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719140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竹子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 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 愧是绿色的宝矿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 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 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大。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 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

2、,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 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 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 作者从? 的用途出发,表现了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波浪线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面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 的文章。(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 钱;利息。短文中的 息息相关”的息应选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解释。(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6)下面说

3、法是否正确,请判断。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 泛。【答案】(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 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 精神吗?(3)借物喻人(4) A; B(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 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 民族精神。(6)正确

4、;错误;正确【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就能 找到答案。(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回答此题,要弄明白作者表面上歌颂白杨 树,实则歌颂的对象是 建设边疆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手法。(4)这是一道工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 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短文中的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 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自强不息”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5)反问句改为陈述旬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5、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 肯定改为否定。(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 容,比较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正确故答案为:(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 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 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 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 精神吗?(3)借物喻人(4) A B(5)我想,竹子的品

6、格体现的正 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 民族精神。(6)正确;错误;正确【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 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4) 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 基础上仔细揣摩。(5)掌握反问旬改陈述旬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爱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 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7、。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 讲故事。爸爸,讲你的 拇指故事嘛! ”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 样。他是最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的,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 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 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 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痛不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

8、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 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 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 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 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 嘴。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1)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

9、,孩子也放学了。 他仅迟疑了一会,诀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他不过是一个最也L的爸爸。(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阿久伯手指上有伤痕。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 事实上,阿久伯手指的伤痕是这样造成的: 他之所以不愿意对女儿说实话,是因为 。(3)阿久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琪琪,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能表现人物的这一 特点?请你在文中用线画出来。【答案】(1)悄悄;往常;毅然;普通(2)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后留下的;孩子六岁时发高烧,他将洗净 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里防她啮咬,结果被咬掉了指端的肉块;他不想让女儿知 道他为孩子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不想让孩子感到愧疚(3)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

10、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他也就轻轻 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 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其中注意:以往:以 前、往常。所以 以往”的近义词是 往常”。决然:形容坚决果断。所以 决然”的 近义词是 毅然”。(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边 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考查筛选相关信息。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分析】(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 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

11、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生日30岁生日,我点燃了 53支蜡烛。妻子边找酒边唠叨: 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 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 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 迪斯科”。(a)我的眼睛湿润 了。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恢恢的,只有脸上慈爱 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 休养。我说:妈,这次不

12、过了吧。”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在母亲病逝立墓碑时,我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 好比我的早两天。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 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 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 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b)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 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 今天不是庆

13、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 怎么这么多啊?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 故事”,还告诉他 别学 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1)第、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2)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答案】(1)第一处:30岁生日,我点燃了 53支蜡烛。第二处:桌面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 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第三处: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害得

14、我啥也来不及准备。(2)替本文作者过生日;本文作者的母亲过生日【解析】【分析】(1)考查筛选相关信息。解答时细读第 、两个自 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即可。(2)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解答时要整体 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替本文作者过生日,本文作者的母亲过生日。【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 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 .课外阅读。一罐水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 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 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

15、路,冲进一个小屋。屋里有位妇女,怀里 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 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 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 孩:你也喝一点! ”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邃子,为了妈妈,喝吧! ”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 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 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人们都(纪念怀念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 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一拥而上:0一饮而尽:0(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 (M断 粗暴);西班牙 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 僧恨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 皎猾无耻)。(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