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7075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是高校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做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重视度不高,绩效考核机制粗糙,为了推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化,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l世纪,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经济,教育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

2、计,教师为本。处于教育龙头地位的高等教育,既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国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场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站”。高校如何有效培养和输送人才,与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而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探寻高校人力源管理的新方式,对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特点 1.1学历层次高 高校教师一般要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生学历。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高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教学型本科高校达到60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和高专达到30

3、。 1.2自主意识强 从备课、上课到做学术研究,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个人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选择学术研究的领域和方法,这就使得教师的劳动时间模糊、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量化。 1.3精神需求大 高校教师更加重视高校满足其精神需求的条件,如高校的发展水平、学术氛围及社区人文环境等,当软环境明显改善时他们宁愿牺牲部分物质福利。 1.4流动意愿强 高校教师的满足感主要来自于工作中的成就感。他们追求宽松的学术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较好的工作条件和必要的福利待遇,一旦发现环境不太适合自己发展,很可能另谋出路。 1.5学习动力足 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依赖于知识,为了适应时

4、代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他们需要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不断地更新知识。 2.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滞后,重视度不高 我国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流于形式,局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单纯依靠现有的政策法规,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运作机制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前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忽略了对如何改善与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配置人才等问题的研究。缺乏人才的长远期规划意识,在人才引进以后缺少后续教育机制,只重利用不重开发。 2.2激励手段较为单一,流于形式 高校在对教职工的

5、激励中使用薪酬激励制度、聘用制度等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按职能和资历设置薪酬制度,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数教师的年薪不高,职称评定方面,高校教职工符合晋升条件的,都是“论资排辈”,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只能上,不能下”,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2.3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采用“量化管理”,无论是对业务水平还是对教学、科研能力的考核,除了教学课时、发表论文、项目课题等硬性指标外,大多缺乏其他有效措施。使得高校科研教学人员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科研项目数量、教学工作量,而忽略了学术质量和教学质量;造成了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之风的盛行。

6、 2.4教师资源流失严重 由于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部分教师的待遇与他们的工作付出不能成正比,许多教师转向其他行业,教师资源大量流失,高校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下降,极大的阻碍了高校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各种管理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以“人”作为高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来组织和实施高校的一切活动。承认并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进而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高校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将重

7、点放在对教职工的尊重与整体的关怀方面,教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教职工全面发展、提高群体综合素质、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等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贯穿于整个的管理过程。管理转向对人的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保障,以事业凝聚人,以环境造就人,以机制激励人,激发人的活力。 3.2完善用人机制 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根据学校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科学核定进人岗位,合理确定引进人才的层次比例,提高人才与学校发展的匹配度,做到应急引进与长远引进相结合。二是“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利用多种培养方式,实行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相结

8、合等,通过不同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第四是培养手段的现代化,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获取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果。第五是保障培训经费,国家与高校一方面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另一方面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争取培训资源,努力为每个教师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3.3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 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要与学校的战略目标一致,不同的学校侧重点是不同的。二是考核标准的多元化,应当注意高校教师的综合水平,对教师的教学、与人、科研、服务等各方面分别进行考核。 3.4完善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教师员工追求生活质量的基本需要,可以通过货币或实物的形式对良好行为进行激励,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从而达到对其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与物质激励相比,精神激励更具有持久性和能动性。在对教师实行物质激励,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同时,对教师的激励应重点满足其较高层次的需要,包括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对发展的追求、对平等的关注等,可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