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772417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育才小学 赵静【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重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故互查: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帝国主义 租界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疑惑不解 铿锵有力 喝彩 振兴中华 惩处 模范二、前置自学一: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回答)三、前置自学二: 默读第二部分(78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

2、 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语句,抓住句中关键词细细体会。然后在 小组里交流。 2.抓词语和句子体会“中华不振”: (1)词语:衣衫褴褛、得意扬扬、耀武扬威(2)句子:“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哪个不幸的妇女。”(3)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4)感情朗读。(5)学习生字:惩(6)课件补充资料,加深理解“中华不振”,回读伯父说的“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三、前置自学三:默读第三部分(917自然段):1.从租借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 。切身想一想,他可能在想什么?2.出示“中国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

3、要振兴中华。”感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结合周恩来一生的资料,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讲诉周恩来总理廉洁的小故事“罢宴”-由个人掏腰包,减轻别人的负担。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

4、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至于他的遗产,今恩来和邓颖超两人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的人回忆,周恩来的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款所得的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四、小练笔:思考:我为 而读书。(写出自己的理想及原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五、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