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713127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文练习题一、三峡【阅读训练】1、解释加横线的词。略无阙处(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 )2、指出文章第二段中“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起到了什么作用?5、三峡一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A、哀转久绝 B、绝巘多生怪柏 C、沿溯阻绝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

2、夜分 C、屠自后断其股 推荐精选7、回答下列问题。“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三峡描写两岸悬崖峭壁、雄伟为险峻的一句是 ,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 。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找出江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依据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写出两个成语。“不以疾也” 、 二、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文写景的妙处。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测测你的鉴赏力,请

3、从学过的古诗文中选出一句你认为写出了山川之美的语句,并注明作者。 推荐精选(二)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解衣欲睡 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全文没有一处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理由: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阅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

4、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推荐精选6、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三、观潮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如履平地 人物略不相睹 则一舸无迹 皆批发文身 2、作者用十分简练的笔墨描绘了钱塘江潮汹涌而至的壮观景象。分别用“ ”、“ ”等比喻写其状态、色泽;用“

5、”写其声音之大;用“ ”写其气势壮,令人叹为观止。3、文中的杨诚斋是指南宋著名诗人 ,其号为 。请默写出其咏荷的名句(一句或两句)。 4、文中引用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如履平地( ) 倏尔黄烟四起( ) 则一舸无迹( ) 而僦赁看幕( ) 6、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人之多?作者以此来表现什么?推荐精选 四、湖心亭看雪1、给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拥毳衣炉火( ) 与余舟一芥( ) 2、西湖佳景,领略的人很多,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可本文又为何写得别有风神韵味呢?请说明原因。 3、舟子“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仿照示例,点评、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示例:湖中人鸟声俱绝 点评:一个“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独往湖心亭看雪 点评: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点评: 五、诗四首(一)归园田居(其三)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推荐精选2、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3、如

7、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二)使至塞上1

8、、王维在本诗中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2、“征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已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推荐精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有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三)渡荆门送别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

9、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三个字好在何处。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移动,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想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推荐精选“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四)登岳阳楼(其一)1、填空。 “帘旌不动夕阳迟”句中近景是帘旌;远景是 夕阳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揭示着傍晚的安详。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诗中的作用是: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想2、“三年多难”是指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