1)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填表1(2)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填表2。教师示范模拟实验。请大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友情提示。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表一、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

7、一高度落下。同头部高度大石子小石子坑的大小(打)大()小()大()小()结论表二、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高度胸部高头高坑的大小(打)大()小()大()小()结论7、友情提示:(1)、小组分工:小组长分工。1人记录,1人操作,1人把沙盘抹平,1人观察高度,其他人观察。(2)、注意安全。(3)完成实验后由小组长举手报告。1、学生共分9个组,“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实验”,进行小组独立探究。 PPT出示合作探究要求。结合学生预习收集到的资料,小组交流探究,学生主动积极,兴趣高涨。四、模拟实验,交流发现。1、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2、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示台

8、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示实验记录表。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图片增强了所授知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五、对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手电筒的光。2、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填表33、交流实验现象师:好,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下面

9、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发现。表三、用手电筒直射、斜射沙盘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沙坑的影子不明显(打)沙坑的影子明显(打)手电筒直射时手电筒斜射时小结:因为光线的角度不同,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我们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需要27.3天,但是人们要想更好的观察月球,也是需要选择好的时机的,每个月的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到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的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1、学生通过再次对比实验得出观察环形山最佳日子。出示幻灯片 通过幻灯片,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六、海洋探险。飞天登月,再识月球。1、从古

10、时候起,人们一直渴望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2、美国1968年宇航员乘坐 “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我们就跟着“阿波罗号”来一次我要上月球吗?(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板书课题:我要上月球)3、亲历了月球之旅,有哪些新的发现?看图。学生观看视频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管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今天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2、(有!)2007年10月14日,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升空。这标志着我国探索月球的开始,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让我们重温

11、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嫦娥一号登月实况。3、同学们,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4、衷心地希望大家爱上宇宙、爱上科学,努力学习,将来亲自去解开宇宙的更多秘密,创造属于我们的时代。浩瀚的宇宙等待着你。1、欣赏视频:嫦娥一号登月实况2、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播放嫦娥一号登月实况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配上优美的视频,探索月球秘密的过程实在让人着迷,我们现在索掌握的关于月球的种种资料就是人类在探月时代通过不懈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我们自豪的是,两年前,我国的探月工程也取得辉煌的战果。八、教师总结九、限时作业 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提高认识。PPT出示。 拓展学习资源,形成更多、更深的学习体验。板 书 设 计我要上月球古时候:神话300多年前:望远镜 环形山大小现在:登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