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72029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语言训练 ,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 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 将低年级的说话、 听话改为口语交际, 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说话是人民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 而较高的说话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 新教材实施在即, 所有授课教师都在认真探索钻研教学方法。那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 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

2、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 其中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 看图说话训练等, 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和积累运用练习中, 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口语交际实践。2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敢说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听说兴趣, 就能使听说训练成为自己的迫切要求。老师要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说,而且有内容可说。其次,统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用录音、 VCD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境氛围, 使学生乐意认识自然,乐意认识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听说兴趣

3、。小学生胆子小。为了让学生敢说愿说,在每天上课前,先让学生口述昨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要求自己说给自己听, 说完后在请一两位同学说给大家听。 起初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 也感到无话可说,往往说一两句就闭口不语了。 即使这样, 也要对敢于说话的同学鼓励表扬,从而增强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营造良好氛围,消除胆怯心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 心情愉快, 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话,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由于环境

4、的变化,学习负担的加重,导致大多数孩子紧张、羞于表达。如果这时教师神情严肃,会加剧孩子心中的畏惧感。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消除儿童的胆却心理, 鼓励其大胆说话, 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并富有童趣。比如:第一节课师生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然后热情洋溢的说:“小朋友们,跟你们在一起,老师心里很高兴。你们愿意向老师介绍自己吗?”短短几句话, 使孩子们缩短了与老师的心理距离, 产生了一种与老师交谈的欲望,为大胆“说”打下一良好的基础。4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小学生的心理是及其好胜的,对各类比赛的参与意识很强。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参加比赛时, 他们更会异常的兴奋。

5、 所以由此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师生之间减少了距离感,就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如我在教学听广播说新闻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去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并提示学生: 明天上语文课时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则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而知道的新闻,还要进行一次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竞赛。当时学生的兴趣就很浓, 积极性也很高。 第二天课上进行说新闻竞赛时,全班情绪激昂,表现十分活跃,特别是在进行学生和老师的竞赛时, 表现尤为突出。 这就是因为竞赛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热烈的开展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引导课外交际,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际运用, 而实际运用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动、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际活动, 如串亲访友, 上街购物、问路等,加强学习和训练。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