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74829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复习资料:名次解释(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运动系统1. 髂腰肌属髋肌前群,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止于股骨小转子。能使大腿前屈、旋外、并能做仰卧起坐运动。2. 鱼际运动拇指的手肌外侧群,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四块。3. 指背腱膜指伸肌分出的四条肌腱在越过掌骨头后,向两侧扩展包绕掌骨头和近节指骨的背面,称指背腱膜。4. 肌腱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并有许多腱纤维与关节囊纤维相交织,故称肌腱袖。这些肌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重要作用。5. 腱划为组成腹直肌的原始肌节融合的痕迹,系结缔组织构成,有34条,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6. 提睾

2、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最下部发出细散的肌束,向下包绕精索和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7. 联合腱亦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于腹肌沟韧带的纤维,其腱膜互相融合,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称联合腱。8. 主动脉裂孔膈上的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9. 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壁的肌,主要有位于11个肋间隙中的肋间内、外肌。10. 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舌骨下方正中线两旁,分浅、深两层排列,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11.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的深筋膜,在腰部明显增厚,分浅、中、深层。浅层在竖脊肌浅面,与背阔肌的腱膜紧密

3、愈合。中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深层在腰方肌的前面。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12. 小腿三头肌为小腿肌后群的浅层,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合称。主要作用使足跖屈,站立时能稳定踝关节、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13. 跟腱位于踝关节的后方,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合后形成的人体最粗大的肌腱,此腱止于跟骨结节。14. 收肌腱裂孔大收肌下部肌束移行为一条长腱,止于股骨下端,腱与股骨之间形成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股血管通过。15. 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上孔位于臀部,由于梨状肌起于骶骨的前面,向外经坐骨大孔至臀部,将坐骨大孔分为两部分,其中位于梨状肌上缘以上的部分为梨状肌上

4、孔,孔中有血管、神经通过。16.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属于臂肌后群,位于肱骨的后面。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内侧头和外侧头均起于肱骨的背面,三个头会合后以一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其作用是伸肘关节,长头协助肩关节后伸和内收。17.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位于臂肌前群的浅层,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二头合并为一个肌腹,止于桡骨粗隆。其作用是屈肘并协助屈肩,当前臂旋前时,可使其旋后。18. 三角肌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于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其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后部肌束收缩则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19. 海氏三角海氏三角又

5、称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该区是腹壁疝的好发部位。20. 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下45cm处以下缺如,其凹向下方的游离下缘称弓状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21. 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下部肌和腱之间一潜在裂隙,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22. 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管浅环又称腹股沟管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是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裂孔。23. 陷窝韧带陷窝韧带又称腔隙韧带,它是由腹股沟韧带内侧端部分腱纤维转向后下,止于耻骨梳而形成的。24. 腹

6、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为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腱性结构,由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而形成。该韧带常作为腹部与股部前面的分界。25. 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位于颈根部,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共同围成,其中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26. 咀嚼肌咀嚼肌包括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4对。颞肌、咬肌、翼内肌收缩均可上提下颌骨(闭口);翼外肌一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两侧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前(张口)。27. 面肌面肌大多起于颅骨,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孔裂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2种,有闭合或开大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表情,故面肌又称表情肌。28. 腱鞘腱鞘由纤维

7、层(外层)和滑膜层(内层)构成,滑膜层又分壁层和脏层,壁层紧贴于纤维层内面,脏层包裹于肌腱表面,脏壁两层间含少量滑液。腱鞘对肌腱具有保护和约束的作用。29. 滑液囊滑液囊为结缔组织小囊,内含滑液,多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间,可减少两者在运动时的摩擦。30. 深筋膜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管神经并形成肌间隔、血管神经鞘等,对肌的活动具有保护、支持和约束的作用。31. 耻骨下角是两侧耻骨下支之间的夹角,有性别差异。32. 对掌运动是拇指与其他各指的掌面相对,是人类握持工具或精细操作时所必需的动作。33. 内翻和外翻足的内侧缘提起,足底转向内侧称为内翻;足的外侧缘提

8、起,足底转向外侧称为外翻。34. 屈和伸是指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两骨互相靠拢,角度变小为屈,角度变大为伸。35. 关节唇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36. 直接连接骨与骨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连结,较牢固。不活动或少许,活动,可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37. 肋弓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形成弓形的肋软骨缘称为肋弓。38. 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可分为内、外侧纵弓和横弓。39. 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将骨盆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

9、骨盆。40. 胸骨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称为胸骨下角。41.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两部分构成,可缓冲外力对脊髓的振荡,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42. 关节是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43. 跗横关节(Chopan关节) 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的横过跗骨中部的横位的“s”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44. 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加强。45. 项韧带棘上韧带在颈部,从颈

10、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称为项韧带。46. 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内含滑液。多为关节囊的滑膜从纤维膜的薄弱或缺如处囊状膨出,充填在肌腱与骨面之间,称滑膜囊,可减少肌肉运动时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47. 喙肩弓由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的喙肩韧带、喙突和肩峰共同构成,架于肩关节上方,防止其向上脱位。48. 提携角当伸前臂时,前臂偏向外侧,与臂形成约163的角度称为提携角。49. 车轴关节由圆柱状的关节头与凹面状的关节窝构成,可沿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桡尺近侧关节。50. 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12岁闭合,51. 收肌结节股骨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是大收

11、肌一个肌腱的抵止处。52. 耻骨梳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53. 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是股四头肌肌腱抵止处。54.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55. 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56. 桡骨粗隆桡骨颈内下侧的突起,为肱二头肌肌腱抵止处。57. 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58. 桡神经沟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59. 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60. 后囟位于矢状缝与人

12、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较小,生后不久闭合。61. 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l2岁闭合。62. 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是蝶窦的开口处。63.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称翼腭窝。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64.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65.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有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与颞窝通连。66. 骨性鼻中隔由上部的筛骨垂直板和下部的犁骨构成,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半

13、。67. 人字缝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连结处称人字缝。68. 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开口于岩部下面中央的颈动脉管外口,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尖部的颈动脉管内口,内有颈内动脉穿行。69. 鼓室盖颞骨岩部中央的弓状隆起的外侧较薄,称鼓室盖,是鼓室的上壁。70. 翼管蝶骨翼突根部的矢状方向的管称翼管,向前通翼腭窝。71. 垂体窝蝶骨体上面称蝶鞍,其中央凹陷为垂体窝,容纳垂体。72. 筛板为筛骨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筛板上有筛孔,内有嗅神经通过,板的前份中央有鸡冠。73.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性标志。74. 岬(骶骨) 骶骨底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75. 椎

14、体钩为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76.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如过度增生,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77. 骨髓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不具有造血功能。78. 板障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79. 骺软骨与骺线幼年时干骺端处保留的一片软骨称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残留有骨线称骺线。80. 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81.

15、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引起的肌肉收缩的复合而形成强直收缩。82. 单收缩当肌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肌肉的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单收缩。83. 最适初长度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肌肉的初长度(前负荷)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初长度称最适初长度(前负荷)。84. 肌肉收缩能力肌肉决定于其自身收缩效能而与负荷无关的内在特性。这种内在特性主要取决于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内Ca2+ 水平、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以及肌细胞内能源物质的多少等,也受体内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5. 后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

16、。它是肌肉缩短的阻力。86. 前负荷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它在具有一定初长度的情况下发生收缩。87.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一种收缩形式。88.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的一种收缩形式。89. 钙触发钙释放当心肌细胞膜去极化使L型钙通道激活时,经通道少量内流的Ca2+ 触发肌浆网释放大量Ca2+ 的过程。90.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将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中介过程。包括兴奋向肌细胞深部的传入、三联体信息的传递和肌质网对Ca2+ 的释放和回收等过程。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