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案(范例)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71310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方案(范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审计方案(范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审计方案(范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审计方案(范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审计方案(范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方案(范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方案(范例)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审计方案(范例) 本部分主要阐述与审计方案编制相关的审计准备工作以及审计方案本身的有关内容。 一、编制审计方案的目的和作用 审计方案的编制是计划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技术,它是将审计过程中计划阶段和检查阶段的工作有机地、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简单地说,审计方案就是指导审计工作有效地进行的一套书面指令,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现场审计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所形成的一个正式的书面文件;是为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在错综复杂的组织体系和浩如烟海的记录文件中,寻找和收集充分可靠的与一个或多个审计目标相关的审计证据而确定的对涉及审计范

2、围、审计目标和审计步骤等一系列事项的综合描述。 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审计方案就象航海员手中的航海图、驾驶员面前的交通图一样意义重大。一份良好的审计方案应该象一张清晰明确的道路图,标明了审计的工作方向和步骤,为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价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同时,它又应该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手段,保证以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费用预算范围内达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制订审计计划的过程中编制审计方案。正式的书面审计方案具有以下方面的目的和作用。 (一)编制审计方案的目的 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实地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

3、充分的、可靠的、有效的审计证据,保证所有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都能够被实施和使用,减少遗忘重要审计步骤的风险,降低未能揭示实际存在重大问题的可能性。 2督促审计监督员与其他内部审计人员认真讨论准备工作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审计范围,写出详细、具体的审计步骤,下达准确的指令,以指导审计人员,尤其是那些经验不多需要较多帮助的审计人员的工作。 3为组织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保存原始的工作记录提供符合逻辑的结构。 4为完成的每一部分工作提供保存责任记录(日期、批准人、检查人)的便利手段。 5为审计报告的撰写提供符合逻辑的结构和内容。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调查结

4、果、审计结论和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审计方案能够提供一般性指导。 (二)编制审计方案的作用 1审计方案是督促现场审计按指令进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的一种工具。通过审计方案,审计监督员可以全面把握审计工作的整体部署,包括时间预算和人员安排。完成规定工作内容的一般审计人员也可凭借审计方案来衡量其工作进程和质量,知道已经完成的和尚需集中精力完成的有哪些工作内容,使其在整个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 2审计方案为调整年度审计计划或初步的时间预算,具体分配审计人员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审计方案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目标、审计重点范围和审计步骤,从而对完成方案中规定的每一部分工作内容所需要的

5、时间和知识技能的估计较为准确。据此,就能有针对性地分配审计人员,并对完成现场审计和撰写审计报告的日程作出具体安排,统筹安排有关事宜。 3审计方案是对现场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依据。通过将实际工作与审计方案进行比较,就可以分析发现哪些工作内容尚未完成或完成得不够理想需要在剩余的时间里及时予以补救和改进,监督审计人员圆满完成委派的工作任务。 4审计方案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措施。实施良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复杂系统的信息迷宫里摆脱出来,避免在大量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强化对之检查和评价的深度和力度;由此,内部审计人员可

6、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瞬间,降低审计费用并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以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 二、编制审计方案的准备工作 从某种意义讲,计划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编制正式的审计方案。编制审计方案就是要将已经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准备执行的具体审。计步骤和方法形成书面文件。一份卓有成效的审计方案绝不是内部审计人员独自在封闭的办公室里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对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完成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依据对被审计活动的风险评估结果而精心设计而成的。它是一个对计划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和总结的结果。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

7、努力完成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熟悉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取得对被审计活动的充分理解,为编制审计方案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根据。这些与编制审计方案相关的必要准备工作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审计人员办公室完成的初步准备工作;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调查工作。 (一)在审计人员办公室完成的初步准备工作 编制审计方案的初步准备工作极为广泛,可以说,在进驻被审计单位以前为完成某项审计任务所进行的一切相关工作都属于初步准备工作的范围。系统的初步准备工作被喻为是圆满完成项目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的基础,其目标主要是了解和熟悉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在初步准备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拟订初步的

8、审计计划,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和文献,从档案资料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设计供现场调查所用的问题调查表,其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拟订初步审计计划 初步审计计划应该根据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并结合他们的一些特殊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在制定初步审计计划之前,由于对被审计单位,尤其是那些过去未曾审计过的单位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或没有了解,因此,初步审计计划只能是一个项目计划大纲,只能在总体上对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作出估计,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也只能提出大致的要求和说明。但是,这个计划大纲是对整个审计过程实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向被审计单

9、位和审计人员提供有关该次审计活动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目的的宏观认识,有助于被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还能够为有效地、充分地完成其他审计准备工作(例如,组建审计队伍,决定是否需要、如何与外部审计协作等)提供合理的安排和保证。 2查阅有关被审计单位的档案资料 通常,内部审计部门都建立了一个贮存各种与内部审计活动有关信息资料的档案室。这种档案室应该收集整理并妥善保管有关组织各方面的重要信息,包括每个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或部门的各类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被审单位与审计相关的基本情况。这些资料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调查,乃至现场审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

10、活动中收集有关被审计单位背景情况方面的信息,并进一步指出这些信息是制订审计计划所不可缺少的。在准备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查阅那些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目标、资源拥有和分布状况、控制系统和实际或潜在风险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下面是应该存入档案室,并在初步准备工作中应予查阅的有关资料:(1)说明组织的方针、政策的书面文件;(2)说明职责和权限的书面文件;(3)组织机构图和部门机构图;(4)重要岗位及其工作标准的说明文件;(5)目标管理和经营责任制的说明文件;(6)系统流程图或系统文字说明文件;(7)标准操作规程;(8)各种类型的重要业绩报告;(9)内部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10)所选用的会计政

11、策和原则;(11)预算和实际执行结果的差异报告以及管理部门对此所作的解释和说明;(12)会计核算体系的书面说明文件;(13)所有企业管理当局关心事项的备忘录;(14)以前,尤其是上一次审计报告、工作底稿和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答复,以及对重要问题后续审计的报告。 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审计类型所需要的信息来确定应该查阅哪些方面的档案资料,获取所需要的背景信息。例如,对财务审计来说,就未必一定要查阅有关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资料;对经营审计来说,掌握有关会计岗位设置和核算体系方面的信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一个富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选择相关的资料,而不

12、是上述的全部资料。 3查阅有关审计文献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尤其是检查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随时都可能通过参考一些审计文献,来取得已经遇到的或现场审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帮助和指导。通常,在初步准备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能还没有遇到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查阅审计文献的方向或针对性不够明确,再加上严格的时间控制,使得这项工作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事实上,有选择地阅读有关审计文献,对拟订初步审计计划,掌握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颇多的好处。例如,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几乎所有的审计项目都涉及到内部控制的评审,因此,许多文章对如何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

13、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方法;怎样对合资企业、工程项目、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职能进行审计,是近年来审计杂志、刊物讨论的主题;另外,有些文章还对如何编制流程图、设计问题调查表、运用统计抽样和数学模型等审计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阐述。这些审计文献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能够为有效地进行现场调查、现场审计乃至完成审计报告的工作提供科学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其中有些文章是审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它能够提醒内部审计人员关心那些由其他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和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领域,并告诉审计人员应该“查什么、怎样查”。因此,在初步准备过程中,查阅有关审计文献是必要的,应该引

14、起内部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它能够提供有成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有一个专业图书室,收集和保存有关审计理论和实务、内部控制、管理和会计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还应该配备有关审计学方面的期刊杂志,以及执业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职业团体颁布的各类研究报告及其解释和说明的公告、专题文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阔思路、启迪智慧的信息源泉。 4设计问题调查表 问题调查表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控制问卷是问题调查表的一种具体形式,但两者设计思想和方法基本相同,都采用“是”与“否”的逻辑选择来反映调查的结果。内部审计人员应

15、该在办公室设计好问题调查表,以供现场调查使用,这有助于减少在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时间,降低审计费用,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 问题调查表应该根据总的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参照审计文献中其他一些典型的问题表来编制,使之既规范、又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审计的目的和应予关心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问题调查表的调查方面和范围应该覆盖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其总的调查方面和范围大致包括:(1)组织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法律条例和行业标准的遵循情况;(2)被审计单位哪些活动是最重要的、最难以处理的,为什么;(3)各种业绩标准是如何确定的,上一次业绩评估的结果怎样;(4)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

16、控制)是否适当和有效,关键性控制环节和措施有哪些;(5)工作的重心是什么,是如何确定工作重点的;(6)经营方面近年来是否有重大的改变,哪些方面有变化,有什么影响;(7)选择的会计政策和原则是什么,近年来有无重大改变,有什么影响;(8)会计核算体系怎样、是怎样形成的;(9)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有效;(10)职员是如何接受培训的,效果怎样;(11)人员的流动情况怎样,是否存在不良的流动趋势,为什么; (12)业务信息和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13)被审计单位与组织内部哪些单位发生联系,联系的方式和渠道是什么;(14)被审计单位对本次审计持何态度和看法等。 在具体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审计目标有选择地利用上述所列方面的调查内容设计出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调查表。设计问题调查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调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