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59096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企业治理下企业债权人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 论文摘要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因为信息不对称,债权人负担了和其收益不匹配的财务风险,所以,债权人对其财务风险的管理关键是将企业的剩下控制权从股东手中转移一部分给债权人,让债权人拥有更多的经营信息,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股权和债权的共同治理。论文关键词企业治理;财务风险;信息不对称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作为签约人的企业参加者是对企业进行了投入的要素拥有者,债权人作为要素全部者将资金借给企业后,和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债权人为确保其资金的安全性和赢利性,有权监督企业经营者对资金的使

2、用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参加企业财务治理。即使债权人根据协议约定取得固定利息收入和到期收回本金,不干涉企业的经营,债权的收益仅仅是协议约定的收益,不过债权人不负担剩下风险。就算面对那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在举债或发行债券的时候,经过风险评级机构的评级,不一样风险等级的债权含有不一样的收益率,在合约完全的情况下债权人仍然不负担剩下风险。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由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正是因为现实的不确定和契约的不完全,企业经营才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就需要有些人来负担风险并行使剩下控制权。契约的不完全性意味着风险负担和剩下控制权的主要性,一旦一些主要的未来事件极难或不可能被初始描述而在合

3、约中被遗漏时,控制权的分配就至关主要了,不一样的控制权安排会带来不一样的资金收益。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从而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是改变的,这些风险是无法经过合约来规避。比如信用分级只能处理债务发生时或对企业未来发展中预期的债权风险和收益配比问题,对于债务协议确立后的动态风险是无法包括的,这时所谓的限制条款已经失去了意义。可转换债券和信用分级全部是为了使债权收益和其负担的风险相对应而设计的财务创新,这些财务创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了债权的风险和收益的配比,还不能够根本处理问题。在股东和经营者的博弈中,经营者披露信息的动机不足甚至隐瞒信息。经营者为完成全部者下达的经营指标,为了实现本身收益的最大

4、化,经营者面对是经营业绩至上还是控制财务风险至上问题时,可能更多的倾向于前者,对于后者则更多的采取掩饰、隐藏等措旌。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在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转移给了债权人。总而言之,因为存在着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债权人负担了不该属于本身的财务风险。而且,伴随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深,债权人负担的风险越大。一、治理权后置企业的剩下控制权就是指在不完全的企业契约中没有尤其要求的决议权,企业的剩下索取权实质上是企业收入中排除了协议约定的全部固定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后的余额的要求权。企业的剩

5、下不可能是确定的,因此剩下索取者才真正是企业风险的负担者。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本质上就是在既定的财产全部权格局下,怎样在契约各方中有效地配置企业的全部权。在正常经营时企业的股东掌握着企业的剩下控制权和剩下索取权,企业的债权人只拥有依协议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当企业不能支付到期利息、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已无法取得契约要求的收入,尽管事前的借款契约中有种种保护性条款,但资金一旦到了债务人手里,债权人便失去了控制,因为债权人治理权后置,正常情况下无法参加企业经营决议,这就为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此时,债权人负担了企业的全部经营风险。从风险负担和剩下控制权相匹配的角度来看,能够发觉相对于债

6、权人来说股东或经理所占有的剩下控制权太多了。股东经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对企业的一切重大决议全部拥有控制监督的权利。控股的大股东能够选择、委派、更换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的经理在和股东的博弈中也能捞到一定的好处,能够说企业的剩下控制权几乎全部在股东和经理手中。即使债权人即使能够在企业破产的时候经过清算程序把控制权掌握在手中,不过这种相机控制权只是能够确保事后的控制,却无法控制管理层和股东在事前采取对债权人有害的行动,也就是说当债权人取得控制权的时候,她们的利益已经受到损害。股东只是负担有限责任也就是有限风险,她们会热衷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经过这种项目她们能够取得几乎全部的收益,风险却转移给了债

7、权人来负担。二、信息不对称造成债权人权益受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债权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债权人在和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债权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债权人利益受损和风险增加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通常见来描述全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中,因为全部者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者利用本身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比全部者了解更多信息的优势,实际上支配着企业的财产,不受终极全部者的控制。对债权人而言,在借贷活动中,一样存在着债务人占有私有信息为特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股东和经营者比处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更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更了解什么样的决议对企业更为有利,她们往往利用私有信息

8、的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寻求个人利益,选择有利于促进本身效用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多种行为。缔约前,债务人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但债权人却不知道而只知道它们总的分布。缔约后,债务人知道自己是否尽了力,是否按和债权人的协约行事,但债权人却不知道,因为不可观察、不可证实,或即使能够观察能够证实但成本太高。在不能正确比较众多借款人之问的信用质量时,债权人只能根据全部借款者的平均质量决定其贷款利率。在贷款利率一定的情况下,信用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借款者认为根据平均利率取得资金不合算,从而不愿意从资金市场筹集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信用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借款者则期望尽可能多地按平均利率筹集资金。由此造成信贷资金向低

9、质量借款者流动,也就是说越是信用质量差的借款者越轻易取得市场信贷资金。虽说债权人能够经过加强对债务人的监督来加以防范,但因为债权人无权参加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的大事小事全部实施监督是根本不可能,更何况监督是要付成本,有时这种付出可能相当大。可见,信息不对称为企业损害债权人利益发明了外部条件,债权人有着强烈的动机去了解企业有关重大项目和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全部信息。三、债权人对企业治理影晌有限关键表现在:企业制度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对国家的依靠,约束软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根本,中国资本市场发育尤其是债券市场发育滞后,不能形成对企业有效的治理,上市企业管理制度在中国企业债务结构中,上市企业的债务显著低于

10、非上市企业,原因在于非上市企业的债务约束是一个软约束,企业的控制权并没有伴随债务的增加而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但上市企业的债务普遍较低,原因在于上市企业的债务约束是一个较硬的约束,上市企业的财务信息要连续公开,上市企业的经营情况必需进行披露。假如上市以股权融资,因为在中国上市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极难经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变更,所以进行股权融资,经营者的控制权不受影响。假如以债权融资,则强迫经营者去发觉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的项目。中国的上市企业治理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表现为经典的内部人控制,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仅用激励手段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需对其进行约束,以完善企业治理。债权人参加企业治理,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制衡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