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试卷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2011年6月2011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程以后的第二次高考。第二次高考的物理试卷,是一份教考和谐,导向正确,内涵丰富,品位高雅,信效俱佳的试卷。再一次有力地体现北京市教委提出的稳定、优化和特色发展的课改理念,物理试卷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中学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份具有北京特色的物理试卷。通过本次物理试题的考试,我想,会让学生感到,学物理真好!物理学事实清楚,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方法讲究,联系实际,高度自恰。通过本次物理试题的展示,我想,会让教师感到,教物理真好!物理学大气、基础、普适、实用、
2、亲切、简捷。通过本次物理试题的考试,我想,会让学生感到,学物理不仅仅是做题,不仅仅背公式,不仅仅看实验。而是要懂得物理学的内涵,要讲究研究方法,要进行探索性实践。通过本次物理试题的展示,我想,会让教师感到,教物理不仅仅是教物理概念和规律,不仅仅教学生做题,不仅仅是让学生看实验。而是要让学生看见物理情景,要让学生亲手实验,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要让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真懂物理,真信物理,真用物理,真爱物理!本次高考物理试卷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 试题“准温柔”,并有区分度 全卷物理试题,总体感觉不仅是温和的,而且达到“准温柔”的境界。题目由易到难的安排,题目的叙述方式,题目所表达的内容,题目本
3、身的难度等方面都显得温和。师、生都感觉试题很亲切,如第13、14、15、16、17、18、19、21、22题等。例如,13题: 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衰变的方程是A BC D本题如果学生理解、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衰变的基本特点,此题很容易做出判断。加上此题仅给出一个表示粒子的符号。所以只要认识表示粒子的符号,此题可以马上做出正确判断。做过本题,学生会获得心理安慰,会增强自信心,会获得愉悦感。例如,第15题: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A 质量可以不同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 速率可以不同题目的叙述简捷明了。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同步
4、卫星的认识。在高中阶段,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的教学,广大一线教师普遍做得比较好。从内容上看,这部分知识属于物理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从教学要求上看,北京市物理学科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从考试要求上看,无论是高中毕业会考还是高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中从知识的形成,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应用,航天人的精神与贡献等方面都处理得比较得体。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本身的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天体运动中几种典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都能形成基本认识和
5、理解。所以学生做这个题,会觉得亲切,会获得成功感,会感到物理学的普适和简捷。再如,16题: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本题对机械波的形成,机械波的特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机械波的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从研究对象上看,从已往的单个物体变为质点群;从观察角度上看,从已往的只从空间角度观察或只从时间角度观察变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同时进行观察;从运动特点上看,波动中,所有质点都是动态变
6、化的。从北京市整体教学情况来看,这部分教学内容,无论是情景的创设,波动模型的建立,对波的形成过程的观察,对波动特点的认识,对波动的描述,对波动问题的解释等方面都具有比较成熟的教学策略,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特色。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此题的解答同样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从整份物理试卷来看,有的题目考查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能力,有的试题在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的试题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这些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选择题的18题,19题、20题,实验题21
7、题的第(2)问,计算题中的23题,24题等。这些试题的设置确保了这份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2、 继续保持稳中求变的试题特色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中课程改革稳定、优化和特色发展的原则。”从北京市高中物理教学情况来看,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实践和深化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的教学理论。初步形成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2011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同样很好的体现“稳定、优化和特色的原则。”整份物理试卷,从结构、题型、难易等方面仍然没有发生突变,这对中学物理教师,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等来说都是很高兴看到的情况。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使整个试卷变得更加
8、平和,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加平和,主要是指:试题叙述清晰明了,亲切、自然,大部分试题的问题情景是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或能够看得到,或能够接触到、或能够想得到。没有牵强附会,没有磨唧冗长,没有不明不白。更有内涵,主要是指:每个试题的问题情景都源于物理问题,每个试题都有很好的思考价值,每个试题的解决都讲究其方法,每个试题的判断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背景,每个试题的考点几乎都涉及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基本问题。没有仅凭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条件反射式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机械的简单操作就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品位,主要是指:每个试题,都很正面、很明确、很大气的提出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问题来自课程
9、标准,来自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熟悉的情景,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这些问题为全体考生搭建了一个共同的思维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如果哪个题目做不出,做不完,做不对,则由于自己的能力所不及,而不是题目过偏、过难,题目有歧义,也不是由于一点点的不小心,就陷入了万丈深渊,也不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所至。它的品位还在于每个试题不是用一些出题技巧,不是用雕虫小技,在题目中故意挖一些陷阱,使一批批学生步入歧途(即,使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还没上山呢,就先让他崴脚。),从而达到高考区分度的目标。由于试题平和,试题很有内涵必然使整个试卷有品位。例如,选择题20
10、题。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A(安)和(欧)的乘积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欧)和T(特),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伏)等效的是AJ/C和N/C BC/F和Tm2/sCW/A和CTm/s D和TAm试题中:“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这句话,所有考生都有体会性的认同。试题中:“如关系式U=IR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A(安)和(欧)的乘积等
11、效。”这个例子,学生会感到很亲切。乍看此题,表面上好像仅仅是考查单位的问题,但细细品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要掌握物理量的定义方法,掌握物理量的定义式,掌握物理量的决定式,掌握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复合单位。要求学生从单位要想到物理量,从物理量要想到该物理量的定义,要想到与定义对应的单位等等一系列内容。因此,本题从一个新的视角,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能力。同时也有考查探究性能力的意思。再如,19题: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L、小灯泡A、开关S和电池组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灯泡
12、发光;再断开开关S,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末闪亮的原因是A电源的内阻较大 B小灯泡电阻偏大C线圈电阻偏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 此题源于教材,源于教材上一个典型的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能够看到小灯泡闪亮后延时熄灭的现象。试题中:“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末闪亮的原因”这是一个真问题,是个实际问题,是考查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问题。就北京市的学生而言,这个演示实验都会见过。实验现象都能清晰可见。试题在学生看到过
13、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创设一种新的情景,即实验现象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情理之中,这种变化,内涵丰富,这种变化容易使人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变化会使教师受到触动。此题的叙述自然,平和,亲切,没有泰山压顶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感。此题灵活地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3、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基础,是近些年北京市物理教学,北京市高考物理命题一直坚持的一项原则。今年的试题进一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试卷中的多个试题都是考查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比如,试题出现多个基础性实验,多个基础性问题。试卷中的14题、17题、19题、21题均是基础性实验。例如,14题,是学生认识
14、光具有波动性的基础性实验。在这个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考查实验中的基本问题。即,干涉条纹间距与色光波长的关系。 例如,17题,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一个典型性实验。考查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时的基本分析方法。即,从局部到全局再到局部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其中的不变量。例如,19题,是自感现象中的基础性实验。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呈现新的问题情景。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1题,是使用万用表测电阻的基础性实验。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 试卷中的15题、16题、22题、23题(其中的第(1)、(2)问)等等,都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性问题。例如,15题,考查地球同步
15、卫星的基础性问题例如,16题,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基础性问题。例如,22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中的基础性问题。例如,23题的第(1)问,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基础性问题。例如,23题的第(2)问,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基础性问题。试题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性问题的考查,这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基础性实验,基础性问题是物理教学中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基础的必然是重要的。4、突出考查能力 2011年,北京市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突出考查能力。如试题中的18题,19题,20题,21题中的(2)问,23题中的第(3)问,24题等。这些题,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能够很好的保证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 例如,18题:“蹦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