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70682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句成段,低年级不可忽视的“整体”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教学,在引导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把一篇文章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承接和联系,忽视了自然段的组句特点,使学生缺少了对段落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第1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时,过程如下:师:小朋友,请你

2、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我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句中的“多么”、“哇”看出小葫芦很可爱。教学“多么”、“哇”。生:我从“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看出来的,因为小葫芦很可爱,所以那个人每天要去看几次。教学“每天”、“都要”。 生:我从“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看出小葫芦长得时候非常美,小葫芦是小花变成的,小葫芦一定长得很好。师:小朋友都读出了小葫芦长得好,长得可爱。现在,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把小葫芦的可爱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练读。上述教例中,教师通过“想想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问题来组织这段话的教

3、学,看上去虽用了两个问题,但学生感悟比较散,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缺少段落的整体意识,使整个教学过程出现对词句的感悟面面俱到又“蜻蜓点水”,忽视了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悖课标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浙江省学科教学建议第12条中也指出:“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重视句子间的联系,把握句子的组合规律,加强连句成段的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实现学生在写话中进行连贯有序表达的基础,更能为中高年级连段成篇的教学进行平稳过渡,有效衔接。在人教版低年级实验

4、教材中,典型的自然段随处可见:教 材段 落结构一下册棉鞋里的阳光吃过午饭,奶奶要睡午觉,妈妈收了棉被铺到床上。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连续结构二上册黄山奇石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分总结构二上册纸船与风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因果关系二下册北京亮起来了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壁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

5、廓。并列结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组合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连句成段的写法,加强段落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一、紧抠连接词把握句子的顺接关系在一个自然段中,前一句与后一句往往用合适的词语连接起来,抓住这些关键词能很好地体会句子的顺接关系。如北京中的第2自然段“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3个句子按照方位顺序写得清清楚楚,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必须抓住“北京城的中央”、“天安门前面”、“广场中间”这三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第1句写天安门在哪儿,第2句介绍天安

6、门的前面是广场,第3句交代广场中间是什么。理解了每句话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体会:这3个句子一句紧接着一句,后句紧跟着前句,不允许跳句,也不允许重新组合。了解了这些,学生能较快地读懂这段话,能根据文字很快地在头脑中展现画面。 日月潭的第1自然段“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这段话句子的连接是采用代词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在读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第2句中的“它”指什么,第3句中的“那里”指什么地方。“它”是紧接着第1句“日月潭”说的,“那里”是承接第2句“高山上”写的,抓住了这些,就理清了句子的表达顺序。通过对连接词的探究,

7、让学生明白用上恰当的连接词能使一段话的表达前后连贯、语句顺畅,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上下脱节,条理不清的现象,就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写清楚。二、给关键词句排序体会段落的有序表达前文写到的我要的是葫芦第1自然段,从段落的整体出发,我们可以实施这样的教学过程:师:小朋友,请你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小葫芦是怎么生长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师:现在老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拿出信封内的小卡片,然后一边读课文一边合作着给小卡片排排顺序。学生读课文后,对照课文给四张小卡片“细长的葫芦藤”、“碧绿的葫芦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排顺序。交流小卡片的排序结果。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呢?你能

8、通过读这段话中的有关句子告诉大家吗?同桌合作汇报朗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教师对着四条短语引导学生说清小葫芦的生长过程,小结:课文就是这样一句接着一句把葫芦的生长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师:小葫芦长得这么好,我们边想象小葫芦生长的样子来读第24句话。学生练读,教师引导想象读文,随机教学“挂”、“哇”、“可爱”等词。合作读第1自然段。这个教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段话时建立了一个整体,让学生通过对照课文排小卡片的活动方式来体会段落有序表达的特点,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在段落的整体语境中想象朗读,在整体中感受小葫芦的生长过程,

9、从而为下文种葫芦人“我要的是葫芦”这种错误思想的理解作了有机的铺垫。有些课文的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联系相当紧密。但这些内容我们如果直接采用“告诉”的方法,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让学生读书自悟当然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我们能够像上例那样给出几个有代表的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给词语排顺序的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句子的内在关系。又如恐龙的灭绝第3自然段“另一种说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

10、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在学生读段后,小组合作边读课文边给提供的四个词语“植物”、“太阳”、“食肉恐龙” 、“食草动物”排顺序,学生对照课文排列成:太阳植物食草动物食肉恐龙。接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在学生讲清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体会句子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学生在饶有兴趣中感悟了句子间的联系,体会了段落的有序表达。抓住关键词语排列顺序,在排序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悟到写一段话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句与句之间意思要衔接,前后要沟连,才能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把要介绍的情况说明白。三、合作朗读感悟段落的组句规律低年级一些课文的段落表达都涉及到了总分的结构,如最大的

11、“书”一文中的语段“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是先分说后总结的写法;如难忘的泼水节中的第5自然段“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是先总说后分述的写法。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段落的组句特点,这对中年级的段的学习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像黄山奇石中的段落“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是典

12、型的先具体再概括的写法,让学生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朗读的方法来感悟句子的组合规律,如教师读第1、2句,学生齐读第3句,感悟老师读的两句话和齐读的一句话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再请女生读第1、2句,男生读第3句,这样反复地合作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段落的组句规律,在不断触摸语言中体会到了一段话的写法。又如纸船与风筝中的段落“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两个句子组成一段,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是原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充分感悟“乐坏了”这个词的丰富内涵上合作朗读这段话,了解两句话的内在关系。教师先读第一句“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13、是因为”让学生接读第二句“纸船里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在合作朗读这个简易的教学形式中不知不觉感悟了段落的表达特点。通过合作朗读,使学生明白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要有紧密联系,有些段落中有一个中心句,其他句子围绕中心句把意思写具体。这个中心句有时在段首,有时也可在段尾。这样写,使要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具体了。四、关注标点了解句子的组合特点我们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经常实施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数数一段话中有几个句子?每个句子在写什么?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标点符号,这对读懂句意、了解句子间的关系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北京亮起来了中的第2自然段“长安街华灯高

14、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壁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3个句子分别介绍了3个不同地方的灯光,表达清楚。引导学生关注句号的运用,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进而感悟3个句子并列的组合特点。称象中具体写曹冲介绍办法的段落“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具体介绍称象办法的4句话,层次清晰,表达有序。在教学时,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与关注句号结合起来,就能帮助学生较快地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明白句子与句子间的递接关系。关注标点符号,让学生体会到要使一段话的意思说清楚,写明白,除了要把每句话写通顺外,还要考虑好每句话的次序,先说哪句,后说哪句,然后一句接一句写下来,这样就能把情况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明白。加强连句成段的教学,重视段落的整体,需要教师细细研读文本,理清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关注段落的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句子的组合特点,为中高年级把握段落篇章的内在联系作好铺垫。 2010年7月-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