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74495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 ,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 ,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 ,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 ,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根底上 ,逐步深入分析题目 ,

2、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根底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使其正确解答。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 ,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五、教学过程(一)在读懂题意后 ,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1.出示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

3、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2.出示图:(1)看图读懂题意 ,独立解答。(2)交流讨论:学生列出算式:8-4=4 ,10-4=6之后 ,教师要追问。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 ,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 ,是多余条件。(3)小结反思:在解决问题时 ,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 ,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 ,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

4、(1)观察情境图 ,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信息只需提出问题)提问:有关沙堆 ,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 ,教师要追问。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 ,也可以用加法检查)【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 ,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根底。(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只提供了一个信息 ,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5、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要求学生列式计算。(3)小结反思: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 ,层层深入 ,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合理搭配 ,解决问题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 ,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 ,引发争论。交流辨析辨析:学生发

6、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 ,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 ,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根据问题 ,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5+4=9(元)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 ,选择的条件就不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 ,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2)建立联系 ,解决问题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7、的过程中 ,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 ,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 ,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 ,引发思考、形成能力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 ,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出示算式:2+5 3+5 2+3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这么多购置方案 ,无论哪种方案 ,我们要读懂它 ,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适宜、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 ,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总结反思中 ,感悟方法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8、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 ,怎么解读这个算式?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

9、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

10、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 ,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