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66578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颜真卿与麻姑仙坛记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做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又称“颜太师”、“颜鲁公”。颜真卿家学渊源,其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的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据载,颜真 卿的书法受姻亲殷氏影响较大,又吸取褚遂良和张旭的笔法,也与怀素讨论过用笔的诀窍。 中年以后,他终于突破初唐四家瘦硬书风的窠臼,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创造出一种 筋肉丰满、骨骼雄健的新书体,后人称之为颜体”。其书点画厚重饱满,结体宽博端正,章 法茂密丰实,体现出豪迈雄强、庄重挺拔的艺术风格。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 书尊为“神品”,并说:“其发于

2、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 节而不可夺也。”城縣麻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 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 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 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 推向极致。后来的颜家庙碑浑厚过之,但宽博、端庄、刚毅、沉雄有所不及。麻姑仙 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二、麻姑仙坛记的笔画特征颜真卿书法作品众多,风格多样,绝少雷同,但

3、总体上都表现出雄厚、庄重、郁勃的风 貌。麻姑仙坛记的用笔以篆法入楷,骨力挺拔,起笔、收笔多藏头护尾,精力内蕴,含 而不露。下面将具体分析各种笔画的特征,以便进一步帮助大家临写。少被亦弟”經1点画的特征点是构成汉字的一种重要笔画,许多笔画都是由点而出,由点而收。点在永字八法”中 叫做“侧”,因笔锋顾左瞰右,审其势而侧之,故称之侧”。王羲之云:“倘一点失所,若美入 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眩。”积点成画,积画成字,积字成篇,由是可见,要 学好书法,就必须先把点学好。麻姑仙坛记中点画写法多变,形态上有方、圆、长、横、 斜、挑诸多种类,但每画无不落笔峻劲,呼应庄和。右侧点是该碑中用得最多的一种

4、,如左图中“字”字上点。这种点画状如瓜子,上光下 圆,如欲滴之露,富有张力美。有时,该点略微弯曲,以显柔劲之姿。左侧点是该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点画,其位置与右侧点一样,距离字中心较远,充分 体现了颜字内松外紧的特点。如左图中“少”字左点。麻姑仙坛记中的点变化多样,如左图中“被”字首点以短横来替代,麻”字上点则变 为竖点,“亦”字左下点变为挑点。即使是同样的曾头点,在该碑中也是变化无穷,如左图中 “弟”字上两点写成“八”字状,这是颜字的通用写法,该碑也不例外;但“并”字上两点却写成了 两小撇,一出锋锐一出锋钝;到了“美”字,贝収变化成“羊首法”,这是借鉴篆法的写法,使 字更显生动。当有三点在一起时

5、,它又用三小直并列来代替,如左图中经”字左下三点;而 该字的右部几点则以行书笔意将上下两点连写,使整个字显得非常灵动。麻姑仙坛记中 的点画还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归纳。2. 横画的特征横画在永字八法”中称勒”,它主要起字的骨架作用。南宋姜夔云:横直画者,字之体 骨。”王羲之对横画的写法也有这样的论述:“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 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麻姑仙坛记中的横画,均取斜势,左低右高,但角度不大,起笔处多见方笔,收笔 时则以圆笔藏锋为主。其横画并无勤礼碑那样强烈的粗细对比,而以相近的笔画精心排 列,显得沉稳、端庄。如果有几个横画并列一字中,也无勤

6、礼碑中左尖、右尖之变化, 一任粗细如一,更显挺拔雄健、古朴凝重。该碑中横画的变化多见于行笔过程中,书写时,笔锋稍有抖动,不是-滑而过、平铺直 叙,需略带些“屋漏痕”之意。其粗细变化莫测,韵味无穷,忽而左边粗,忽而右边粗,忽而 中间粗,运笔熟中带生。多横的字,其横画上下间距均匀,左右参差不齐,长短配合,在变 化中体现生动自然。右图中,“十”字长横用分法行笔,笔毫平铺,万毫齐力,故笔画显得很精劲;“手”字下 横起笔重而粗,收笔圆而较轻,与中间短横形成明显对比;而言”字和“王”字,其横画较多, 但它们却极尽变化,无一笔雷同,兼用篆籀、古隶笔法人楷,故其笔画显得质重遒厚。总的来说,麻姑仙坛记中横画的起

7、笔较慢,在运笔时速度比起笔适当快些,以便产 生力度,藏锋收笔稍慢,以避轻飘板滞。这些都是在临写该碑时要注意的问题。3. 竖画的特征竖画在汉字结构中起支柱作用。古人云:“竖如万岁枯藤。”因此,竖在结字中占重要位 置。麻姑仙坛记中的竖画,由于所处的部位不同,因此笔法、笔势也不尽相同:如处于 字的左边,则向左弯曲;如处于字的右边,则一般向右弯曲,以取得外拓之势。如右图中“山” 字的竖画微向左靠,其形状则微微向左弯曲。右图中的“川”字,中间竖为垂露竖,起笔重按, 中锋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形同水滴,垂而不落,而第三笔则为悬针竖,用笔健挺浑厚, 两竖与竖撇并立,使该字有顶天立地之态。十手言王山川4.

8、撇画的特征撇在永字八法”中称为掠”,取飞燕掠檐而下之意。其出锋时要爽利展开,但力量要送 到,不可虚尖。唐太宗李世民曰:“为撇必掠,贵险而劲。”麻姑仙坛记中的撇画逆锋着 纸,随即顿笔,顺势中锋力行,逐渐提收,力送笔端,沉着矫健,如断犀象之牙,无半点靡 弱之气。下图中,“方”字撇画用篆籀法,行笔时笔亳亦铺亦堆,笔象沉郁雄强;而爪”字上撇为 短撇,逆锋起笔后极力两面削锋出笔,劲速锋锐;“大”字为长弧撇,其弧度较匀称,而且.筋 骨苍劲、坚韧、厚重;“威”字左撇则是回锋撇,是该碑较为典型的一种撇画,用篆籀法向左 下弧行,笔行至下钩处,即提笔略缩回,继续循势向左下顿笔圆足后退回,待笔直锋正、蓄 势已足后,

9、用爆发力向左或左上方超出,使出锋处锐如短刺。5. 捺画的特征捺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磔”。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云:“捺为磔者,勒笔右行,铺 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之。”唐太宗也云:“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亳。”麻姑仙坛记中的捺画独具特色,与颜真卿其他帖中的捺法有较大区别。其尾部捺脚 变化最为丰富,似乎有两个锋尖,一长一短,中间凹陷,笔画的腰部有时略显侧锋,下部边 缘出现折线状,捺脚处具有一种金石韵味的残缺美。下图中及”字捺画为斜捺。此种捺如向下凸的弧线,有时在后面还有一小段直线,行笔 往下而锋乃渐开,画亦渐粗,至三分之二处画已最粗,驻笔微顿,缩回,再拖锋出笔,显得 老练遒劲。下图中“之”字的捺画

10、是平捺,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粗细、方向也随势调整, 战笔外发,得意后徐徐出之,古意盎然。方爪大威及二6. 钩画的特征钩在“永字八法”中称“趯”,即跳跃的意思。王羲之云:“钩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清包 世臣云:“钩之超者,如入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发,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 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神确便麻姑仙坛记中的钩画特征是钩尖短小尖利,状如鸟嘴,下部重顿,呈垂露状,古朴浑厚。 有些钩稍出锋,有些钩干脆不出锋,将其隐迹于竖中,含蓄而凝重,筋力内含,锋隐势存。 在写钩时,还要特别注意此碑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篆籀、古隶法。如左图“色”字、“忽” 字、“求”字的钩画。7. 折

11、画的特征折画是由横画和竖画组合而成的笔画,写好该画的关键是要把两笔的结合处写好。麻 姑仙坛记中的折画以圆折为主,缓折轻顿,横与竖的粗细差别不大。它主要有三种:第一 种如左图中的“神”字,此折内外皆圆,完全是运用篆书的书写技巧;第二种折是外圆内方折, 如左图中的“再”字;第三种如左图中的“便”字,折分成两笔完成,先写横画,至折处再起笔 写竖,两笔之间笔断意连。8折画的特征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挑趯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或长,或短,或向上, 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或轻出而肖斜,或随衄而峻发,名随字之用处。麻姑仙坛记 中的挑咽变化丰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起笔较重,出锋较短,尤其是三点水”中

12、的挑画 更为明显,给人以犀利、刚劲的感觉。如左图中“汝”字:“括”字、“瀑”字的挑画。三、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要临写好麻姑仙坛记,除了对其笔画特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外,还必须掌握其基 本的结体特征。这里将简单介绍它的结体特征。1结构下压,静中寓动。麻姑仙坛记中的每个字,其结构极尽变化,但其中有许 多字是重心下移,妙在平中见奇,给人以一种端庄、憨厚的感觉,越看越让人觉得可爱。而 且有些字的笔画处理非常到位,静中寓动,妙趣横生。如下图中的半”、华”二字。2. 四角撑满,端严紧密。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笔势开张,四满方正。其笔画组合 疏密均匀,严整不懈,平稳雄健。如下图中的“倒”、“蔡”二字。3. 凝重古朴

13、,寓巧于拙。清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 安排。”这在理论上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观点。然而颜真卿却早就将这一审美观念付诸于其书 法作品中,麻姑仙坛记便是很好的一例。如下图中的“何”字、“麻”字,这蓄势藏锋的笔 法,分熔篆铸的线条,还有这气势恢弘的结体,无不显示出它的拙”味。此外,我们在品味 其“拙”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巧”的气息。4. 体态沉雄,气象恢弘。麻姑仙坛记中,每个字都是体态沉雄,气象恢弘,这是 该碑结体上的一个奥妙。尤其是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上,它并不讲求穿插,而是恰恰相反, 尽量在体态上使左右各自独立,但神情上又要形成艺术整体,这样就使得该碑沉雄、圆浑而 又苍老

14、。如下图中的“颜”、“谓”二字。为了让广大临习者更好地掌握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后面笔者将单独对一些字 进行具体分析。半垂倒蔡囘麻顔謂四、麻姑仙坛记的结体分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风格拙朴古雅、内敛含蓄,融篆籀之气于楷法,线条如万岁枯藤, 结体宽博大方,寓奇逸于刚正,真可谓苍古沉雄,筋骨尽备,内蕴宏博,仪态万端。下面我 们对单个字进行分析。下图中的“日”字,结体高雄,取篆之纵势,法隶之宽博。仔细审视,其左竖如篆竖微倾, 横画起笔不与竖画相接,折画折中带转,重筋含骨。其竖画如弩,直中见弧,中横圆厚,下 横左实右虚,与上横左虚右实相映成趣,使端庄之中透出灵气,呈意密形疏之意象。下图中的“光”字,可以说是

15、以篆意入楷的典型范例。“火”部借篆形,结体高伟轩昂。整 个字布白上密下疏,笔画沉重、坚实、劲挺、拙涩。其点画各具其法,笔势纵横有象,临写 时要留心浑宏气质的表现,不可写得圆、嫩、弱、乏。下图中的“往”字,左右两竖均着意向外写开,形成笔画四周布满、中间空阔、全字撑足 之形势。此字除左部写得特别峻伟、右部写得方正而参差外,尤为惊绝处是最后一一横的斜 仰写法,看上去给人以向外纵去的动感。下图中海”字四角占满,撑成浑宏格式,给人以体格坚实、精神充沛之感。细观之,我 们又会发现,此字右部上下分开,虚白有“海阔天空”之朗;左右错位,使中部有“虚怀若谷” 之概。全字密处凝于右下部,中上部却十分空疏,真是宽处愈宽、密处愈密。右部每”上边 短撇落笔千钧,使空处不虚;下边笔画提笔着大力写细挺,使密处不迫。这种疏处造密、 密处令疏的手法,实令人赞叹。其中间一横左探,以使左右紧挽不至涣散;下面横画收笔顿 收,更使全字向外扩张之力加强,令人心蔼神驰。下图中的“在”字用笔直取古文凝重之趣,复加掀雷揭电之势。该字结体雄峻而又有“对此若倒 东南倾”之险,中间留白特整特疏,且与四周留白相连接,甚有太庙穹苍、浩气流走之势。 全字既雄且险,留白弥满且疏。下图中的“成”字给人以雍容宽博的感觉。其左撇与戈钩的支撑,使全字形成均衡对称体 态;横画上移,钩画写满,撇画加长,使全字气格充沛。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