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语义特征分析法i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72402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语义特征分析法i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语义特征分析法i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语义特征分析法i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语义特征分析法i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语义特征分析法i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语义特征分析法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语义特征分析法i(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我们在上一节3.53.6里说了,变换分析法很有用,但是变换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我们在上一节3.3小节里举过用变换分析分化“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歧义句式的实例,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分析把它分化为A、B两个句式: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表示存在,表静态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表示活动,表动态现在有个问题: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为什么会产生歧义呢?经仔细考察发现,歧义的产生原来跟句式中的动词有极大的关系。请看

2、A式变换的实例:(1)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下站着许多观众地上蹲着一只狗床上躺着病人床前跪着一个人门口立着两个孩子门上贴着对联桌上放着几本书黑板上写着字墙上挂着画左胸上别着北大的校徽头上戴着礼帽树上钉着广告牌领子上绣着两朵玫瑰花这些实例中的各个动词虽然具体意思各不相同=主席团坐在台上=许多观众站在台下=那只狗蹲在地上=病人躺在床上=那个人跪在床前=两个孩子立在门口=对联贴在门上=几本书放在桌上=字写在黑板上=画挂在墙上=北大的校徽别在左胸上=礼帽戴在头上=广告牌钉在树上=两朵玫瑰花绣在领子上但是具有某种共同的语义内涵,那就是“使附着”

3、。我们一翻词典,果不其然,词典中对这些动词的注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请看(2)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蹲: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立:同“站”。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放:使处于一定的位置。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别:用别针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戴: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钉:用钉子、螺丝钉等把东西固定在一定的位置。绣: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布等上

4、面做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如果我们把出现在A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a”,那么“动词a”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3) 动词a:+使附着相应的,我们可以把出现在B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b”,“动词b”不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动词b”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4)动词b:使附着这样我们可以把前面那个“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直接根据动词的不同,而加以分开,表示为:(5) A名词处所+动词a+着+名词语B名词处所+动词b+着+名词语上面我们用来分析、说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这个句法格式之所以会是一个歧义句式,之所以能分化为A、B两式的原因而采用的分析手段,就是语义特征分析法。从上面这个实

5、例中,大家不难发现,我们是通过分析该句法格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法格式内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该同形、歧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的,而这正是语义特征分析法精神之所在。4.2关于语义特征“语义特征”(semanticfeature)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语义学中分析、描写词的语义特征,大致有以下三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譬如说,在有生命事物中,人类是一个语义类,为了说明同一个家族中不同人的不同辈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某些语义特征(“”表示正面特征,“”表示负面特征,下同)对家族中不

6、同称谓的人细加分类:(1)母亲+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父亲+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哥哥+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姐姐+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弟弟+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妹妹+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舅妈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舅父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年长,年幼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例如“火”和“光”同属一个语义类可见自然现象,但语义上有区别,为了凸显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描

7、写它们的语义特征:(2)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有了上面的描写,对下面的问题我们就容易说清楚了:为什么有“光的速度”的说法,而没有“*火的速度”的说法?为什么有“大火”、“小火”的说法,而没有“*大光”、“*小光”的说法?再如动词“喝”和“吃”,从某个角度看,属于一个语义类饮食类,但语义上有差别,为了显示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描写其语义特征:(3)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吃+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土用容器,+使事物消失,同样,有了上面的描写,对下面的问题我们也就容易说清楚

8、了:为什么可以说“喝水”、“喝汤”、“喝啤酒”,而不说“*吃水”、“*吃汤”、“*吃啤酒”(有些方言,如吴方言可以说)?反之,为什么可以说“吃饭”、“吃梨”、“吃面包”,却不能说“*喝饭”、“*喝梨”、“*喝面包”?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对词语进行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说明不同词语在词语搭配等一系列用法上的差异。再一个目的是,在语义学里使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可以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例如“看”和“看见”,好像意义差不多,实际上除了都是凭借眼睛这一点外,没有别的相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请看:(4)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

9、+可控,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把“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为的是做两件事:一件事,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因;另一件事,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因此,语法研究中对“语义特征”这一概念的使用,其含义跟原先在语义学中的使用并不完全一样。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因此,语法学中所讲的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法格式单纯从词义的角度来

10、分析、概括得到的。这个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例如,我们从词汇的角度说,可以将粉笔、黑板、板擦等归为一类,标以“教具”的语义特征。这样做,在词汇学里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在句法学里不一定有句法价值。二是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例如动词“写”,离开具体句式,一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还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朱德熙先生(1979)在考察了“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这一句式之后,发现凡能在这一句法格式的“动词”位置上出现的动词都含有“给予”的语义特征;动词“写”跟名词“信”相关联时也可

11、以进入这一句式,如“张三写给李四一封信”,所以“写”也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这就是说,“写”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是在考察了“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这一句式并确认了“写”可以进入这一句式之后才加以确定的。可见,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语义特征”,它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语义特征的表示方式是,在所说明的词语之后加一个方括号,在方括号里用“”、“”号和扼要的、只一两个词语来表示所描写的词语具有的语义特征。如上一小节对“动a”所具有的语义特征的描写:(5)动词a:+使附着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研究中使用时间不长,对它还缺乏必要的理论上的

12、阐说。下面我们多举几个实例,以使大家从中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4.3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主语12这是朱德熙先生(1979)的一项研究成果。“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这一句法格式在第三节里我们已经简要地谈过。这里我们作进一步说明。为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为什么要在语法研究中采用语义特征分析,这里我们在谈“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法格式时将不避重复。下面是按“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所造出来的句子,但请注意各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一定一样,要注意区别。请看:(1)a.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b. 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c. 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d. 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

13、张e. 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f. 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g. 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h. 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i. 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j. 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k. 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1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这些句子,词类序列相同,如果用层次分析法来对它们进行分析,无论从层次构造或结构关系看,它们都一样。请看:2)a.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1212主谓关系3434连动关系5656述宾关系但是,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句子实际可以分为三类(A) 包括a、e、g、j各句;(

14、B) 包括c、f、h、k、m各句;(C) 包括b、d、i、1各句。现重新排列如下:(3)Aa.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B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h. 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C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i. 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l. 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A组各句,两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实际只是一个过程,如a句,“送小王手机”的过程也就是“给小王手机”的过程。例B、C组各句,两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两个过程。但B组和C组还有区别,B组各句的两个过程都是转移过程,拿c句来说,一个转移过程是“情报”从某处偷到“他”手里,另一个转移过程是情报再从“他”手里到“希尔公司”手里;而C组的两个过程,一个是制作过程,一个是转移过程,拿b句来说,“煮百合汤”是制作过程,把百合汤从“他”手里到“王大妈”手里是转移过程。上述差别,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加以证实、分化。请看(Ti、T2表示不同的变换式):(4)T1:名词、广动词+名词1+给+名词2名词+动词+给+名词1+名词2主语主语A.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他送给小王一个手机他卖给小李一辆自行车他付给王老板一万元定金他交给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