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57666598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河联盟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其中第1-5题每小题1分,共5分;第6-30每小题2分,共50分。总分5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有学者说,西周“德政”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由神(天道)向人(人事)的一次重大转化,开启了中国古代“由天道以推人事”的思维路径。由此可知,这次“转化”A. 使王权摆脱了神权束缚B. 萌发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 强化了王权的世俗地位D. 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天道以推人事”可知,西周统治者以神权强化王权,强化了王权的世俗地位,故选C项;

2、中国古代王权与神权是合一的,不存在神权束缚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重视民意的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以神权强化王权,没有涉及对地方的分封,排除D项。2. 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客观上( )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元代行省示意图A. 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 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C.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D. 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元代行省制的划分按地形,实行犬牙交错的方式,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行省制不是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而是

3、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南北经济文化格局与行省无关,排除C项;行省制并不会阻碍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3.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规定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推行( )A. 满足根据地人民集体参政愿望B. 是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极大地提高边区人民平等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用“三三制”原则,组织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级政权,团结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

4、一战线,C项正确;满足根据地人民集体参政愿望与“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不符,排除A项;创建人民革命政权与团结非党分子、中间派不符,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强调的并非边区人民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4. 在古代雅典,“尽管共同体的概念根深蒂固,但它却从未包含平等主义或是对此的追求。至多,一些城邦曾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公民出任公职并行使政治权利的同等机会,或在非常时期采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但财产、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被普遍地看作是自然的”。这表明古代雅典追求A. 经济平等B. 政治平等C. 主权平等D. 生存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给予社会充分的经济自由,而不追求社会财富和收入

5、的平等,只有两点除外:一是为了保证比较贫穷的雅典公民也能无甚顾虑地参加公民大会,民众法庭的活动,给与会者发放补贴;二是在特殊时期给贫困者或所有人平等发放食物或金钱,但前者并不是实行经济平等,而是为了保证政治平等;后者是为了满足所有人的生存原则,也不是要追求经济平等,故选B项;材料中“财产,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被普遍地看作是自然的说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公民对此已习以为常并无觉得不妥,排除A项;主权平等是国与国之间处理双边关系的原则,不可能存在于公民之间,排除C项;生存平等只是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或非常时期才会体现平常时期这种不平等也是“自然的并长期存在着的,排除D项。5. 公元前536年

6、,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是东西方历史上最早的法律 加剧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都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子产“铸刑书”和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都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符合题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夏代的周礼秋宫司刑,错误;十二铜表法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6. 孙中山说“至于社会的共和政体,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

7、考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立独立机关才得妥当”。下列符合孙中山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成立政事堂B. 颁布临时约法成立中华民国C.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成立学部D 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成立考试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官吏是“国民公仆”,另一层是考试权独立,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7. 荀子在性恶中提出了“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A. 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B. “性恶论”为法

8、家思想的逻辑起点C. 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D. 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的思想是在荀子提出的性本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儒家思想为法家思想基础的结论,故A项错误;此时的儒家思想中并未蕴含强权专制的内容,故C项错误;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故D项错误。8. 下表为清代乾隆时期江苏青浦王氏族学教学计划,由教学内容可知( )时段教学内容8岁上半年识字,读祠塾条轨性理字调家礼,下半年习字9-11岁读小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12-15岁读小学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16岁读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礼记仪礼周礼

9、A. 理学开始在基层普及B. 体现了道德秩序得以重构C. 理学的教化功能加强D. 政府主导的道德教化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表为清代乾隆时期江苏青浦王氏族学教学计划”可知,8-16岁时段的教学主要是理学的内容,体现理学的教化功能加强,C项正确;宋代理学在明朝渗透入基层教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道德秩序得以重构,排除B项;材料是江苏青浦王氏族学教学计划,不是政府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9.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

10、过十万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 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是建立在适当的人口的基础上的,即应当是小国寡民,故答案为D。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10. 大宪章第十四条规定,国王征收协助金与盾牌钱,需在至少四十天前,将有关令状送达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王国的共同意见”。以上条款A.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形成B. 促进英国普通法逐步形成C. 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的建立D. 对国王征税权力做出限制【答案】D【解析】【

1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宪章第十四条规定国王征税权力收到各级贵族的限制,这是有限王权的思想,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亨利二世改革后普通法的初步形成时期,排除B项;权利法案标志着议会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 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A. 体现出历史进步的信念B. 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C. 表明法国成为专制王权国家D. 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

12、合所学可知,伏尔泰认为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黄金时代,这四个时代是按历史时间发展的,而距离他最近的路易十四时代是他认为的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所以伏尔泰认为后世要胜于前世,体现出历史进步的信念,A项正确;伏尔泰主张君主实行开明专制,不可能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排除B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反对君主专制,所以伏尔泰的观点不可能表明法国成为专制王权国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伏尔泰的历史进步观,而非天赋人权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2.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校史记载,1723年毕业生本特利的神学博士学位被取消,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最后王座法庭裁定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

13、任该案件复审的首席法官普拉特评论道:“此次会议在对他进行与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资格的时候,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是与自然法公正原则相违背的。这里“自然法的公正原则”指的是( )A. 案件审判要遵循证据充足原则B. 案件审判要遵循无罪推定原则C. 文艺复兴是自然法原则的起源D. 程序正义原则要贯穿案件始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最后王座法庭裁定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首席法官普拉特评论道: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是与自然法公正原则相违背的”,可以充分说明在审判中,并没有允许当事人进行申辩,这是不符合审判程序的,故自然法的公正原则应该是程序正义原则,D项正确;材

14、料说的是审判程序问题,不是证据问题,排除A项;无罪推定指人在判定有罪之前为无罪,材料无此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 司马迁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反映了司马迁A. 团结平等的民族追求B. 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C. 古今贯通的史学视野D. 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体现司马迁将各民族历史都记录下来,反映了司马迁著书时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B符合题意;团结平等的民族追求、古今贯通的史学视野、 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均与材料中“民族

15、”观念不符,排除ACD;故选B。14.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主要反映了( )A. 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B. 要彻底破除个人崇拜“左”的思想C.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紧迫性D. 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根据“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知,邓小平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论述执政党的地位问题、个人崇拜问题和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排除A、B、D三项。15.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