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74724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 市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十四五”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打算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卫健工作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路走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筹指挥下,卫健委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将疫情防控作为磨刀石和试金石,化危机为动能,全面检视卫生健康肌体,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提能力,全力打赢疫情防控关键战役。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一是重点地区来(返)靖人员严格管理。我委与公安、属地等部门单位紧密协作,发挥“铁脚板

2、”和“大数据”作用,组织来(返)靖人员摸排,做到不误一刻、不漏一人。全市集中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中,未检出一例阳性病例、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二是重点人群监测常态开展。在XXX率先开发并全面运行疫情防控管理信息系统,落实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相关工作要求,截止10月31日,全市累计完成检测XX万人次。三是集中隔离点管理安全到位。高标准落实隔离点管控措施,累计接收南京、扬州密接和次密人员XX人,集中隔离期间全程安全管控,获得被隔离人员集体称赞。四是应急处置快速有效。组建流调溯源专班,全方位协同,做好流调溯源工作。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参加XX市统一组织的“祥泰1号”应急演练,

3、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组建援宁援扬应急核酸采样队共计XX人,累 计采集核酸XX万人次,入户采样XXXX户,做到了采样人员“零感染”“零误差”,参加援扬人员全部获得“扬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五是新冠疫苗接种有力推进。成立专项工作组,组建千人接种队伍,搭建X个临时流动接种队和XX支不良反应医疗保障队,抽调120救护车XX辆,开辟应急医疗救治转运通道和绿色通道。在XXX范围内率先完成1859周岁、60岁及以上老年人、1217周岁接种任务。截止10月31日,我市累计接种XXXXXX剂次,全人群首针接种率达,在XX范围内名列前茅。 (二)医疗卫生服务成效显著。一是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省农村区域医疗中

4、心,建立以斜桥镇中心卫生院为牵头医院,敦义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制定靖江市医共体建设分工协作项目清单,健全医共体对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考核体系。二是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新建120急救指挥中心,人员配置到位,添置负压救护车X辆、转运车X辆,完成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终端改造。三是创建特色医疗服务。申报X个省级、X个XX市级基层特色科室,创建X个省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和X个XXX市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四是加强护理院感工作。组织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建成季市镇中心卫生院消毒供应分中心,完成全市公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设,指导建设X家二级民营医院医疗废弃物监管系统。五是宣扬中医药文化特

5、色。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在各个隔离点安排中医药专家定期提供诊疗服务,共计配送中药汤剂XXXX余袋,香囊XXXX只。 (三)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质。一是基本公卫服务全面提质。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通过健康XXXAPP向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创新服务项目,季市镇建设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室,建立首席糖尿病专科家庭医生团队;东兴镇试点开展预约上门和家庭病床服务,进一步提升居民获得感。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为40岁及以上慢阻肺高危人群提供慢阻肺筛查服务。二是老年健康服务全面提质。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东兴镇何德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加强老年人运用

6、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作,累计培训XXXX人次;惠丰、马桥、西来等X家卫生院实施医养结合提升改造;在新桥镇高标准新建1家护理院,强化健康养老服务力量;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2021年底我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三是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质。常态化开展疫情消毒消杀,增加病媒生物防治频次,维持四害密度低于国家标准,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验收。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市省级卫生镇覆盖率已达,东兴、马桥镇争创国家级卫生镇。 (四)卫生综合治理凸显成效。一是专项整治净化服务环境。牵头制定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市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小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展医疗

7、检查等行为。开展蓝盾卫健系列活动,专项整治依法执业、医疗美容和母婴保健等工作。二是职业健康监管优化服务。启动“职业健康服务进千企十项春风行动”,全市范围内营造健康营商环境,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入选全省X个先行区试点之一。三是安全生产监管零事故。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安 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医疗服务行为安全有序。四是人才引进规范有序。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XXX名,其中引进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XX名,为我市医疗卫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乘势而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医疗资源增量提效。十四五期间,市人民医院着力完善现代医院

8、管理制度,率先建成现代医院管理样板,向全市推广。力争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医院,XX、XX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二级甲等医院,XX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二级乙等卫生院。加强内涵建设,聚力打造临床重点专科。十四五期末,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含中医)12个,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X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XX个,建成一批院级临床重点专科,逐步形成以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院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群。全面提升我市卫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急救能力,聚力五大中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等“五大救治中心

9、”建设,推进胸痛、卒中中心提档升级,打造成样本工程,并向全市推广,不断提升全市医疗机构急危重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二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十四五期间,严格执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开展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规定。将基层首诊式签约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体形式,探索建立基层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不断提升基层机构 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能力,确保到“十四五”期末全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建成率分别达到80、50。三是推进医共体规范建设。完善医共体分工协作机制,明确成员单位功能定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完善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以治病

10、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以上。四是完善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建立更加灵活的医卫人才引育机制,力争在5年内为公立医院引进XXX名高层次人才,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XXX名左右,通过定向委培、定向招聘等多种方式,补充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逐渐增加村卫生室人员配备。 (二)全力以赴聚焦惠民医疗服务。一是聚焦医疗硬件设施提升。推进一批医疗机构项目建设,全速推动市中医院迁址新建、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进程,推动城北医院新建工程,完成生祠中心卫生院和东兴卫生院迁址建设工程。实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努力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加大基层机构医疗设备投

11、入和配备力度。完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有效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加快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靖江市老年医院建设,促进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发展,建立2家护理院。十四五期末,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设置老年医学科。开展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活动。构建健康管理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照顾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二是聚焦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融入“泰康云”医疗卫生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基卫云”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应用系统 和“健康XXXAPP”建设,60二级以上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探索建成基于现有信息化体系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建成医共体集成管理系统。基于全市一体化平台,完善传染性疾病的自动化预警和

12、分析功能。实现与诊疗服务数据的衔接。拓展诊疗、基卫、妇幼、疾控等数据的综合应用率。三是聚焦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贯彻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着力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全行业综合监管,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落实体系建设标准要求,推进卫生健康执法监督机构现代化建设。 (三)高点定位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一是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成市公共卫生中心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强化监测预警与快速响应。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

13、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完善绩效评估奖励激励机制,拓展慢性病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形式,按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从业人员,稳步提升签约服务率。推行基层首诊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以信息化手段支撑,促进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做真做实做优,实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三是提升疫情防控处置能力。构建“平战结合、分层分类、定位明确、高效协作”高效、高质疫防体系,综合提升专业技术和处置管理能力。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基于基 层一线全域无死角、高灵敏度、立体布局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

14、,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医防协同建设,完善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科学建立疫防处置流程。建立大型公共设施转换为应急救治设施机制,新建大型公共设施预留平疫转换接口,落实应急救治和隔离需求,制定应急状态下临时征用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等场所清单。加强卫生应急社会支撑,普及全民自救互救素养。 (四)用心用情保障重点人群福祉。一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院为核心,大中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到2025年,我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妇幼健康门诊

15、建成率达100以上。深入推进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夯实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加强妇幼健康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做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规范开展“两癌”检查和增补叶酸工作。二是推进老年健康工作。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完善各项扶植政策;开展居家医疗服务,重点为居家高龄、重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医疗服务;以创建“省级安宁疗护”试点为契机,把安宁疗护理念宣传到位,把安宁疗护服务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提升老年人预防保健能力。建设一所二级老年医院。三是加大帮扶体系建设。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

16、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 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落到实处。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公益化指导、普惠性服务、社会化运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基本普及,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五)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市中医院建成示范经典病房,提高中医优势种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建设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