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536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6136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353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353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353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353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353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35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35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任务环境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优化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 问题一:“课程思政”政策为什么一直在高校难以全面落实?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重视“课程思政”,在1980年、1987年、1994年、2004年、2015 年、2017年的有关文件中,都强调各门课程有育人之责。尽管高校“课程思政”政策、理论与实践得到不断强化,但在各个时期的学术论文(27 篇)、文件中,政府与高校、理论界与实践界,都指出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思政课 程”孤军作战,专业教师教书与育人割裂,“课程思政”政策得不到全面落实。由上可知,中央政府对“课程思

2、政”的政策供给“雷声大”“雷声不断”,而高校政策 执行“雨点小”。因此,如何激发高校“课程思政”的热情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 题。问题二: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如何优化? 最近,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各大报刊集中介绍了上海高校“课程思政” 的成果。可上海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德毅、宗爱东意识到(2017),上海高校专业课程育 人功能仍处于局部探索,未能形成整体设计。从目前情况看,上海高校刚性要求“课程思 政”,却挤占教学、科研等任务的时间与精力,顾此失彼。那么,有没有一种激励机制能让 教师的多任务相互促进?(2)课题界定 高校及其教师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任务,“课程思

3、政”只是多任务环境下的 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应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实现代 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由此,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就转化为激励机 制的设计。倘若根据任务间互补关系设计激励机制,代理人可努力完成每项任务;但根据任务间互 替关系予以设计,代理人会执行对自己有利的任务。目前存在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 重科研而办学不育人的现象与当前激励机制设计的理念错误直接相关,应予以纠正。因此, 本课题界定为:多任务代理环境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优化研究。(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迄今为止,论文标题含有“课程思政”的有10篇,相关文献有100

4、多篇,研究涉含以 下方面:“课程思政”必要性(意义)研究。这方面文献最多,主要从中国古今教育理念、国外 经验、政策落实要求、教师职责与使命、合力育人需要、隐性机制优势等方面阐述必要性。“课程思政”缺位研究。有30多篇论文零星论及,4篇论文专门研究。结论是:“长 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 本改变。”(高德毅、宗爱东,2017)“课程思政”缺位的归因研究。有2篇论文较全面作了分析,5篇蜻蜓点水论及。归因 有:第一,有关人员对“课程思政”缺乏深刻认识。第二,办学功利化,重科研,导致办学 不育人。第三,迫于就业压力,高校倾向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而忽视德育。第

5、四,受分工观念 影响,认为思政不是专业老师的任务。第五,为避免政治风险,部分育人能力不强的专业课 教师“惹不起,躲得起。”。第六,高校对专业课教师育人缺乏足够激励。“课程思政”的作用机理研究。一般认为“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比“思政课程”的 显性教育效果更佳。此外,“课程思政”的特点与“思政课程”的特点可产生协同效应。 某一课程融入思政研究。近40篇论文专研,涉及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古代汉语、 高等数学、体育学、物理学、文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法学、书法、医学史、经济理论等 课程。国内“课程思政”实践的案例研究。涉及80年代的江汉大学、90年代的西北工业大学 与首都师范大学等。2016年以来

6、,各大报刊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的情况进行总结。国外“课程思政”经验的研究。涉及的国别有新加坡、美国、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 研究不足: 第一,存在“课程思政”取代“思政课程”的误区。诸如上海高校:“思政课程”转 身“课程思政”等报刊论文标题,使用“转身” “转型”“转化”“转变” “从到” 等字眼,容易误导实践。第二,存在“课程思政”只是发挥隐性课程的误区。隐性不是“课程思政”的全部和本 质特征,“课程思政”应该、也可以发挥显性作用。第三,严重缺乏“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研究。几乎所有文献大谈政策要求、意义,很 少研究激励措施。有少量激励措施研究,也以负向激励居多。第五,将“课程思政”与科研等

7、任务看成互替关系,导致提出措施或对策顾头不顾腚。(4)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第一,现实意义。多年来,“课程思政”的激励“良方”还未找到。2017年关于加强 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如何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本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 意义。此外,“课程思政”既是教师的自我思政教育,也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本课题研究 具有一箭双雕的现实意义。第二、理论意义。基于多任务代理理论,本课题考察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 问题,摒弃目前对

8、待多任务间的替代思维,转向互补思维,抛弃目前隐性课程的思维,发掘 显性作用机制,在理论上试图作出新尝试。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 理论依据Holms trom和Milgrom于1991年构建了多任务代理理论之后,It oh (1991)、Slade (1996)、 Luporin 与 Parigi (1996)、 Sinclair-Desgagne (1999)、 Garcia (2003)、 Bai 与 Xu (2005)、Dikolli与Kulp (2009)对多任务代理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并验证了创始人 的有关结论。多任务代理理论是代理理论发展中的

9、一次重大突破,它克服了传统理论简单化 缺点,因此解释力更强,可分析更复杂的现实问题。“课程思政”是教师多任务中的一种,而委托代理理论也是一种激励理论,“课程思政” 的激励机制研究,宜采用多任务代理理论视角。(2) 研究目标高校在激励教师“课程思政”的同时,不能弱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努力。因此本课题 研究目标是:克服多任务间努力的替代性,转向教师多任务间的互补性,以此优化设计“课 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多任务齐头并进。(3)研究内容 第一,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问题研究。抽选获得省级以上“思想政治 工作先进单位”和广受媒体报道的上海高校,从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三大激励

10、 机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进行案例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第二,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问题归因分析。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 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问题成因。第三,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优化研究。设计一种多任务互补性的和一种多 任务互替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实证,验证多任务互补性的激励机制更有效,从而提出激励机 制的优化方案。(4)研究假设 假设1:高校教师的多任务可分为两大类:“课程思政”任务与非“课程思政”任务(教 学、科研、服务社会)。假设2:完成非“课程思政”任务的努力可以由学校直接观测到,而完成“课程思政” 任务的努力是学校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假设3:任务

11、间互补的激励机制比任务间互替的激励机制,更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 的意向。(5)创新之处 第一,目前研究主要从“课程思政”这一单任务代理理论出发设计激励机制,不可能是 长效机制。本课题以多任务代理理论为依据,更加接近高校教师的现实压力,从而能找到切 实可行的、长效的激励机制。第二,目前把“课程思政”当作隐性课程,导致激励效能无法评价等诸多困境,而本课 题将创造性地探索“课程思政”显性化的激励机制。第三,当前上海高校实践途径主要是增设通识课程,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变相的“思 政课程”而不是“课程思政”。本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欲推动所有课程思政。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

12、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思路如图1。发现问题一多任务代理理论探索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问题归因一多任务代理理论审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激励机制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 一 基于多任务代理理论提出高校“课程思政” 激励机制的优化方案:将多任务互替转化为互补图1 研究思路(2)研究方法 第一,案例研究法。如图2,通过跨案例研究法,发现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的问题与成因。;选择案例构建理论f一撰写跨案例报告案例收集方案案例研究1 ff 跨案例的结论f 修改理论案例研究2图2 案例研究流程第二,问卷调查法。选取高校教师作为受试,随机分成两组。把两种激励机制发给不同的受试组

13、施测。量表将采用经过验证了的“意向”量表,问卷采取李克特5级量表。3)技术路线理论文献研究 跨案例研究 多任务代理理论研/ / /发现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问题与成因不同关系性质下多任务间的激励机制设计 一f制ff/互替性多任务的激励机制验证互补性多任务的激励机验证数据的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激励机制的整体效能证明互补性多任务的激励机制效能更高图3 技术路线4)实施步骤步骤起止时间研究内容1 2017.92017.12 文献研究:(1)二手资料(文件、论文) 收集整理、分析与评价工作;(2)基本理论研究工作2 2018.4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问题与成因分析:(1)跨案例研究;(2)多任务代理理论分析3 2018.8分别设计多任务互替性与互补性的激励机制:(1)多任务互替性设计;(2)多任务互补性设计4 2018.10检验高校教师对两种“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意向:(1)问卷调查;(2)数据处理与分析;(3)结果讨论5 2018.12 第4步若失败,回到第3步骤,重新设计并验证。6 2019.3 多任务环境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优 化方案(初稿):(1)完善研究成果;(2)完成研究报告(初稿)7 2019.6多任务环境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优化方案(定稿):(1)修改;(2)最终定稿8 2019.8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