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666585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2004-6-25颁布 苏教基 2004 27 号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促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形成,完善我省中小学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本意见。一、地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1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增进对地方经济文化的了解,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努力促进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建设有江苏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3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地方

2、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二、地方课程的内容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确定地方课程内容。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新兴课程。新兴课程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与人文科学的最新发展;技术与实践性课程。技术与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地方文化课程。地方文化课程以较大的区域范围文化为基础,如吴文化、楚汉文化等,不限于现有的行政区划。2地方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安排以主题、单元或模块为主,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同一课程

3、所包含的主题、单元或模块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三、地方课程的开发1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做到统一开发程序,规范开发行为,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2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受理并组织审批地方课程开发立项申请。凡符合课程开发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省教育厅提出地方课程开发的立项申请。在提出立项申请时,须同时提交立项申请表、课程纲要及教师或学生用书的样章。3地方课程开发的具体项目应在课程内容的三个类型中选择。地方课程开发主要是制定课程纲要,开发供教师选择使用的参考用书以及以音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课程资源

4、。如确有必要,也可以开发供学生使用的学习用书。4立项申请通过审批后,申请单位或个人按批复要求开发课程,编写供教师或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地方课程教学用书通过教育厅审查后,列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向全省公布。5鼓励不同单位和个人开发同一类型内容的地方课程,形成多种版本的教学用书,促进教学用书的多样化。四、地方课程的实施1学校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实际出发,在省教育厅公布的地方课程目录中自主选择课程与教学用书。2学校要依据省教育厅颁布的教学计划,综合分配和使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保证地方课程的正常开设。除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外,各年级每学年的地方课程总量不超过32

5、课时。3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设置地方课程,课程方案中“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主要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用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除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外,每学期最多选择一种地方课程。学校为学生选择的地方课程学习用书每学年不超过一本。4地方课程一般应以选修课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选择地方课程的指导。学校要保证学生在不同年级有机会学习多样化的、符合年龄特征的地方课程。5地方课程的实施要以实践体验、动手操作、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地方课程的评价可以采用考核的方式

6、,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校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操作、实验、报告、竞赛、作品展示、集体交流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出具体要求,保证学生毕业时在地方课程学习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五、地方课程的管理1省教育厅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规划并统筹管理全省的地方课程。要逐步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中小学自主选用和实施的地方课程管理体系。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鼓励教师担任地方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工作。要把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入到教师工作量当中,并完善相应的考核奖励、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制度。要加强地方课程实施经验的交流,组织教师开展经常化的教学研究,充分重视教师培训在提高地方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以及社区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支持中小学地方课程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的编写。4要加强对地方课程的督导和评估,防止地方课程开发出现应试化、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化倾向,保证地方课程的健康发展。5.在本意见公布以后,实施新课程的年级不再使用各地原来编写的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地方教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