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57666588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4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生物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细胞的化合物及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其形成均需核仁参与B. 大肠杆菌无线粒体,

2、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所有的糖类都含有C、H、OD.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常呈液态【答案】C【解析】【分析】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详解】A、原核细胞中无核仁,但有核糖体,即原核生物核糖体形成不需要核仁参与,A错误;B、缺乏相关的酶才是大肠杆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因,B

3、错误;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所有的糖类都含有C、H、O,C正确;D、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D错误。故选C。2. 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不耐盐的植物A和耐盐植物B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B细胞的Ca2+浓度远高于植物A细胞,下图为植物B的耐盐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界环境中的Na+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植物B细胞B. 植物B细胞通过升高Ca2+浓度,促进Na+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液泡C. 植物B耐盐是由于液泡中积累大量Na+,从而增加了细胞液渗透压D. 图中三种转运蛋白均需与被

4、转运物质结合,并发生构象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详解】A、外界环境中钠离子借助Y通道蛋白进入植物B细胞,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B、由图可知,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作用于液泡上的N蛋白,细胞质基质中的Na+在液泡膜上的N蛋白(载体蛋白)的协助下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其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C、液泡中积累大量Na+,增加了细胞液的渗

5、透压,C正确;D、图中的S蛋白和N蛋白均为载体蛋白,二者都需要与被运输物质结合,并发生构象改变;Y通道蛋白不需要与被运输物质结合,不发生构象改变,D错误。故选D。3. 肌腱病是一种肌肉骨骼疾病,致病机制之一是肌腱干细胞错误分化为非肌腱细胞,诱因包括衰老、过度机械刺激等。地塞米松是常用治疗的药物之一,可以通过抑制肌腱干细胞向腱细胞的分化而降低肌腱的修复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肌腱干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细胞器数目或种类发生改变B. 肌腱干细胞分化成的各种非肌腱细胞遗传物质彼此存在差异C. 肌腱干细胞向腱细胞分化的能力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降低D. 地塞米松可能是通过改变肌腱干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6、达到治疗效果【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细胞分化使细胞产生差异,细胞器种类或数目发生了改变,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C、细胞的分化能力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降低,C正确;D、地塞米松抑制肌腱干细胞向腱细胞的分化可能是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肌腱的修复能力,D正确。故选B。4. 图1、图2分别表示油菜、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作物种子在萌发

7、时间为36h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 图1作物种子在萌发12h-30h之间,细胞呼吸产物只有CO2和水C. 图2中P浓度最适合储存该种子,因为此条件下无氧呼吸强度最低D. 图2中种子消耗的有机物为糖类,Q浓度下该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详解】A、油菜种子富含脂肪,萌发时还会消耗脂肪,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A错误;B、油菜种子在12-30h之间,进行了无氧呼吸,还会产生酒精,B错误;C、图2中P浓度最适合储存该种子,Q浓

8、度下无氧呼吸强度最低,C错误;D、小麦种子呼吸底物为糖类,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故选D。5.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生物的基因表达均有转录过程B.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 tRNA的3羟基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D. 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是受到调控的【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指导下的蛋白质合成过程,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同时表达。基因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一定相同。【详解】A、转录过程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为模

9、板合成RNA的过程,生物的基因表达多数有转录过程,但是对于一些RNA病毒来说,可以直接进行翻译,A错误;B、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一定相同,B正确;C、tRNA的3羟基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进行肽链的合成,C正确;D、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是受到基因调控的,各种基因的表达往往直接或者间接相互影响,D正确。故选A。6. 下图、和为某种生物(2N=4)的三种精原细胞,其中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为正常细胞。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的形成属于染色体

10、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 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正常的占1/2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含4条染色体D. 如图三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多能产生5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

11、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详解】A、a所在的染色体和R所在的染色体发生易位,A正确;B、中发生了A、a所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R、r所在的染色体未发生变异,该种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A:Aa:aa:a=1:2:1:2,其中结构和数目均正常的配子只有a,故结构和数目均正常的配子占1/3,B错误;C、在减后期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C正确;D、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AR、ar或Ar、aR),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AR

12、、aar或Ar、aaR;aR、Aar或ar、AaR),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ar、AR或aR、Ar)。故、最多可产生5种基因型配子,最少3种基因型配子。故选B。7. 肌营养不良(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研究机构对六位患有MD的男孩进行研究,发现患者还表现出其他异常体征。研究人员对他们的X染色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13表示正常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IVI表示不同患病男孩细胞中X染色体所含有的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5、6两个基因缺失所致B. 调查MD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C. 通过对X染色体不同区段的对比,可推测他们异常体征差别

13、的大小D. 若某一异常体征只有一位男孩身上没有出现,则最可能是号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同,因此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具有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同虽然不同,但是都存在染色体5、6区域的缺失。【详解】A、据图分析,MD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中5、6两个片段缺失所致,A错误;B、调查MD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进行调查,B错误;C、由于不清楚缺失片段基因情况,故无法判断他们异常体征差别情况,C错误;D、某一异常体征只在一位男孩身上没有出现,根据图中缺失片段对比得知,该异常体征是缺失7

14、号片段造成,仅号个体有7号片段,D正确。故选D。8.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电表两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研究人员两次间隔很短地刺激处,发现只引起一次肌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宜强度刺激处,电表会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B. 适宜强度刺激处,会引发膝跳反射但电表不偏转C. 研究人员第二次刺激处时,该部位仍未恢复静息电位D. 刺激、处均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

15、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适宜强度刺激处,会导致电流计两电极处先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A错误;B、是传出神经,刺激后引发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B错误;C、两次间隔很短地刺激处,发现只引起一次肌肉收缩,说明两次刺激间隔很短,处还未恢复到静息电位,C正确;D、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且所在的为传入神经,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刺激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不能验证兴奋的双向传导,D错误。故选B。9. 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尤为重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和乙烯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均有促进作用B. 年轮的形成、春化作用均能体现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C.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子结构均与植物激素相似而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D. 光敏色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两种光信号【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