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67291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黄岛区隐珠小学 孙宝梅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很快,变化巨大,但总体情况而言,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只偏中于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真正的“教书育人”。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没有真正深入体会新课改精神,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人的教育”。有人说,我们的教育缺乏主旋律,其实这种主旋律就是一种人文教育。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的教育。 新课标告诉我们,小学语文

2、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着眼于人的真善美的教育,体现着人性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以人为本,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人文关怀。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的感情。”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一种人文内容的解读与吸纳,在于一种人文内涵的渗透,塑造学生一个和谐的人格。 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充满人文性的教学,人文性包含着

3、思想性、社会性、情感性等含义。小学语文是语言、文化的统一体,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由于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此,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要始终以祖国优美丰富的语言文字为载体,并伴随着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思去教育学生。要把这些蕴含在语言文字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凸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内容中。 一、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标告诉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要从三千个常用汉字认读与书写开始。三千常用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任务,教师要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融入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4、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的本领的”,小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就应该根据汉语言特点学习汉字。因此,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建特点,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情趣,从而产生识字兴趣,产生热爱祖国及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1、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自然美,渗透人文教育。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的构成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汉字不仅有优美的外形,而且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汉字的构造原理,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加强渗透人文教育

5、。例如教学“ 女”字时,可以先从字形来分析,这个字形就如一个女子双手搭在膝盖上低着头席地而坐,表现出古代女子那种平和、温柔的性格,然后再告诉学生,“温柔和贤惠”是中国女子的传统美德,新一代的女孩子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做一个娴淑女子;而教学“ 立”字时,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形来理解,这个形状就婉如一人张开双臂和双腿站立在地上。从这个字中显示出了一个男子汉的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教师在教学这些字时,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原理帮助学生识字,然后引导他们体会汉字的自然美,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本性特征:女子的温柔贤淑、男子的坚强刚毅。让他们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在解字的过程中,体会

6、汉字的内在美,渗透人文教育。 解字,就是把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使学生在分析理解汉字中受到人文性的熏陶感染。如在教学“寒暄”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理解字义:因为人与人见面都要互相嘘寒问暖,所以“暄”字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表示温暖;再如在教学“花园”时,可以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中去理解,这里的“花朵”是指小学生,园丁是指老师。花的娇艳是园丁辛勤浇灌的结果,小学生的蓬勃成长也有老师的一份精心培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特定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园丁”教师的辛勤:白天执鞭而教、夜晚伏案而作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尊师爱师的情

7、感,受到人文性的熏陶和感染。 3、在用字的过程中,领悟汉字的意蕴,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标要求,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字,即指导学生把字、词、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并在语言的运用中领悟汉字的意蕴、同化人文情怀。如在教学“爱”字时,先运用字理析解字义:“爱”是指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表示友好、友爱等。因此,学生很快会造出“老师像妈妈,我们爱老师”“我们热爱祖国”“同学们要互相团结友爱”等句子来,这样,既强化了语言的训练,又能领悟其中意蕴,使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对人、对祖国的纯真情感,受到一种“爱”的陶

8、冶。 4、在写字的过程中,悟会汉字的构造美,渗透人文教育。 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也是新标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写字与识字是并行的,写字是识字的重要环节。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教学生写字,实际上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汉字的组合美、间架结构美、汉字笔画的变形美等,教育学生根据字理识字,依据字理写字,争取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美观,并且从中体会到高雅的文化内涵:做人也要像字一样“堂堂正正”。就如书法家朱守道说的:“在今天的学校里应该重视写字的教育,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使人克服浮躁的和急功近利等不良习气的功能,这对中小学生尤其重要。”由此看来,学习写字不

9、是一件小事,而是涉及到对人的态度、做事的原则、为人的品格等。指导学生写好字,也是一种人文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阅读是一种与认知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积极展开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感悟灌输给学生,没有真正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与情感熏陶。新课标倡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些优美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文中的喜

10、怒哀乐,体味文中所表达的真切情感,解读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内涵。 1、从阅读课文的“经典”词句中,感悟人文意蕴。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文中的意蕴是要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内含的词句段来品味,反复阅读,使人文内涵得到升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如教学课文长城时,教师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这个词组让学生感悟整个句子的人文意蕴。通过成千上万的人登上长城,想象他们目睹长城后的不同感受,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长城留给世人的刚毅、庄重与伟大的品格,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不仅是酣畅饱满的语言表达训练,更是一次审美的渗透和

11、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好的诠释。学生在这样的感染下,也得到了高一层次的人文教育那就是崇高的爱国情感教育。 2、从阅读课文的内容中,感受人性关怀。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把“关爱生命,塑造完美人生”的人文意识倾注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并从中感悟、体味人性关怀。如课文她是我的朋友,小小年纪的阮恒肯献出自己的鲜血去挽救一个生命垂危的小朋友,文中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肯为朋友奉献生命”的可贵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敬佩的情感反复阅读课文,并挖掘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所谓“朋友”是彼此能为对方做奉献的人。因此,从阮

12、恒的一句“她是我的朋友”中就能让人感悟到他的无私奉献的伟大胸襟。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洋溢在文章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要教育学生在当今的社会里,交朋友要以诚相待,当对方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挺身相助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的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人文价值,受到人文教育。 3、从阅读古诗领悟内涵中,渗透人文教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首先要从教学古诗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的同时也领会古诗所表达的人文意蕴,寻找人文关怀的根,使人文内涵得到感化。如王维的九月

13、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就充分体现了在异乡的故人思念亲人的深厚感情,特别是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后人所传诵,因为这句诗体现了全诗的主旨:诗人的思乡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种真挚的情感。再如咏柳、望庐山瀑布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同样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总之,通过阅读古诗,学生不仅学到了传统的古诗文化,而且能把这种深刻的诗蕴融入人文关怀之中,从而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文以载道。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

14、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教人相统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把人文关怀体现在作文中,这是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提出的又一新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深入地体会新课改精神,把作文与育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受到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写入作文中。 1、在学生的情感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何偿不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方式?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的,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小学生心灵纯洁,感情真挚,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温暖的亲情、有真挚的友情、还有浓厚的师生情。教师在教学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片

15、段中挖掘,把亲身经历的事写成作文,在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如写家人照顾生病中的自己的感动、写同学间的矛盾或友爱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写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的关怀等等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用心去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真话道出真情,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是真正“心灵的写照”,才能让人感动,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心表我情”的写作目的。这样,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2、在学生的生活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作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应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热爱生活。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去

16、观察生活,才能有兴趣做与生活有关的事,写与生活有关的作文。如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做家务送温暖、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献爱心、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学生一旦有了这些生活体验,写出的作文才会显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3、在写自然环境的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 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支配当前世界变革的重要价值观念,人是自然的看护者,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新课标告诉我们,小学语文要渗入环保方面的人文教育。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要有意识地抓住有利时机把环保意识渗透给学生,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并把这些意识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