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60907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说课人:卢团结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七年级历史老师卢团结,我今天讲的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的时期,本课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一些地方官僚军阀乘机扩张势力,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三家分居中原、江东、四川等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

2、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的“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重要的历史作用。二、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较为熟悉,又加上之前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因此学生学习起本课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知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进行结合,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正确辨别史书与小说反映历史的不同。三、 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本课的导

3、学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能够在地图中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识图能力;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四、 重点难点1、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2、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背景、特点、影响。五、 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针对本课的特点,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六、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年画中曹操、张飞、关羽等人的图片,导出: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中国再一次陷

5、入了割据纷争的局面,而百姓们也又一次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一些有志之士,他们满怀理想,充满斗志,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想一展自己的抱负夺得天下。于是,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位时势造就的英雄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开始演绎他们的故事。2、与此同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授:根据教学目标,本课讲授分为4个环节1、官渡之战: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时代背景;为了加强教材的直观性,播放官渡之战的视频片段;接下来请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官渡之战的知识点(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战争影响);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6、”,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2、 赤壁之战: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形势图,请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应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战术、结果);接下来为了体现历史事件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的了解,多媒体播放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分组谈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20万大军对抗孙刘联军的5万人却败下阵来的原因。学生自主讨论,得出见解,认识骄兵必败的道理。3、 三国鼎立的形成: 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初步识记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都城。教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学生分小组绘制三国鼎立局面各国

7、位置的简图(提醒学生用方框代替国家),同时邀请三名学生将简图绘制在黑板上。师生共同作出评价,得出结论,三国形式像汉字中的“品”字。教师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社会相对稳定。问题抛给学生“在这种局面下,假如你是某一国的皇帝,你首先想要做的事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得出发展经济的结论,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基础。教师简述西晋的建立,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 情感升华:三国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在学习中,生活中,游戏中,他们的踪影随处可见,请你谈谈最喜欢三国时期的哪一位历史人物,请说明理由。学生自主回答,本环节的设计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8、,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由理入情。(三)、巩固总结 依据本课所学内容及板书进行总结 一个局面:三国鼎立 两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三个国家和都城 四个主要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结束语:这是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成就了三国鼎立的辉煌。以史鉴今,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作为青少年,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继续维护这种和平、安定的局面。(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自我测评。七、板书设计图文示意的板书设计,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在设计本课时,期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在本次说课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敬请评委、同行多多指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