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720690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43页(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2第二章 工程概况4第三章 本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13第四章 施工部署16第五章 工期安排28第六章 隧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9第七章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措施82第八章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95第九章 创优规划、创优目标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100第十章 其他应明确的事项140第一章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1.1 编制依据 1.1.1 XX 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 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图纸、设计说明; 1.1.2 XX 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 合同段施工招标标前会答疑资料及补遗书; 1.1.3 现场调查资

2、料; 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有关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资料; 1.1.5 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 指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1.2.1 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隧道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1.2.2 施工组织:采用当今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1.2.3 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

3、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2.4 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1.2.5 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 标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1.3 编制原则 1.3.1 招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本投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1.3.2 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公路设计规范、公路施工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1.3.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工程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1.3.4 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1.3.5 坚持遵循ISO9002 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

5、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1.3.6 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 2.1.1 梯子山某隧道工程为XX 至XX 高速公路(江苏宜兴段)穿越梯子山新建项目,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它的建设对发挥高速道路通行能力,带动本地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山区人民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梯子山某隧道全长0.332 公里。 2.2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详见下表2.2:表2.2 技术标准 道 路 等 级 高 速 公 路 设计行车速度(km/h) 120 隧道净宽(m) (14.05+2.4+14.05)m 整体式双跨连

6、拱 行车道净高(m) 5.0 行车道宽度(m) 12.25*2 车辆荷载 汽车- 超20 级,挂车-120 隧道内纵坡(%) +1.216 路面型式沥青砼路面 2004 年:25391辆/日; 设计年日均交通量 2009 年:38501辆/日; 2014 年:54561辆/日; 2023 年:80810辆/日 2.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气候情况 2.3.1 气候情况 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 。239 天。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为过度季节。年平均气温15.6 C, 极端最高温度39.6 C, 最低气温-13.1C, 年均降水量1197.33m

7、m, 日最大降水量150.0mm, 年平均风速3.3m/s, 瞬时最大风速40.0m/s。年均蒸发量1223.6mm,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在春秋季,低温在入秋之后,台风的时间集中于7-9 月份,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末或秋初。 2.3.2 地形地貌 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为太华大朝山山脉向太湖方向延伸之余脉。山体走向为北东向。为志留系岩屑砂岩,砂质泥岩构成剥蚀低山丘陵区。 梯子山山顶海拔99m,隧道位于山体东段,该处山脊高程约为42 m。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相对较缓。山体东边坡有104 国道饶山而过,隧道进口104 国道上跨主线,104 国道路面高程17.3m,104 国

8、道东侧即为太湖。山体坡脚标高约为2.5m。 2.3.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亚粘土;志留系茅山组中段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薄层黏土岩、泥质砂岩。 强风化岩屑砂岩或石英砂岩呈碎块状,竖向裂隙较发育,裂隙中有粘土填充。粘土岩、泥岩质地较软,手指可划痕,属于软质岩石,具有遇水软化和弱膨胀特点。 地质构造为一轴向东西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由志留茅山组地层组成,地貌表现为负地形。而背斜两翼如兰右山、梯子山相对抬升,表现为丘陵山地。 由于背斜轴向东西,褶皱形态舒缓,在梯子山出露的基岩,走向多为东西向,向西

9、南微倾,倾角一般为2-6 度。局部地段因存在小型褶皱,地层产壮稍有变动。 隧道区未发现较大规模断层,在梯子山西北坡观察到两条近于平行 排列的正断层,规模较小,该断层离线路较远(100 米), 是否与隧道相交,施工开挖时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并加强超前支护。 由于本地岩体结构特性决定,岩体的渗透性各向异性明显,砂岩层及砂岩与泥岩接触面的渗透性较大,泥岩层渗透性较小。由于地层向山内倾,地下水补给区不大, 主要受大气降水所控制,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平时一般水量不大,雨季渗水量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无腐蚀性,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地震活动强度低。 隧道围岩分类如下:K147+88

10、8K147+970 、K148+110K148+220 段围岩类别为II 类;K147+970K148+110段围岩为III 类。 2.4 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1 序号工 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 土石方工程 1 开挖软石 m 3 100763.3 2 开挖硬土 m 3 26637.4 二 洞口工程 1 C20 砼洞门墙 m 3 754 2 C20 砼帽石 m 3 47.0 3 C25 砼 m 3 368.0 4 M7.5 级浆砌片石翼墙 m 3 62.4 5 M7.5 级浆砌片石排水沟 m 3 114.0 6 植草皮 m 2 1488.4 7 I 级钢筋 kg 2685 8 II 级钢筋

11、kg 8454 9 洞门装饰 m 2 83.2 天蓝色瓷砖贴 面 三 明洞工程 1 粘土隔水层 m 3 1667 2 回填碎石土 m 3 9176 3 7.5#片石回填 m 3 1558 4 拱圈衬砌砼 m 3 4141 5 中墙砼 m 3 1360 6 仰拱砼 m 3 1484 主要工程数量表2序号工 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7 I 级钢筋 kg 81265 8 II 级钢筋 kg 259568 四 超前支护 1 89 超前钢导管 kg 122796.3 2 50 超前钢导管 kg 94489.2 3 注水泥浆 m 3 742 五 初期支护 1 喷25#砼 m 2 4938 2 中空注浆锚杆 米

12、44804 3 22 砂浆锚杆 kg 87394 4 6 钢筋网 kg 53393 5 I25a 型钢钢架 kg 317411 6 I20b 型钢钢架 kg 183096 7 I16 型钢钢架 kg 130658 8 I14 型钢钢架 kg 76248 9 钢架连接筋 kg 87071.2 10 螺栓、螺母 kg 3993 11 钢板 kg 103586 六二次衬砌 1 二次、中墙、仰拱I 级钢筋 kg 166081 2 二次、中墙、仰拱II 级钢筋 kg 489982.3 3 模筑25#砼 m6521 主要工程数量表3序号工 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4 中墙25#砼 m4614 5 仰拱现浇C25

13、 砼 m4051 6 C10 片石砼仰拱回填 m5966.2 7 硬质木材 m6.4 8 千斤顶 个60 9 防火喷涂 m16374 七 防排水工程 1 软式透水管(环向) m 1175 50mm 2 软式透水管(纵向) m 1328 100mm 3 PVC 复合防水板 m15855 4 橡胶止水带 m 2739.1 5 塑料排水管 m 33 50mm 6 塑料排水管 m 439.34 100mm 7 电缆槽 现浇C25 砼 m896.4 盖板预制砼C30 m92.96 第三章 本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3.1 工程特点3.1.1 衬砌结构 明洞衬砌:进口明洞长65m ,出口明洞长20m ,均采用钢筋砼结构。 洞身衬砌系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钢架,二次衬砌采用钢筋砼衬砌,双跨连拱中隔墙采用钢筋砼,同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管棚、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洞口偏压、浅埋地段结合地质条件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反压回填等工程措施。 3.1.2 防排水 隧道内防排水标准:拱部不滴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