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7485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简介1996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正式组建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现已更名为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简称青岛市电政信息办),标志着青岛市统一的、有组织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正式起步。17年来,按照国家、省的部署要求,青岛市坚持不懈地进行电子政务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探索,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技术系统建设和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鲜明特色,被业界誉为“青岛模式”。一、青岛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一)总体目标。2002年3月,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以下简称两办)印发青岛市电子政务工程20022005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政府上网,大力发展网

2、上应用,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同时坚持不懈地推进统筹整合、资源共享。2008年,青岛市开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同年,两办印发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逐步将全市机关的信息化系统都整合到统一平台,并规定凡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都要经过青岛市电政信息办会同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审核把关,否则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不予立项、青岛市财政局不予拨款。2009年2月,两办又印发关于加快推行电子政务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在政务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机关的决策、执行、监管、服务职能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

3、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重大问题,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决策服务、优化政务流程、推进信息共享、整合政府服务,努力建设电子政务应用最好、机关效能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的城市。2012年,两办又印发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确立了部门间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目标、体制、原则和方法,开始组织建设各类中央数据库;同年,又在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基础上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了360T存储、2000颗CPU、6000G内存的硬件资源和多种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平台资源。(二)管理体制。十几年来,

4、青岛市一直严格实行“四统一分”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这是“青岛模式”得以形成的体制基础,是低成本、大规模推进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制度保证。1.统一机构。1996年,青岛市编委批复成立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之后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几经扩编更名,形成目前的青岛市电政信息办,为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正局级事业单位,由两办共同管理,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管理为主,统一负责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核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以及全市机关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2.统一规划。两办先后印发三个电子政务五年规划。青岛市电政信息办每年制定数个具体项目建设和应用推进计划,由两办发布实施。3.统一网络。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

5、建设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连互通,一律通过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目前已建成电子政务内网、专网(金宏网)和外网三套网络。内网按“能小则小”原则建设,用于传输和处理机密及以下密级的涉密信息,与其他所有网络实施严格的物理隔离;专网为非涉密内部办公网,市、区(市)、街道(镇)三级机关全面互联,是全市机关业务运行的主要网络平台;外网为国际互联网的接入网,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互联,用于全市机关访问国际互联网,发布政务公开信息,提供便民服务、受理和反馈公众诉求等。4.统一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由青岛市电政信息办统一组织引进开发、集中部署,供各部门使用。部门专用应用软

6、件则基于集中统一的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部署和运行。5.分级推进。各区(市)、各部门负责本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三)整体配套的技术体系。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对核心技术体系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年来,青岛市坚持适度超前、整体配套、高度一体化原则,不断扩展完善,形成了“686”核心技术体系,即网络平台、计算平台、存储平台、安全平台、基础软件平台、基础数据平台等6个基础平台,基础办公平台、内容管理平台、互动服务平台、办事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流程管理平台、移动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等8个应用支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平台服务中心、应用服务中心、认证和安全服务中心、信息

7、交换共享中心、灾备中心等6个功能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四)集约化的资源配置使用模式。目前,青岛市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实现技术和信息资源集约化利用:1.ISS(Infrastructure Sharing Services)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即统一建设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全市机关共同使用2.PSS(Platform Sharing Services)平台共享服务,即集中统一建设服务器、存储、基础软件等应用支撑平台,承载部门应用层开发、部署和运行。3.ASS(Application Sharing Services)应用共享服务,即集中

8、统一建设通用应用系统,直接为部门提供最终应用服务。4.DSS(Data Sharing Services)数据共享服务,即统一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汇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形成中央数据库,为部门提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二、应用与政务创新体系青岛市一直把电子政务应用作为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推进。1996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不断拓展深化。目前,电子政务已经与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实现了较深层次的融合,初步形成了全市机关一网式运转、一体化协作、一站式服务的网上政务体系。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9、。(一)通用共性应用。1.网上办公。按市级和区市级分别集中、分级服务模式部署(其中市级平台为100个单位提供日常办公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户总数达5万多个,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每年网上公文信息流转量达1900多万件次。2.网上审批。按市级和区市级分别集中、分级服务模式部署(其中市级平台为45个有审批职能的部门提供服务),市级400多项许可、非许可审批等事项和区市的审批业务,全部在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流转办理。其中企业注册登记、建设项目审批、工业项目审批、服务业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已实现网上联合办理。3.网上执法。按市级和区市级分别集中、分级服务模式部署(其中市级平台为44

10、个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提供服务)。建成了44个部门,6274项处罚事项,28165项裁量标准的行政处罚权数据库,全部上网公开,行政处罚执法过程全程网上办理和监督。区市也同步完成3万多项处罚事项的梳理并纳入统一平台运行。4.网上办事服务。按市和区市大集中模式部署。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各区市全面梳理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审批办事服务事项,编写详细办事指南,推行网上直办。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包括市民一站通、企业一站通和我的政府一站通三大服务体系的网上便民服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整合政府办事服务2212项、公共企事业单位服务400余项,标志着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初步实现由信息服务为主向综合办事服

11、务转型。目前正向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延伸,计划到2015年底,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70%以上。5.政府信息公开。依托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部门可在业务流转过程中按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的属性自动入库或发布。目前已建成包括7项共性目录、1183项个性目录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体系,集中发布各类信息73.5万条。6.网络问政(访谈)。为57个部门提供常态化访谈服务,2012年开展751次,参与网民29万人次,回答问题1.8万个,今年以来开展634次,参与网民10.6万人次,回答问题1.2万个。7.政府信箱(留言板)。形成60个部门和10区市2

12、4小时畅通的“一站式”受理市民诉求的渠道,每年答复和解决问题3万多个。8.网络视频会议。按市级和区市级分别集中、分级服务模式部署,并与网上办公平台集成,通达市级机关、区市机关和街道(镇),每年召开视频会议500多次。9.网站服务。建成了集网站构建、栏目管理、信息编审、信息发布、应用集成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门户系统,不仅用于青岛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的运行管理,而且集中为66个部门提供“虚拟网站”服务,并为35个部门提供托管网站服务。10.项目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招商引资、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新型农村社区、政府公共工程供地用地等多个领域、多个纬度的项目信息管理。

13、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企业问题、代表委员意见进行收集督办。11.建议提案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及政协委员的提案进行收集、办理的综合管理系统。12.政务信息采集平台。以集约化方式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的统一采集、管理,能够有效避免重复采集,有利于提高财政投资绩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目前,统计、老龄、人口计生、民政等部门基于此平台进行了业务系统采集。13.微博学习交流平台。基于微博实现公务员网上学习交流平台,解决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进行学习交流的问题。目前,已在两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政研室等10个部门使用。14.干部网络学院。构建了全市党员干部的学

14、习培训系统,实现了对党员干部的网上培训、教育机制。(二)部门专业应用。1.电子监察。依托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覆盖全市重要行政职权和行政监察重点领域,两级联动的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实现重要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全程留痕、实时监督。目前已对6大领域30多项重要权力实施电子监察。2.督查管理。集决策督查、批示督查、专项督查、实事督查于一体的多级联动督查管理系统,可以快速进行督查事项立项、分办、督办、反馈和汇总,显著提高了督查工作效率和质量。3.食品安全监管。以“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为指导思想,建设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满足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监管执法、应急联动、宣传教育、辅助决策、社会化管

15、理、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等工作需要,推动食品安全责任联控体系、追溯标准规范体系和和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四分三连一前置”和社会化网格化管理的青岛特色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通过该平台,已采集全市10.2万家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信息。4.药品数字化监管。开发药品数字化监管平台,实施生产远程监控(非现场监管)、移动稽查执法、网格化监管、电子监察、检验检测、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公共服务和网上培训在内的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形成以规范、完整、准确的监管对象基础信息库为内核,以全面覆盖、职责清晰的网格化监管系统为载体,以政务专网门户网站为统一日常监管(办公)界面的“一站式”应用格局。5.应急管理。以“

16、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为目标,规划建设了应急基础支撑平台、应急基础信息数据库、专网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和外网门户网站。6.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开发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系统,整合安全生产监督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基础数据库;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实现安全生产业务办理、综合分析、预警预测、监督监查,为领导辅助决策服务。7.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全流程业务系统涵盖房建、市政、园林、管线、场站、公路、港行、水利、地铁9类政府投资项目,实现以项目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的项目全流程信息采集、管理和展示;数据库包含1个基础数据库和20余个专项数据库,实现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行政监督监察系统包括项目稽察、行政监察和行政审计等3个子系统,从发展改革、监察、审计三部门不同职能需求出发,提供重点数据统计分析、预警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